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12 歲以下的兒童「不要」攝取咖啡因,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與骨骼仍值黃金發育期,且對咖啡因的耐受性低,更容易出現失眠、心悸、焦躁等副作用。
而對於青少年(12~18 歲),每日攝取咖啡因也應控制在100毫克以下,大約是半杯的超商中杯美式咖啡(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平均含量約為 200毫克)。
建議以體重50公斤的青少年來說,一天最好不要超過 125~150 毫克咖啡因,約等於2/3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含量。
孩子在成長期最重要的就是骨骼發育與鈣質吸收。然而咖啡因會導致鈣質從尿液流失,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骨密度不足,影響骨骼健康。對於正在努力「長高」的青少年來說,過量咖啡因會間接阻礙骨骼發展。
另外,咖啡因本身是中樞神經刺激物,若在午後飲用,容易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正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時段。睡不好加上咖啡因干擾,雙重打擊下,孩子可能因此「長不高」。
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淺眠,甚至半夜容易醒來。
情緒不穩:焦躁、易怒或注意力分散,影響課業表現。
心血管負擔:心跳加快、血壓短暫升高。
腸胃不適:可能出現胃酸逆流、腹痛或拉肚子。
骨骼健康風險:鈣質流失,長期影響骨密度。
不少爸媽以為只要避免咖啡就好,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咖啡因來源,以下列舉:
➊ 咖啡類:美式咖啡、拿鐵、卡布奇諾等。
➋ 茶飲:紅茶、綠茶、烏龍茶、奶茶、手搖飲(尤其是高茶基底的飲品)。
➌ 可樂:雖然含量比咖啡低,但一罐 330ml 的可樂也有約 30~40 毫克咖啡因。
➍ 巧克力與可可飲品:黑巧克力、熱可可、巧克力蛋糕都含有咖啡因。
建議爸媽可以帶著孩子練習看飲品標示,辨識咖啡因含量,而 12 歲以下盡可能避免咖啡因,青少年則要嚴格控制攝取量。在骨骼與學習正需要最充足營養與休息的年紀,與其依賴咖啡因提神,不如靠均衡飲食、運動與良好作息,才能真正健康長高。
撰文/巫漢盟醫師
文章來源/診療.育兒故事.阿包醫生
圖片來源/photo-ac
現職: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專長:兒童生長評估、嬰幼兒飲食建議、過敏氣喘、氣管鏡及胸腔超音波操作、一般兒科疾病、疫苗注射、健兒門診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研究員、臺灣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兒童胸腔科醫學會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