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
這段話,出自兩性作家薇薇,一位經營網路18年的創作者。多年來,她用文字陪伴無數讀者面對人生的高低起伏,卻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以這樣破碎的心情,為自己孩子的痛發聲。
薇薇的兒子,今年9歲,是個溫柔、懂事的雙魚座男孩。在家總是笑臉迎人,學業表現亮眼,曾多次在國際數學比賽中得獎,乍看之下,是老師與家長眼中的模範生。
但媽媽萬萬沒想到,這些笑容背後,藏著一兩年來默默承受的霸凌。
他曾被揍肚子、被打巴掌、背部挨打;被排擠、被貼上「下等級」的標籤;要靠帶零食去「貢獻」,才有機會加入同學的活動;就連踢足球、玩沙這些課間遊戲,也成了權力施壓的舞台。
更讓人痛心的是,學校知道這些事,卻選擇冷處理。而薇薇與先生一直以來總是以和為貴,選擇「好說話」、選擇和平,沒想到,這份溫和換來的,竟是孩子長期無聲的痛。
當薇薇問兒子:「當你說只能一個人玩的時候,媽媽沒有多做什麼,你心情是什麼?」
孩子低聲說:「我以為妳不在乎我。」
這句話,如刀子劃進她的心。
她才驚覺,這個平時看起來懂事又貼心的孩子,其實早就學會把痛苦藏起來,只因不想讓爸媽擔心。他以為,沉默才是成熟;他以為,獨自撐過就是成長。
她曾經相信,息事寧人能避免衝突;她曾經以為對強勢家長的忍讓,是為了保護孩子不受波及。
直到孩子第一次說出:「我不想去上學,我覺得人生沒有希望。」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說出如此絕望的話,也是她寫作18年來第一次用文字控訴這樣的心碎與無助。
她承認:「我錯了。越吞忍,對方只會得寸進尺。」而那些委屈,最終都堆疊在孩子柔軟的心上,一聲不吭地疼著。
▲醫院診斷證明書,薇薇的兒子因校園霸凌事件導致情緒低落、負向思考
從那一刻起,薇薇不再選擇沉默。她下定決心,要更堅定地站在孩子這一邊,不再妥協於「忍一忍就過去了」;她要爭取學校給出負責任的回應與改善,而不是默不作聲;她也開始陪著孩子學習表達情緒,讓他知道,大人會站在他身後,保護他、相信他。
她更想提醒每一位父母:孩子不說,不代表沒受傷;笑著回家,不代表真的沒事。
請多留意那些總是說「我沒事」的孩子,因為真正受傷的心,往往藏得最深。請陪孩子一起練習說出心裡的話,不只是鼓勵他說,更要接得住他那些害怕被誤解、被忽略的感受。請不要再輕輕放下孩子的痛,而是勇敢站出來,成為他最堅強的後盾,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
孩子不應該在人生的起點,就學會沉默是保護自己最安全的方式。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他需要的時候,成為他最堅實的靠山。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最需要的時候——被看見、被相信、被保護。
整理撰文/江睿毓
圖片來源/薇薇weiisly 粉絲專頁、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