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1歲男童遭回收車輾斃,父在家煮飯聞噩耗痛哭

(2022-03-17更新)高雄14日發生一起悲劇,一名1歲男童疑似跟著姊姊出門倒垃圾,結果卻不慎遭回收車輾斃。據悉,當時媽媽外出上班,爸爸則在家煮晚餐,聽聞噩耗後父親崩潰痛哭。
1歲男童遭回收車輾斃,父在家煮飯聞噩耗痛哭

 

14日傍晚4點多時,高雄市桃源區發生一起兒童死亡車禍。根據報導,一輛區公所的資源回收車正準備起步離開時,疑似因視線死角不慎輾過一名1歲男童。經過警方詢問後,原來當時媽媽在上班,爸爸則在家顧小孩,案發當時爸爸正在準備晚餐,請8歲的女兒幫忙倒垃圾,而1歲男童似乎就是這樣跟著姊姊跑出去。而值勤的陳姓駕駛確認後照鏡沒人便準備離開,沒想到在起步後就察覺有撞到異物,下車查看時才發現輾壓到男童,相當自責。而父親聽到男童身亡的噩耗,更是悲痛不已。

2歲男童衝出巷口遭小巴撞斷魂,8寶媽哭倒路邊怒罵肇事司機

類似的意外層出不窮,今年1月25日上午10點多,台東市石川部落發生一起死亡車禍。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公務車在行經吉林路巷子內,不慎撞倒一名2歲男童,男童當場失去呼吸心跳,救護人員到場後確定明顯死亡。

根據報導,肇事司機向警方表示,他正在幫兒童之家的宣教士搬家,進入巷子時感覺有撞到東西,下車查看才發現男童已倒在路邊。而遭撞擊的男童疑似趁媽媽在早餐店忙碌、未留意時,自己跑到巷口,沒想到卻發生意外。

聽聞事故發生後,男童媽媽看著躺在地上沒有心跳的孩子,哭斷腸。而她也不斷的捶打、斥責跪在一旁相當自責的肇事駕駛,怒喊:「這麼小的路為什麼要進來!」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表示,男童家境貧困,是社會處關懷服務的個案家庭,爸爸靠打零工維生,媽媽在疫情期間沒有工作,最近才到早餐店幫忙,夫妻育有8名孩子,最小的去年10月才剛出生,不幸身亡的男童排行第六,後續將協助處理相關救助。

延伸閱讀:女童在家門口玩耍遭撞傷重不治,疑視線死角釀禍

走在路上最好緊牽著孩子的手,到確保安全的可活動地區,再放手讓孩子玩。

注意孩童外出安全,家長應該這樣做

年幼的孩子還不會分辨危險性,外出時難受控,尤其4歲以前是用腳思考的年紀,很容易因為好奇而東奔西跑,家長常一閃神,孩子就不在視線範圍內,真的很危險,因此家長帶孩子出門時,以下安全守則要更注意!

1.牽著孩子的手

外出時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一定會經過許多路口,因此走在路上最好緊牽著孩子的手,到確保安全的可活動地區,再放手讓孩子玩。牽手不僅可以控制孩子行走的範圍,當出現危險時,也能及時保護他們,增加安全的保障。

2.不離開視線

孩子發生危險,總是在照顧者離開視線的時候。很多家長帶孩子到公園、親子餐廳玩耍,自己則是坐在一旁跟親友聊天或玩手機,雖然家長可以稍微喘口氣,做自己的事,但應盡量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活動。

3.隨時提高警覺

無論走路、搭車,都要隨時提高警覺,留意四周的人,是否舉止可疑,或身上攜帶刀子、棍棒等危險物品,走在馬路上時也要注意前後左右是否有來車,搭手扶梯時應注意避免被夾傷。

4.過馬路遵循四步驟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之前有舉辦過教孩童「穿越道路起步走」活動,當時林月琴執行長就提出安全過馬路四步驟,家長可依循:

步驟1:等候三大步

很多人習慣等紅綠燈時站在馬路邊緣,之前就曾發生過路人站太外面而被大車輾過的事故。路口左右轉的車子很多,大多轉的又快又急,萬一發生碰撞也容易波及路人,因此只要有帶孩童外出,等候過馬路的時候千萬不要靠近人行道的邊緣,應該往後退三大步,確保安全距離。

步驟2:起步三動作

等到行人可以通行的時候,一定要左邊看,右邊看,再回到左邊看,確認兩個方向都沒有來車再前進。

步驟3:舉起你的手

因為孩子的身高不夠,個子比較小,不容易被駕駛看到,這時若舉起手把身形拉高,就可以增加行走穿越的安全性,日本也都是這樣教育孩童。

步驟4:專心向前走

現在不少人屬於3C產品低頭族,但是過馬路的時候千萬要專心,此外也不要嬉鬧、推擠,應該專心、趕緊通過。

延伸閱讀:出門小孩安全怎麼注意?讓神經質媽媽告訴你

孩童交通事故至今仍常常發生,顯現孩子對道路環境的危機認知不足,家長從小也沒學過交通安全教育,更不知該從何教起,凸顯出交通安全教育應從小扎根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從小教起!

孩童交通事故至今仍常常發生,顯現孩子對道路環境的危機認知不足,家長從小也沒學過交通安全教育,更不知該從何教起,凸顯出交通安全教育應從小扎根的重要性。

家長除了平時多叮嚀孩子外出時記得牽爸媽的手、不能亂跑以外,交通安全對孩子來說還是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建議家長可以透過交通安全類的遊戲繪本,用玩的方式來增加孩子對交通標誌的認識、過馬路的學習及了解視野死角的危險,讓孩子在穿越道路中更能有意識的保護自己。

延伸閱讀:兒童外出安全總體檢──交通工具篇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