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原因是陷阱題,怎樣回答才得體?
過去在從事轉職協助工作時,我曾多次被求職者問到這個問題:「大家都撒謊到什麼程度呀?」
有些人總認為,在面試時、在文件上,或多或少都需要撒一點謊,或是誇大其詞一番。然而在轉職這件事上,謊言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倒不如說架謊鑿空、誇誇其談,正是「好想離職」循環的入口也不為過。
當我這樣回答他們,有些人就會問:那麼,我只要原原本本地去迎戰就好了嗎?真的只要坦露肺腑之言就可以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例如,轉職面試時經常出現的問題之一是「離職/轉職理由」,如果你老老實實地說出想離職的真正理由,會怎麼樣呢?
「我討厭主管。」
「我想要更多休假。」
「我想要更多薪水。」
這些都是肺腑之言,沒錯吧?各位都是人,會抱持這種想法乃人之常情。但是,各位應該也可以想像,企業方在面試場合上對於有如此發言的人,不可能會有「好想要這個人才!」這種想法。所以,結果就變成:果然,我們在某程度上還是得說點謊囉?
不可以撒謊,直接說出真心話也行不通。那麼,究竟該怎麼辦才好呢?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琢磨肺腑之言」。面對、琢磨肺腑之言,成為具有說服力的自己。這是將「轉職」當作最優先目的的轉職機構,不會告訴你的技巧。
此外,「琢磨肺腑之言」這個舉動,可說是一種思考整理術。本書要介紹的,是幫助你面對過去蘊含負面情緒的內在自我,在面試、職場等場合上,將肺腑之言作為「能傳遞自己優勢的語言」來輸出的一套方法。在轉職之後,這套思考術也能夠成為你的武器。
肺腑之言是非常情緒化的東西。如果是相當瞭解你的家人或親友,即使你對他們直接說出肺腑之言,對方也應該都願意理解你的想法。然而,在轉職這件事上可就不能直接套用了。你需要面對、整理情緒化的肺腑之言,再轉換為能被他人理解的語言。
換句話說,本書要告訴你的是:為了讓「好想離職」的人以轉職作為契機來翻轉人生,利用思考來整理情緒化肺腑之言的方法。
實際上該如何透過「離職開悟筆記」昇華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察覺到清晰的真實心聲呢?
讓我來說一個故事吧。任職於製造業的總務負責人F小姐(約三十五〜四十歲),對於「不看別人眼睛說話」的主管G先生感到煩躁,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她一直為此煩惱,老是想著「應該只能轉職了吧……」。另一方面,同事、前輩的態度則是無奈地勸她:「G先生啊,我們拿他沒轍啦。從轉職到這裡的五年前開始,他就一直都是那個樣子。最近我們寧可他在電子郵件裡寫個『。』也沒關係,因為剛開始他光是寫一句『我明白了』,大家還會小心翼翼地揣測『他是不是在生氣?』」
F小姐熬過焦躁期之後,似乎養成了壓抑感受的壞習慣。再這樣下去,她就不會再以肺腑之言來挑戰轉職,而是將以「因為討厭主管」而展開轉職活動,然後又會陷入鬱鬱寡歡的「好想離職」循環裡。
於是,當我和F小姐一起書寫「離職開悟筆記」時,試著問她:「唉呀~講話都不看別人的眼睛,這種人還真想賞他一巴掌呢。不過,為什麼妳對G先生的態度會焦躁到這種程度呀?」
F小姐回答:「對呀!為什麼我會焦躁到這種程度啊?」看來連她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她又說:「我都在意三年這麼久了,根本的原因一定藏得很深。」就先把筆記本放了一陣子。下次再遇到她時,我都還沒問「知道理由了嗎?」,她就口若懸河似地,將寫在「離職開悟筆記」裡的內容快速地唸給我聽。
我知道自己為什麼對主管感到焦躁不安了。
因為沒意義的資料製作任務一直增加,大家疲於奔命,加班時數也不斷提高。說實話,總務並不是那種會帶來營業額的部門,而是會增加成本的部門,對吧?所以,明明不能壓低成本,又要提高加班費,到底是想怎樣啦?我只是請G先生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員工的壓力和加班費就都會減少了。都是因為他沒辦法好好溝通,就是因為他……
F小姐說:「這是我第一次,把自己長久以來焦躁不安的理由化成文字。愈看這本筆記,我就愈有一種感覺:『應該可以更生氣才對吧!』」那個曾經說過「總務部門是不太有情緒起伏的工作」的F小姐,已經不在了。
然而,肺腑之言隱藏在更深一點的地方。在「揣測對方之後,白費力氣的工作一直在增加」、「必須壓低成本」這些客觀的論點深處,存在著F小姐自己真正的主觀想法。以客觀角度和理性來思考的事情背後,隱藏著以主觀和感性掌握的肺腑之言。「琢磨完成的肺腑之言」並不是第三者的意見,而是你的主觀看法,也是在你心底深處,宛如岩漿一般激烈翻攪著的情感。
