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 專家:這個年齡前,可能誤把想像當真

家中幼兒總是把從沒去過的遊樂場說得栩栩如生、聲稱屬於別人的東西是自己的⋯⋯家中孩子好像常常說謊,該怎麼辦?專家指出,5歲前孩子可能會誤把想像當真、說出「非事實性語言」,對於這些內容,不同年紀的孩子,家長可以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 專家:這個年齡前,可能誤把想像當真

 

「小孩回家之後就說很多小朋友都不跟她玩、不理她。」育有兩女的黃小姐說,女兒幼兒園中班時經常反應其他同學都不跟她玩;自己半信半疑詢問老師後,從老師口中得到另一個版本的回答:女兒人際關係很好、也有許多同學會主動邀約她,但她只想跟特定同學相處。

許多孩子在2歲後,會開始說出許多與事實不符的內容,讓家長感到擔心,覺得「孩子為什麼會隨便編造內容?」、「為什麼我家孩子從小就愛說謊呢?」兒童臨床心理師駱郁芬觀察,有許多人會將評價成人行為的方式,套用在幼兒身上,因此產生許多困擾、認為孩子會學壞,但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學齡前孩子出現「看似說謊的行為」是正常現象。

 

3歲前並非愛說謊!是大腦虛實不分惹的禍

幼兒會開始「說謊」?駱郁芬說,幼兒2、3歲時,因為大腦發展尚未完全、難以清楚辨別想像與真實,也無法理解抽象的事件,因此在認知每項新事物時,都必須把新事物想像成真實存在的物品或事件,這情況導致孩子會說出「非事實性語言」。

「非事實性語言」與「帶有特定意圖的謊言」的差異,在於是否有意達成特定意圖。2、3歲的孩子或許沒有刻意掩瞞事實,只是錯把想像或曾經聽聞的內容當成事實,並告訴大人。駱郁芬舉例,幼兒對家長將沒有發生的外出經驗說得栩栩如生,或擁有「想像中的朋友」,都可能是把現實與想像混淆造成的結果。

駱郁芬舉例,兒子「栗子」也曾有非事實性語言狀況,有次她與家人聊到自己在開車時目睹車禍意外,栗子在旁邊說「我也有看到!」之後又說自己看見寫著「事故處理」的警示車。駱郁芬笑說,其實經過車禍路段時,栗子在車上呼呼大睡、根本什麼都沒看到,至於栗子記憶中的警示車則是更早之前看到的景象,是孩子時序錯亂了。

當孩子分享非事實性的內容、記憶東拼西湊時,駱郁芬認為,如果內容無傷大雅,不用急於戳破想像,可以陪孩子一起天馬行空聊聊天,放寬心享受親子間的有趣互動,還能激發孩子想像力。

不過駱郁芬也提醒,但如果孩子所說的內容,涉及安全問題或人際衝突,建議家長以中立、開放式問題,向孩子確認實際細節,來判斷孩子所說的是想像還是現實問題。舉例來說,孩子說被其他小朋友打,可以用平緩地詢問「什麼時間發生的?」、「後來發生什麼事呢?」也要問問當時在場的老師或其他成人,孩子近期有哪些狀況、有沒有跟其他人產生衝突,不必太快為孩子的說法定調。

 

發現孩子有意說謊? 重點是讓他學會負責

孩子有意說謊,要讓他學會負責

幼兒說「非事實性語言」的狀況,可能到孩子4、5歲才會減少,這時他們的大腦發展已經讓他們能分辨現實與虛假。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邱淑惠指出,當孩子為了隱瞞事實而說謊時,建議家長同理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為錯誤負責。

如果孩子說謊,駱郁芬建議,家長可以先分析、幫孩子把說謊背後的內在需求說出來,引導他們思考與解決,具體來說,家長可以這樣處理:

  • 當孩子為了達成特定結果而說謊,可以告訴孩子如何正確表達,並切斷說謊內容與特定結果的因果關係。例如當孩子為了想多吃點心而說謊,家長可以說:「你剛剛這樣說是因為你想吃點心嗎?你如果想吃點心,應該⋯⋯這樣告訴我們」、「你很想吃點心嗎?點心在飯後自然而然就可以吃了」
  • 當孩子為了逃避後果或處罰,要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例如孩子摔破水壺不敢承認,家長可以說:「我猜你可能覺得爸爸媽媽會生氣,或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不敢說嗎?」、「水壺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大人擔心孩子說謊,其實是希望孩子擁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在這個前提下,真相或許沒那麼重要,」駱郁芬認為,與其不斷追問、威脅,要求孩子講清楚前因後果,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無論如何,你都是一個值得被愛、值得被在乎的好孩子」,並一起想辦法彌補過錯、承擔起責任,讓孩子學習願意負責的態度與勇氣。

 

延伸閱讀:陳品皓:別再咄咄逼供!發現孩子說謊,引導他做這件事最重要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親子天下提供)、Photo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