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當老大,就要分享禮讓?寂寞或許是源自於童年時的忍耐

「因為你是姐姐啊。」「因為你是哥哥啊。」如果一個人因為身為長子長女這種理由必須不斷忍耐,在心態上也會覺得即使抗爭也無效,因而凡事都容易放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成為大人之後,童年時心裡受的傷卻還存在。
當老大,就要分享禮讓?寂寞或許是源自於童年時的忍耐

 

「自我否定」與孤立感、孤獨感有密切的關係。愈是自我否定的人,就愈不相信自己、他人及社會,內心也會愈感到孤獨。

那麼,為什麼人會否定自我呢?這可能與過去的經歷有很深的關係。

當老大,就是要分享和禮讓?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與其他的小孩在公共場合搶奪玩具,大部分父母應該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就借他玩啊。」

雖然父母這麼說,是希望孩子可以跟其他孩子好好相處,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只會記得父母的提醒、責罵,而不是自己跟其他人一起開心玩樂的心情。另外,像是在家裡,父母也經常會跟家中的老大這麼說。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絕對的掌權者。如果他們下命令「你必須借他玩」,孩子就算心不甘情不願,也只得忍耐服從。

「因為你是姐姐啊。」「因為你是哥哥啊。」如果一個人因為身為長子長女這種理由必須不斷忍耐,在心態上也會覺得即使抗爭也無效,因而凡事都容易放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成為大人之後,童年時心裡受的傷卻還存在。

而且,若因為比較年長而不得不忍耐,結果或許會變成潛意識裡相信年紀大就是比較吃虧,甚至在成年後,由於過去被迫壓抑的體驗,對任何事都會忍耐;與人發生糾紛時,只要對方比較年輕,自己可能就會不知不覺地讓對方。即使是理所當然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許還會因為擁有它而產生罪惡感。以上的這些經驗,可能就是導致自我否定的原因。

延伸閱讀:胎出生時,大寶竟出現嚴重退化行為?!其實孩子只是不安…

若因為比較年長而不得不忍耐,結果或許會變成潛意識裡相信年紀大就是比較吃虧

手足之間爭的,有時只是「公平」

接著來看另一個常見情境。

假設弟弟沒告知哥哥,就私自拿了哥哥的玩具,待哥哥發現後拿回玩具,弟弟卻也不甘示弱地想搶回來,於是兩人便上演玩具爭奪大戰。

這時媽媽介入。媽媽問弟弟:「這個玩具是誰的呢?」

「是哥哥的。」

「對,是哥哥的。那你剛才有跟哥哥說,希望他可以借你玩具嗎?」

「我有說。」

媽媽轉向哥哥:「是這樣嗎?」

哥哥說:「他才沒有講。不過就算有講,我也不想借他玩。」

這時,如果母親接受哥哥的說法,會怎麼樣?

「這樣啊,你不想借弟弟玩啊。」

然後再跟弟弟說:「哥哥說他不想借你玩喔。」

如此一來,哥哥是不是會覺得自己的感受得到重視?

而且,由於母親認同哥哥「不想借玩具的心情」,那麼哥哥也就能坦然認為那個玩具是自己的東西。

藉由這個對話,哥哥可以完全信任母親,同時也體會到自我獲得肯定。

假設這個媽媽跳過這段對話,直接跟哥哥說:「你就把玩具借弟弟也不會怎麼樣啊。」這樣或許能有效率地解決孩子吵鬧的情況,似乎也能圓滿收場。但是,不重視哥哥的意見,只是一味強迫他要忍耐,他就會忽略自己的心情。而且,若單方面強迫哥哥借弟弟玩具,也極可能導致兄弟無法互相友愛,更建立不了良好的手足關係。

兄弟間若沒有信賴關係,哥哥被迫借出玩具,要是最後弟弟不想歸還玩具,哥哥就會覺得自己的東西被奪走而感到害怕。假使哥哥經常產生這種不信任感,最終就會愈加堅定不想借出東西的心情。

延伸閱讀:擔心孩子孤單就生手足? 父母想得比你多!

不重視哥哥的意見,只是一味強迫他要忍耐,他就會忽略自己的心情。而且,若單方面強迫哥哥借弟弟玩具,也極可能導致兄弟無法互相友愛,更建立不了良好的手足關係。

規矩和道理是不分年紀的

「可是,這樣弟弟不是很可憐嗎?哥哥本來就應該大方地把玩具借弟弟玩啊。」

有人可能會這麼想,但這想法並不對。

哥哥不想借自己的玩具給弟弟玩,弟弟心裡確實可能受傷。不過,當媽媽告訴弟弟這個玩具是哥哥的東西後,他就能區分出「哥哥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

藉此弟弟也會學到,如果哥哥擁有他自己東西的所有權,那麼自己對屬於自己的東西也擁有所有權。當弟弟了解這個道理,並與哥哥互相認同對方的所有權,彼此才會產生「信賴感」。

一旦兄弟間建立起這種信賴關係後,哥哥的想法也會改變。他不會再擔心玩具被搶走,而能安心借給弟弟。

延續剛才的情境,媽媽可以再問弟弟:「哥哥說他不想借你玩具,那你要不要再拜託他一次?」。或是建議弟弟:「你要不要問哥哥,什麼時候可以借你呢?」

弟弟若照著媽媽的話,有樣學樣地問哥哥:「什麼時候可以借我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哥哥就可能會說:「當我說還給我,你就馬上還我的話,我就可以借你玩。」哥哥能改變心意這麼說,是因為覺得媽媽尊重他的想法與心情。這時,弟弟也能從哥哥身上學到「要懂得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說出來」這件事。

父母親願意理解哥哥「不想借東西給別人」的心情,或只是一味強迫他做出違背本意的事,就會進而影響到兄弟間能否建立起信賴關係。

就像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的,「寂寞」的種子,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小片段裡播下的。

延伸閱讀:不是叫大的讓小就可以了,面對孩子雞同鴨講時期的紛爭處理這樣更有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其實,我們都寂寞》

買書請至此→博客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