因此,為了琢磨出肺腑之言,我請F小姐再思考一件事。那就是「為什麼當身邊的人都放棄了主管的態度,妳卻感受到強烈的情緒,強烈到想要離開公司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藏在她參加管樂社的學生時代。
高中時,我參加了實力堅強的管樂社,當時的顧問老師是那種會說出「……然後呢?」接著沉默地給人壓力的類型。
所以,我們確實會觀察老師的想法,然後再自己採取行動。只是,畢業後學長姐幾乎都變得很討厭音樂。他們說:「因為每當吹奏失敗,周圍的視線看起來好像都在說『……然後呢?』」明明他們原本那麼喜歡音樂的……
隨著故事的推展,F小姐開始將肺腑之言化為文字。
所以到了我這一屆,這個狀況就改善了。我們和顧問老師討論,說到:「如果說不出口,就請您寫出來」,我們跟他說:「如果不能享受演奏,不就沒有意義了嗎?」「我們原本就只是一群單純喜歡音樂的朋友,才會加入社團的呀。」後來我還跟顧問老師開始寫交換日記了呢。(笑)
說著說著,F小姐似乎察覺到了,原來自己的肺腑之言藏在更深層的地方。
原來如此。與其說是想要改變那個主管,我更想要待在那個享受工作本身的總務部。阻礙之一雖然是主管,但「改變那個人」並不是我的目標。
F小姐建立一個名為「先別管主管的態度,大家一起來聊天吧~」的群組,創造出閒聊的場合。當同事在群組上傳了照片,說「看看我們家的貓咪!」時,那個沉默寡言的G先生按了一個「讚」。明明其他的貼文都略過了,他卻問同事:「貓咪叫什麼名字呀?」表現出一副很在意的樣子。在工作單位吵吵嚷嚷時,F小姐直接問起:「您喜歡貓咪嗎?」結果G先生回答:「貓咪有不可愛的時候嗎?」表明自己是一個非常迷戀貓咪的人。
F小姐吐露出負面情緒,瞭解了肺腑之言。她變得能和主管(造成自己焦躁的原因)保持「良好距離」了。
雖然G先生還是不會好好注視我的眼睛說話,不過當我知道「他也是個單純喜歡貓咪的人」之後,就能對他說出「G先生,可以請您看著我,再聽我說話嗎?」這句話了。上個月面談時,我也跟他坦率地分享了管樂社時代的故事。
長達三年都感覺焦躁不安的F小姐,如今已經可以推動主管做些什麼了。
結果,G先生也向我道歉了喔。「因為總務是成本控管中心,我想說必須讓氣氛嚴肅一點,才會用那種態度對待妳。抱歉。」而且,我知道總務部的思考方式本身也是一致的。當初沒有一本正經地說出:「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要離職!」這種話,真是太好了。我也想起了重要的價值觀呢。
把對主管的焦躁不安潦草地寫在「離職開悟筆記」之後,她也回溯過往,試著思考「為什麼那件事對我來說是憤怒的導火線?」F小姐擦去了「對主管的焦躁不安」這層灰,她的肺腑之言是「好想待在享受工作本身的部門裡」。
讓F小姐的肺腑之言展現出來的關鍵,是她發現了原本在腦中思考的「總務應該壓低成本」背後的情緒,而這份情緒就是「原來我渴望愉快地工作啊」。發現之後,她主動採取「建立聊天群組」之類改變公司的行動,也推動主管加入聊天的行列。
一旦瞭解了肺腑之言,人會主動地變得更有行動力、更有創意,甚至連自己都感到驚訝。
負面情緒和肺腑之言的關係,就如同一個杯子裡分成兩層的油和水。油是鬱悶、焦躁之類的負面情緒,下方的水則是肺腑之言。我們要先將油(負面情緒)給去除,然後才看得見水(肺腑之言)。
對於還不習慣面對肺腑之言的人來說,即使打算開始書寫「離職開悟筆記」,也許還是有許多困惑的地方。
就算聽到別人說「透過吐露負面情緒,就能變得有創意、有行動力」,應該還是有人會覺得「我可不想被負面情緒牽著走」吧?
的確,負面情緒擁有強大的力量,總會讓我們下意識想把視線移開。當我和諮詢者一起製作「離職開悟筆記」,有時也會誇張地回應對方:「這件事要對主管發火比較好呀!那就像隨便修改公司的電腦密碼一樣簡單!」像這樣,一步一步地請對方表達出真心話。
因持續掩蓋而不見蹤影的肺腑之言,原本究竟是什麼模樣呢?我們甚至連這個問題的答案都不知道了。我們平時既不會練習感受憤怒、悲傷,進而察覺到自己的肺腑之言,而且在公司,也不會被別人催促「請儘管將鬱悶、焦躁的感覺說出來吧」。在我的感覺裡,有八成左右的人一開始都會這麼說:「這不是那種值得一提的負面情緒啦~」
然而,就算肺腑之言沒有立刻被表達出來,你也無需焦慮,沒關係的。
人愈忙,就愈容易忽略帶有負面情緒的肺腑之言。請務必買一本筆記本,每週寫下一次令你感到焦躁、鬱悶的事。接著,每個月回顧一次,如果覺得「現在也悶悶不樂的耶」,就像F小姐回溯那件事到學生時代一般,試著探問自己「之前是不是也發生過這種事呢?」我相信,你一定會發現「我珍惜的肺腑之言,原來一直都在沉睡著呀」。
摘自好的文化《不再安靜辭職:比起心死,你更需要積極自救!利用3提問+3筆記,幫自己走出一條新路》
(照片提供/好的文化《不再安靜辭職:比起心死,你更需要積極自救!利用3提問+3筆記,幫自己走出一條新路》)
【這裡買】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照片提供/好的文化《不再安靜辭職:比起心死,你更需要積極自救!利用3提問+3筆記,幫自己走出一條新路》
照片來源/Photo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