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大餐、跨年慶祝、尾牙吃喝、除夕圍爐、新年親友團聚⋯⋯歡樂的節慶免不了豐盛的餐會,這時候,你是否跟很多抖音上的美國媽媽們一樣,就怕身邊坐了一個煞風景的「杏仁媽」!?
事實偏偏是,信不信由你,如果你不是、身邊也很可能有一位抖音上正紅的杏仁媽。
杏仁媽的由來,是抖音上有一段美國名模兼電視實境秀《比佛利嬌妻》(The Real Housewives of Beverly Hills)成員、約蘭妲・哈迪德(Yolanda Hadid)多年前的影片。當時,她正為了培育還未成年、今天已經很有名的女兒 Gigi 成為名模。
影片中,Gigi 告訴媽媽說,她只吃了半顆杏仁,非常虛弱無力了,但媽媽不僅沒有要她補充健康營養的食物,還跟她說,那就吃幾顆杏仁吧,而且細細多嚼,就會好多了,因為 Gigi 必須保持纖瘦。「杏仁媽」的稱號於是不脛而走。
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媽媽,並不少見。健康與健身新聞網站《Well+Good》引述美國註冊的營養諮商師梅哲萊爾(Katherine Metzelaar)的經驗指出,在她執業的過程中,有很多媽媽竟然常這樣跟女兒、或是別人說類似的話,傳遞了錯誤的身體美感與健康訊息。
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實在太普遍,所以「杏仁媽」這個稱號有了廣義的延伸。她們以維持身材、體型為名,刻意讓自己或鼓吹身邊的人挨餓,只吃幾顆杏仁就飽了;或是以健康跟減肥為由,限制自己或四處鼓吹只吃、或不吃某幾種食物,甚至瘋狂過度運動。
隨著議題發酵,各種杏仁媽論述、經驗談如旋風刮起,愈來愈多網友分享身邊令他們不以為然的各種飲食建議,像是「我跟你說,一定要吃這個,我吃了以後胃痛都好了」、「啊,你別再吃這些垃圾食物了」、「看看你的餐盤,澱粉太多了」、「量一下,每餐都要吃一個手掌心大小的肉,你要嚴守飲食紀律」⋯⋯顯然,你我身邊都有、甚至說不定自己也是廣義的杏仁媽。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飲食觀都不一樣,積極分享經驗也不是罪過。但隨著節慶旺季,人人也正打算用自己的方式慶祝、放鬆與生活時,熱情有餘的杏仁媽們不請自來的忠告,就變得更頻繁、更無法令人忽視,甚至可能成了別人的壓力──被說動、勉強順從、還是要挺而反駁?
《Well+Good》指出許多讀者的心聲,無論是飲食、節慶或生活,重點在珍惜與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例如與所愛的人團聚與歡樂的時光。但在這樣的時刻,如果遇到了「杏仁人」,該怎麼辦?綜合《福斯新聞台》、《美國國家廣播新聞》、《Well+Good》與《父母》雜誌等媒體,可以這樣因應:
杏仁人們的主要論調,就是要怎樣吃才會瘦、好看、或健康,而且內容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聽到杏仁人的強烈忠告時,得先告訴自己跟孩子,要愛自己、放過自己,而且自我價值與外貌是不同的事情,先別被外貌恐嚇綁架,然後聚焦在身體與心理健康;別讓別人破壞你的飲食選擇,只要記得長期攝取適度的飲食與均衡的營養,什麼都要吃,享受食物帶來的豐盛滿足與愉快心情。
或許你已經知道身邊的哪些親友是杏仁人,最常見的就是一直嫌澱粉太多、或是批評烹調方式或食材不健康、容易發胖。在遇到他們之前,可以先幫自己打預防針,知道他們會說什麼,想好如何應對。例如,預先想好別的談話主題,在對方成為飲食糾察隊且說得太令人難以接受時,就換個話題。記得事後也要對自己消毒,別讓太離譜的話為自己帶來錯誤的觀念與不必要的傷害。
常聽到強勢且似是而非的觀念會令人不愉快,尤其是在過節時,有時還會有親戚對孩子的身材與飲食品頭論足,影響孩子的認知與心情。
不過,我們還有很多專業的資訊來源可以選擇,讓自己與孩子吸收正確的觀念。無論是醫生、或營養師所寫的書、文章、podcast 節目、或是社群媒體頻道,都能讓我們學習「不被他人道德與個人價值宰制」的相關知識。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讓正面、正確的聲音,掩蓋不愉快的杏仁人言論,並且做出更好的選擇,吃得健康營養,並且愛自己與接納自己的身體。
事實上,很多杏仁人並沒有惡意、不是要刻意害人,只是過於熱情的想要分享。所以要提醒自己,不要被他們激怒或因此煩躁,在被他們說動前,也要三思與多求證。真正受不了時,可以委婉地告訴對方「我們換個話題,不要一直談這些」、「我其實不喜歡討論個人飲食習慣」、「每個人都不一樣,同樣的方法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面對孩子總是求好心切的父母,可能有時會忍不住唸唸孩子的身材,並且與他們的飲食掛勾,便成了杏仁爸、杏仁媽。父母要做的,只要定時給與健康的食物,家裡不要存放太多不健康的零食、或是不希望孩子多吃的東西。
衷心關心朋友的人,難免也會忍不住想要分享,但千萬記得別一時熱心過度,將自己的期待與經驗強加在別人身上,不小心也成了杏仁人。
資料來源/Well+Good、FOX8、Parents.com、NBC News
延伸閱讀:過年後胖了,如何「不減肥」就自動瘦?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親子天下提供)、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