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光復鄉近日發生重大虐童致死案! 11/29 一名剛出生不久、一個多月大的男嬰頭部出現大面積瘀青,送醫前疑似已無心跳,送醫後同樣宣告不治。警方接獲通知後展開調查,初步了解當時租屋處內除了死者男嬰外,還有另外 3 人,包含陳姓父親及 2 名友人,且在住處搜出毒品吸食器。而男嬰母親宋女,日前跟陳男大吵一架後負氣離家,接獲男嬰死亡消息才匆匆趕回。
男嬰生父陳男到案時否認毆打男嬰,並表示睡醒後才發現男嬰沒有呼吸心跳,才趕緊由友人報案。另外,根據檢方今日初步相驗,發現男嬰全身有多處瘀青,後續將再請法醫解剖來釐清確切死因,並檢測是否有無毒品反應,目前宋女與陳男均被帶回地檢署複訊,詳細案情尚待調查釐清。
但可怕的是,除了一月大的男嬰外,這對爸媽四月時也疑似虐打一歲多女嬰致死!
今年 4 月 20 日,宋女之前生下的一歲多的女嬰疑似在宋女和陳男講電話時大聲哭鬧,感到不耐煩的陳男竟教唆宋女對女嬰摑掌教訓,導致女嬰頭部重創不治,檢方介入調查後,竟在女童身上驗出毒品反應,且推斷女嬰遭到長期受虐, 2 人因此均被羈押 2 個月。隨後,由於宋女已懷有陳男小孩三個月大身孕,加上羈押期已滿,因此獲釋。
直到 11/29 ,這名剛出生的陳姓男嬰,疑似又受到相同手法虐待而宣告不治,花蓮地檢署獲報後,立即指揮檢察官偵辦,並在住處搜出毒品吸食器,隨即將宋女與陳男帶回偵訊,至於詳細案情仍尚待釐清。
▲寶寶哭泣是和大人溝通的一種方式,需要家長耐心安撫。
從花蓮虐嬰案可以看出,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出了大問題!面對嬰幼兒的哭鬧,要怎要不讓自己變成情緒怪獸呢?
國民健康署提醒,寶寶哭泣是和大人溝通的一種方式,需要家長耐心安撫,只要輕輕地搖,讓寶寶覺得舒服就可達到安撫的效果,但絕對不可以劇烈搖晃、旋轉或將寶寶拋到床上,因劇烈搖晃寶寶,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此症,常因寶寶哭鬧不休導致照顧者情緒不佳,未控制力道而以劇烈方式搖晃寶寶所導致,大部分發生在 2 歲以下兒童,尤其是小於 6 個月的嬰兒。可能出現的症狀有:嗜睡、急躁不安、抽筋、意識受損、嘔吐、食慾不振及呼吸異常等。如照顧者在照顧寶寶時,出現情緒無法控制,請向親友尋求協助或向醫師請教。
哭泣是寶寶在發展語言能力前與外界的溝通方式,孩子哭鬧並不代表父母照護不好,而是代表著寶寶有需求未被滿足。國民健康署提醒,面對哭鬧不止的寶寶,爸媽或照顧者若發現自己感到不耐煩時,可以和其他照顧者換手。
依據專家研究報告顯示,家長帶著情緒管教孩子,可能會造成孩子生理、心理與行為的負面影響。當家長的負面情緒伴隨著管教,除了造成孩子身體受傷外,也會影響孩子大腦與智力發展。
長期在情緒壓力管教下,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也容易有自卑和自我否定的現象,在性格上顯得固執與焦慮,並且複製家長的肢體或語言暴力模式,導致未來在處理問題上習慣以暴制暴。
衛生福利部提醒家長避免用情緒管教孩子,並整理三步驟,給所有照顧孩子的大人一起學習:
明確與孩子溝通自身狀況,建立規範界限,預防衝突發生。
透過身體訊號覺察自己情緒波動,當意識到自己無法立即理性管教孩子時,暫時避免與孩子單獨相觸。
孩子總是有管不聽、學不會的時候,這時候不妨轉換自己的注意力,請求家裡其他成員協助。
衛生福利部指出,父母等家長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勿因個人一時壓力或憤怒,遷怒在無辜兒童身上,尤其不該因夫妻吵架、經濟問題,就把孩子當作報復工具,使無辜的孩子成為大人壓力出口的犧牲品。
「 113 保護專線」全年不打烊,春節期間照常接線,且為24小時免付費電話,春節期間民眾如果發現需要政府協助的疑似受虐待兒少,請立即撥打【113】進行通報,讓政府力量得及時保護每個孩子的安全,讓我們的家庭與兒童都能平安快樂地生活。
衛生福利部也要特別呼籲家長如遇有經濟困難、失業、婚姻失調,請務必就近向當地主管機關(社會局)求助或撥打衛生福利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藉由社會資源的協助渡過危機。
▲當意識到自己無法立即理性管教孩子時,暫時避免與孩子單獨相觸。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圖片來源/photo-ac
刊頭示意情境圖片/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