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女生墜樓事件又一起!苗栗縣頭份市一名陳姓國中女生,疑似因網路交友不順、情緒不佳,在2025年11月18中午從校內四樓墜樓,到院前已失去生命跡象,送往醫院急救下午兩點多,傷重宣告身亡,確切墜樓原因仍待警方調查釐清。
校方表示,陳姓學生是這學期的轉學生,這兩天疑似與交往中網友發生爭吵,對方對她冷淡,她曾說:「男網友不理我。」當天上午,學校才對陳姓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校安和輔導人員還協助在學務處旁一樓會議室讓她冷靜,情緒十分不穩。
下午一點上課時,她未進教室,老師找不到人,才發現她已墜樓重傷、送醫不治;警方介入調查,初步排除外力因素。校方已通報校安事件,並啟動相關輔導措施。
因事件發生當下為午休時間,目睹學生很多,學校輔導室、心理師、社工師督導及責任區心理師立即到校,協助對目睹學生進行安心的輔導,避免事件產生的衝擊擴大,降低事件的負面影響。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湯華盛,根據研究指出,容易自殺的青少年現實感較差、比較衝動、比較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或社交問題。他認為,教育不宜再強調智育,而要五育並重,應強化孩子的情緒智商。
他強調,情緒障礙與社會適應能力差,是自殺行為的最有力的預測因子。很多因感情事件自殺的案例中,大部分青少年都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憂鬱症,且對於人際或壓力的適應能力都比較差。
「加上青少年的思考,常常是反射性的思考模式,遇到感情事件總是要死給對方看,讓對方終生痛苦!」
他建議,當身邊的青少年在行為上、口語上、思想上、外表上顯示出厭世意圖時,請把握四個原則:
1. 永遠把自殺當成大事來處理,認真看待孩子口頭的自殺威脅,不要以為只是開玩笑。
2. 若處在危機的階段,要陪在他身邊,嘗試找出想自殺的原因。
3. 把自殺工具,如:利器與藥品拿走。
4. 自殺的問題不是單一個人能解決,必需要有相關人員、家長、老師及醫療人員通力合作。
整理撰文/游資芸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