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2024年產檢假、安胎假、產假怎麼請?不只媽媽可請,爸爸也有陪產檢及陪產假!

懷孕後,除了8週的產假之外,孕媽咪還有產檢假、安胎假,可以請;爸爸也有陪產檢及陪產假喔!此外,爸媽都可以運用的育嬰留職停薪、彈性工時、減少工時⋯⋯等,一定要知道的請假權益以及相關薪資補助,完整整理。
2024年產檢假、安胎假、產假怎麼請?不只媽媽可請,爸爸也有陪產檢及陪產假!

▲勞工孕婦假別一覽表

 

勞工懷孕中、生產後,可以請哪些假? 

公務員、教職員懷孕中、生產後,可以請哪些假?

 

為了讓媽咪緩解孕期的辛苦,不管在孕中、產後都有相關的假可以休,讓孕媽咪假多多、休多多外,還有薪資補助來支持家中開支。另外,配偶也可申請陪產檢假,各種假別總整理,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囉!

★ 身分不同,請假準則法規也不同,各類身分請假細則參考如下:

  • 一般勞工:性別平等工作法

  • 公務人員:公務人員請假規則

  • 教職人員:教師請假規則

 

勞工懷孕中、生產後,可以請哪些假?

1.產檢假(產前)

一般勞工孕婦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15 條第 4 項規定,孕媽咪若有產檢事情、需求並提出相關證明(例如媽媽手冊、醫院開立相關證明),雇主必須提供 7 天有薪的產檢假。可選擇以小時為單位請休,共計 56 小時。

  • 申請人:孕婦

  • 申請條件:有產檢事實、需求,並提供證明。

  • 請假天數:7天,可選擇以小時為單位請休,共計 56 小時。

★ 薪資補助:全薪

★注意  不少女性進入家庭之後,再度就業會選擇用打工、時薪、兼職的方式補貼家庭,依相關規定,打工族的產檢假須以比例計給。計算方式為:每週工作時數除以40小時,乘以應給予請假日數、再乘以 8 小時,期間仍需照付薪資。(如:20工時 ÷ 40 ✕ 7 ✕ 8 = 28小時)

 

2.安胎假(產前)

安胎假是為了孕婦健康考量的特別休假,如果醫生認為孕婦因懷孕狀況需要休息,比如不能久站或提重物,可以開立醫師診斷證明讓孕婦去申請安胎假。週末假日以及國定假日不算在安胎天數中,雇主必須扣除,另外自112年起,健保署宣布安胎針劑納入健保給付,減輕產婦經濟壓力。(但須經醫師確定,符合5項條件者,即獲得 48 小時藥費給付)。

  • 申請人:孕婦

  • 申請條件:醫生診斷證明

  • 請假天數依:
    • 未住院者,1 年內合計不超過 30 天;

    • 住院者,可請住院病假,2 年內合計不超過 1 年。

薪資補助:1 年內未超過 30 天,可領半薪;超過 30 天,不支薪。

★注意  依規定兼職孕婦一樣享有安胎假的福利,其薪資計算方式與全時勞工相同,可請連續最多30天的安胎假,可領半薪。

 

3.陪產檢及陪產假(產前,配偶本人申請)

新手爸爸看過來!為使孕婦有更安心的懷孕、生產過程,配偶可以請陪產檢及陪產假,自111年起從 5 天擴增為 7 天,要注意的是,不是陪產檢及陪產假分別各7天,而是這兩種假合併計算共 7 天。雖無明文規定,但雇主可要求提供相關證明,例如媽媽手冊、醫院開立證明書等事實證明。產檢假於懷孕期間申請,陪產假則於生產當日前後 15 天內申請。

  • 申請人:孕婦配偶

  • 申請條件:有陪產檢、陪產的事實、需求,並提供證明。

    • 陪產檢假:配偶懷孕期間申請。

    • 陪產假:配偶生產當日前後合計 15 天內申請。

  • 請假天數:陪產檢假、陪產假合併,共 7 天;可以小時為單位。

★ 薪資補助:全薪;雇主可於第 6、7 日申請補助。

★注意  兼職、部分工時的配偶一樣享有陪產假以及陪產檢假的福利。計算方式為:每週工作時數除以 40 小時,乘以應給予請假日數、再乘以 8 小時,期間仍需照付薪資。(如:20小時工時÷ 40 ✕ 7 ✕ 8 = 28小時)

 

4.產假(產後)

懷孕的女性員工可以在生產前後享有產假,懷孕 20 週以上就有資格可以提出產假的申請。產前、產後共計可請 8 週的假,於這段休假期間,職位會被保留,而且還能獲得薪資補助,不用擔心經濟壓力。

  • 申請人:孕婦

  • 申請條件:懷孕 20 週以上

  • 請假天數:8 週

★ 薪資補助:全薪(年資半年以上);半薪(年資未滿半年)

★注意  懷孕20週以上,兼職人員同樣享有 8 週的產假福利。

 

5.流產假(產後)

並不是所有懷孕都是非常順利,當孕婦流產(亦稱小產)時,為了照顧、調理產後身心,可依懷孕天數給予適當的流產假,詳細假別整理如下:

  • 申請人:孕婦

  • 申請條件:懷孕天數不同,流產假天數不同。

    • 懷孕 3 個月以上流產:4 週

    • 懷孕 2 個月以上未滿 3 個月流產:1 週

    • 懷孕未滿 2 個月流產:5 天

★ 薪資補助:

  • 懷孕 3 個月以上流產:全薪(年資半年以上)、半薪(年資未滿半年)

  • 懷孕 2 個月以上未滿 3 個月流產:不支薪

  • 懷孕未滿 2 個月流產:不支薪

  • 若依勞工請假規則請普通傷病假,1年內未超過30天部分,折半發工資,並且不得扣除全勤獎金。

★注意  兼職人員流產假比照正職人員,休相同天數,並享有一樣的薪資補助。

 

6.育嬰假/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產後)

勞工任職滿 6 個月之後,在每一個子女滿 3 歲之前,可以申請最長達 2 年的育嬰假,但不可超過 2 年,若同時撫育 2 人子女以上,需合併計算留職停薪天數,但可依最幼子女受撫育 2 年為限,總計發給 8 成的津貼及補助,薪資補助與津貼合併發給,無須另行提出申請。

  • 申請人:爸爸、媽媽(無論是單親或者未婚皆可申請)

  • 申請條件:小孩滿 3 歲前申請,可選擇一次或分次申請

  • 請假天數:最多 2 年

★ 薪資補助:

  • 2021年前,平均月投保薪資 60% 計算,按月給付,最長領 6 個月

  • 2021年起,育嬰留職停薪薪資多補助 20%,合計有八成薪

★注意  爸媽可以同時申請育嬰留停,一個人最多可以領6個月,兩人最多可領12個月喔!

 

7.家庭照顧假

如果孩子需要打預防針、或是生病了需要請假照顧,可申請家庭照顧假。請假天數與事假合併計算,家庭照顧假 7 天為限,合併事假 14 天為限。

  • 申請人: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公婆、姑嫂;永久同居者。

  • 申請條件:足以證明需要親自照顧家人的文件內容,例如:掛號單、住院單、接種疫苗證明等等,皆可當成請假之依據。

  • 請假天數:家庭照顧假 7 天為限,合併事假 14 天為限。

★薪資補助:

家庭照顧假薪資之計算,依事假規定辦理。

 

 

公務員、教職員懷孕中、生產後,可以請哪些假?

1.產前假

8 天,可以分次申請,不得於生產後申請。

2.產後假

42 天,需一次請畢。

3.流產假

20 週以上流產者,給假 42 天;懷孕 12 週未滿 20 週流產者,給假 21 天;未滿 12週流產者,給假 14 天,需一次請畢。

  • 如生產前已經請完產前假,可申請部分產後假,公務員以 12 天為限,教職員以 21 天為限。

  • 教職員不得扣除寒暑假

4.陪產檢假

配偶產檢、配偶生產以及配偶懷孕 20 週以上流產者,給假 7 天,可分次申請,陪產檢假嬰於懷孕期間請畢,陪產假應於生產當天或流產日前後 15 天(含假日)內請畢。

 

孕媽咪假別相關QA

Q1.陪產檢及陪產假7天之規定,是否為陪產檢假 7 天及陪產假 7 天?

指的是陪產檢及陪產假加起來共 7 天,受僱者為陪伴配偶產檢或生產,可在總數 7 天之額度內,自行決定陪產檢請假的日數及陪產請假的日數。

Q2.請假期間是否有規定?

陪產檢假需於妊娠期間請休,陪生產假需於分娩的當日及其前後合計 15 天期間內請休。

Q3.產檢假及陪產檢假是否可以小時為請假單位

依新法,可選擇半日或小時為單位,選擇小時為單位者,共 56 小時計給。

Q4.陪產檢假及陪產假需要檢附證明文件嗎?

證明文件並無明文規定形式,媽媽手冊、醫院開立證明、出生證明等,均可以作為請假之依據。

Q5.依照規定,只生一個小孩的父母,是否可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

不論配偶是否就業,也不限定需有正當理由,親職雙方可自行考量整體經濟狀況及家務分工,選擇是否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或家庭照顧假,故縱使親職雙方只生一個小孩,也可以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

Q6.受僱者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為超過 6 個月,是否有次數限制?

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規定,申請期間為少於 6 個月但不低於 30 日之次數最多 2 次,至於申請期間在 6 個月以上者,無次數限制。

Q7.同性伴侶也可以請陪產檢、陪產假嗎?

因同婚專法已通過,因此只要員工以及配偶有合法結婚,性別相同的女性勞工,也可適用於產檢、產假的申請。

Q8.可以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和育兒津貼嗎?

可以!衛福部規定,正在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爸媽,也可以同時申請育兒津貼,育兒津貼是向該新生兒的戶籍地公所提出申請。留職停薪津貼 0~3 歲、育兒津貼是請領 0~5 歲。

 

資料來源/性別工作平等法公務人員請假規則教師請假規則勞動部相關問答Q&A

整理/Ariel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