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感染症好發於7~10月的溫暖季節,目前世界各地皆有發生率增加趨勢,沙門氏菌生存溫度為4~48℃之間,以35~37℃最佳,由此可知若食物保存不當就有可能大量繁殖。
感染沙門氏菌通常是因為吃下受汙染的食物,尤其又以肉類、雞蛋、鮮奶等動物性製品為多,部分蛋白質含量高的植物性豆製品也是常見中毒食品之一。
不只氣溫高容易使沙門氏菌繁殖,颱風過後也是主要因素,因其伴隨的水災有可能會使水質不乾淨,若誤食生水、使用汙染的水做料理,就可能遭感染。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2018年歐盟引起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原因為食用「雞蛋與蛋製品」,除了雞蛋,肉品也是常見被感染的食物,原則上只要食物保存不當,例如:存放在室溫過久、沒有確實保鮮、烹調時沒有高溫殺菌,又或是農場動物吃入被感染的飼料,只要人類一吃下就很容易感染。
感染沙門氏菌後一般以急性腸胃炎表現,通常在6~48小時內會有噁心、腹瀉、嘔吐症狀,部分合併發燒、腹絞痛,所幸成人、免疫力良好者大多在72小時內會好轉。
雖然一般成人感染沙門氏菌大多可自行或靠藥物治療痊癒,然而5歲以下嬰幼兒一旦感染,症狀會較嚴重,生病時間也會拉長,並有可能引起菌血症,因此須盡快就醫,並在治療期間多補充水分、食用好消化和不刺激性食物以盡快痊癒。
避免沙門氏菌感染的主要方式為高溫烹調、做好個人衛生,以下是預防招數:
高溫烹調:沙門氏菌不耐熱,因此可靠高溫烹調達到殺菌效果,料理完成後應盡快食用完畢。
妥善處理蛋、肉:購入雞蛋後簡單擦拭清洗或選購洗選蛋,購入肉品後盡快分裝與保存。
食物不久放:煮好的食物應盡快食用完畢,若吃不完需以保鮮盒或保鮮膜保存放入冰箱,下次食用時確實加熱煮熟。
注意生食來源:吃沙拉、冷盤、生魚片時需選擇優質的產地來源,並觀察料理過程中是否潔淨。
做好衛生:環境衛生包括勤打掃、保持潔淨,個人衛生包括烹調前後洗手、生熟食砧板分開使用、用餐前後洗手,就能避免感染沙門氏菌。
撰文\巫漢盟醫師
資料來源\阿包醫生 診療‧育兒故事
圖片來源\PHOTO-AC、阿包醫師部落格
現職: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專長:兒童生長評估、嬰幼兒飲食建議、過敏氣喘、氣管鏡及胸腔超音波操作、一般兒科疾病、疫苗注射、健兒門診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研究員、臺灣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兒童胸腔科醫學會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