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6歲男童后豐鐵馬道遭電動自行車撞傷,右耳出血、尿失禁、翻白眼…警察三貼急送醫

台中后豐鐵馬道發生電動自行車撞傷男童的意外事故,孩子右耳冒血、尿失禁、瞳孔放大、翻白眼等症狀,疑似顱內受傷,但偏偏現場車道救護車進不去,最後竟由員警用警車「三貼」家長和孩子,才成功送醫!
6歲男童后豐鐵馬道遭電動自行車撞傷,右耳出血、尿失禁、翻白眼…警察三貼急送醫

 

男童后豐鐵馬道遭電動自行車撞到顱內受傷,無法立即送醫

驚險一瞬間!11月25日下午,一位6歲男童跟家長在台中知名親子景點后豐鐵馬道,遭到吳姓遊客騎電動自行車撞傷,右耳出血、尿失禁、瞳孔放大、雙眼翻白眼,但車道太小,救護車進不去,最後由家長抱孩子、員警騎機車「三貼」送到700公尺外的救護車上,緊急送醫。

當時,剛好豐原區眼科醫師徐浩恩和妻子,騎乘親子電動自行車行經舊鐵橋至九號隧道南側入口,看見男童躺在車道上大哭尖叫、右耳冒血、意識不清,徐浩恩醫師初步檢傷後,發現男童尿失禁、瞳孔放大,對照光無反應、雙眼間斷往上翻白眼,疑似顱內受傷、顱底骨折。

但現場太多自行車、電動車、遊客,加上車道太小,導致救護車進不去,家長抱著男童,由員警騎乘警用機車,送男童到救護車上,再由其他遊客協助交通管制,才讓救護車順利開出鐵馬道,成功送醫。

徐浩恩醫師表示,這個地點一旦發生車禍,傷者後送是大問題,用機車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據了解,吳姓遊客無酒駕,詳細肇事原因移交台中市警局交通大隊研判,目前男童在台中榮總住院治療中。

觀旅局進表示,將邀集警察與消防進行現地勘查,研議讓救護車儘可能靠近事故點,並結合沿線租車業者宣導民眾下載「消防防災e點通」App,於事故發生時能即時報案並提供GPS座標,協助警消精準定位。

大甲分局呼籲,后豐鐵馬道的遊客不斷增加,爸媽應注意行車車速,保持安全距離,勿併排競速;另請家長注意兒童動態,應全程陪同照護,一起打造安全、友善騎乘環境。

 

孩子發生頭部外傷9大注意事項、8方法預防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表示,兒童的頭部外傷常見的原因是跌倒、自高處跌落、受虐、交通事故等,造成頭皮、頭骨、腦膜或腦組織等受傷。

一般而言,傷害的嚴重度取決於事故發生時受力的大小,臨床上觀察孩子的清醒度及活動力是目前評估預後最好的指標。兒童頭部外傷9個注意事項如下:

1.在前 24 小時內每小時察看孩子的神智及反應,一般在前 3 天為急性期需密切注意,約 1 週後可恢復日常活動,若出現以下任何一項症狀,請立即就醫 :

2.意識漸趨不清 ( 不容易叫醒或叫不醒 )。

3.劇烈頭痛( 使用止痛藥後無法被緩解 ) 。

4.持續性嘔吐( 禁食仍然作嘔嘔吐 ) 。

5.不自主的手腳或嘴角抽筋。

6.手腳一側比較軟弱 ( 漸趨癱瘓 )。

7.一歲半前的嬰幼童,出現前囱門鼓起。

8.安撫後仍不停的哭鬧。

9.無法溝通或極度的煩躁不安。

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醒,可用以下8方法,預防因意外造成的頭部外傷:

1.運動時( 自行車、直排輪、滑板、蛇板、滑雪、單板滑雪 ),使用適當的防護設備。

2.教孩子過馬路時,應注意左右來車(左,右,左)安全地過馬路;年幼的孩子不應單獨穿越馬路。

3.在樓梯口加裝防護柵欄,以防止嬰幼兒受傷。

4.安裝正確的汽車安全座椅。

5.浴室地面全部鋪上防滑墊 ( 或防滑貼紙 ),平時浴缸內不儲水並貼防滑片,以避免兒童滑倒。

6.床的四周鋪上安全地墊。

7.當孩子開始會翻身時,如果讓他在沙發上或床上睡覺,最好有大人陪伴,絕對不要只留孩子單獨一人;最好的方法是將小孩放在裝有圍欄的嬰兒床,較為安全。

8.家具有尖銳突出的部分,最好用布包起,或貼上防撞條,降低孩子萬一碰撞,造成傷害的機會。

 

整理撰文/游資芸

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