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一直掉東西,其實是大人「這件事」做錯了

孩子一直掉東西,除了責備和殷殷叮嚀,還能怎麼辦?專家指出,現在的小孩比較容易掉東西,其實他們也是受害者。在他們掉東西之前,現代爸媽可以這樣做……
孩子一直掉東西,其實是大人「這件事」做錯了

 

小朋友常常把東西弄丟,小至文具、玩具配件,大到外套,都很常見。

但是曾任職國際主流財經、時事、生活與時尚媒體、看盡世事的環保主義媽媽普爾維斯(Miranda Purves),有更崩潰的經驗。她的兒子曾遺失過的清單,還要加上小提琴、豎笛、水槍、水壺、背包、充電線、寶可夢稀有卡、樂高積木、圖書館的書、課本……。問他是什麼時候不見的,則換來「我不知道」。

她在《經濟學人》出版的《1843》雙月刊中,細訴一個現代媽媽的無奈與反思,以及正在嘗試、似乎初見成效的訴求,希望獲得共鳴,帶孩子們一起戒斷「現代遺失症」。

普爾維斯提到朋友的小孩的經驗,發現再乖、再精明的孩子,都會遺失重要、或是體積大到怎麼可能會沒發現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爸媽會再買給孩子,但這是個已經超越「有沒有錢可以再買」的問題。她的反思與做法,並不是威脅或斥責孩子,而是激發孩子有更長期、深度的思考。

大人先從「少買」開始

她自省,這些問題始自大人給孩子太多、超過需要的東西。孩子有太多東西,自然很難、或不會想要一一好好看顧。

即使是必需品,孩子都有超過需要的數量。例如外套,雖然需要厚、薄因應天氣,但小孩常有一樣的厚度與類型很多件,只因大人覺得可愛、好看、或是想要搭配。她的朋友說,他們小時候,只靠一件外套撐過整個冬天,也不會怎麼樣。所以如果小孩的外套弄丟了,其實可以不用再買。

此外,孩子們身邊「多餘」的物品,常來自大人自己愛買。例如,當她的兒子玩紙牌桌遊表現良好時,在眾多獎勵選擇中,她讓他挑一隻動物玩偶當禮物。

但回頭檢視這件事,讓她自我檢討。因為這個玩偶是中國製造,她忍不住想到曾讀過的報導,為了做這些玩偶,中國的工廠排放染料與廢水,讓河流變成紅色;而為了把玩偶運到美國,航程又多了碳排放。這麼一想,她未來會先從少買開始,至少不買就不用擔心會多一件失物。

延伸閱讀:總是記不住該做的事、該帶的東西?4招讓孩子不再忘東忘西

孩子們身邊「多餘」的物品,常來自大人自己愛買。例如,當她的兒子玩紙牌桌遊表現良好時,在眾多獎勵選擇中,她讓他挑一隻動物玩偶當禮物。

跟孩子討論製造和丟棄 對環境的影響

她也用類似的永續訴求對孩子與其他家長曉以大義,灌輸孩子環境意識與責任。

氣候變遷是孩子間熱門且信服的議題,因為他們知道,某些國家的同儕、和未來的自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當一件衣服遺失,又要再買一件時,從種植、紡織到染整、製造,要耗多少水灌溉、砍掉多少植物、製程也會再耗水耗能;接著還要運輸、販售,用掉許多燃料與電力。

更不用說與此同時製造的碳排放與污染,可能在極端氣候災害中,讓其他生活條件脆弱的孩子受到重創。或者,墨西哥的窮困村落,就有孩子因為要幫助大人一起處理工業國家運來的廢棄物,而受到化學物質對於學習障礙、身心的永久傷害。

她反思,兒子的電玩、電子商品(很多人都擁有超過需要的數量),無論是製造或是丟棄,都可能毒害地球且助長氣候災難,帶來對陌生孩子的傷害,甚至失去家園,小孩是否寧願不要擁有、或是對帶出去就忘了感到罪惡呢?

近幾年,很多孩子們參加遊行,說要翹課救地球。她說,孩子們如果願意擁有更少東西,而且記得它們放在哪裡,對他們跟地球的未來有更長期的效果。

帶孩子認識行銷鏈與價值

普爾維斯還要讓孩子了解,我們都是在產業鏈上被行銷盯上的末端。我們被誘使想要那些商品跟生活模式,被鼓動很多不必要的消費,還讓地球更熱,帶給環境超額的負擔。

而不要隨意掉東西、掉了就毫不思索得再買,則需要體認物品的價值與珍惜他們。

她分享了成長過程的經驗,雖然家中的財務狀況不差,但是經歷過大蕭條的奶奶,傳下珍惜物資的精神。當時很多家庭都是自己做衣服、做玩具,孩子們看在眼裡,也更懂得好好保存這些物品。所以她現在希望孩子一開始就不想要那麼多東西,也不隨便亂丟遺失。

延伸閱讀:養育一個愛物惜物的孩子

簡單規律的作息,可以避免孩子一直在不同地方做不同的事,因為要一直記得何時帶什麼去哪裡,最後就可能增加購買很多套物品與忘在某處的機會。

簡單規律的生活 可避免孩子分心

在整篇文章中,普爾維斯跟友人、採訪對象都沒有責怪孩子。他們甚至發現,亂丟東西的孩子可能是受害者。

臨床心理師華倫(Anna Levy-Warren)長期輔導孩子的執行功能,幫助孩子們強化心智發展中的規劃與組織一連串行為的能力。她發現,很多沒有自閉、閱讀障礙、注意力不足等心智發展缺失,卻需要幫助的孩子愈來愈多,在需要時找不到東西就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例如,要寫作業了才發現課本不見、要交作業才發現忘了帶、要練小提琴卻找不到樂器。她輔導的個案中,甚至有孩子丟過4副 AirPods 無線藍芽耳機。

追根究柢,她帶父母回到生活的基本面。例如,簡單規律的作息,可以避免孩子一直在不同地方做不同的事,因為要一直記得何時帶什麼去哪裡,最後就可能增加購買很多套物品與忘在某處的機會。

另外,她提醒,孩子可能花了太多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讓他們從日常事務分心。例如,想著電子產品裡的內容,或是邊戴耳機邊做事,被音樂分散注意力,認知負荷超載,導致忘東忘西。

此時,家長們的責備並沒有幫助,只能回到基本功:持續和善得提醒小孩、對他們曉以大義、事前預警、規律的行程,以及大量的正面回饋與獎勵他們沒有忘了東西在哪裡。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1843》雙月刊

延伸閱讀:孩子在商場亂摸東西,總是講不聽?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