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避免養出暴力兒!專家教你這樣處理兒童暴力

「叫你不要打弟弟,怎麼講不聽呢?過來罰站!」當家裡出現兒童暴力行為,許多父母習慣用處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治標不治本。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請放下打罵,用專家教的6個步驟幫他走出情緒風暴。
避免養出暴力兒!專家教你這樣處理兒童暴力

 

孩子亂打人,甚至咬人!讓爸媽傷透腦筋,但注意別用處罰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兒童發展專家教你放下打罵,用六步驟帶孩子處理崩潰情緒。

孩子打人、咬人,通常是因為

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孩子會做出攻擊行為通常不外乎4種原因:

1.無意性攻擊:玩遊戲太開心沒有意識到身旁有人,不小心打到或撞到別人。

2.表現性攻擊:對大人做出攻擊行為,得到大人的讚賞與鼓勵,從中獲得愉悅及滿足,逐漸演變成「為了攻擊而攻擊」。

兒童暴力

3.工具性攻擊:為了爭奪物品或維護自身權益攻擊他人,通常在搶玩具或糖果時特別常見。

4.敵意性攻擊:年紀較大又時常被同儕欺負的孩子,攻擊他人多半是為了復仇。攻擊威力也比前面幾種都來得大。

延伸閱讀:小孩吵鬧、尖叫、不聽話…專家教你這樣做!

打罵、不理會…這3種處理方式超NG

NG處理方式1.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最常見的作法不外乎對孩子施暴、叫孩子打回去,或者在被攻擊的孩子(或對方家長)面前責罵、毆打孩子,但這會讓孩子與父母越來越疏離,也會讓孩子誤以為可以用以牙還牙的方式解決問題,影響未來的人際與手足關係。

兒童暴力

NG處理方式2.置之不理

有些父母會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會改善。」或「只是輕輕打幾下,對方又沒受傷,沒什麼大不了。」但當孩子的攻擊行為沒有受到控制,未來他的攻擊強度就會逐漸升高,甚至會演變成拿棍棒攻擊人。

NG處理方式3.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

有些父母會提出,「A搶走你的玩具?沒關係,馬麻待會買一個更大更漂亮的給你。」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建立錯誤觀念,以為「攻擊別人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一再用同樣方式要求大人滿足他的需求。

 

孩子打人怎麼辦?專家建議這麼做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父母要做的並不是火上澆油,而是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及作法:

步驟1.確認孩子攻擊的對象是否受傷。

先確認孩子攻擊的對象是否受到實質的身體損傷,如果對方受傷流血,甚至出現生命危險,必須立即處理。

步驟2.深呼吸3次讓自己冷靜下來。

安頓好受害者後,先深呼吸3次讓自己冷靜下來,儘量讓自己維持理智,不要躁進。

步驟3.將孩子帶離現場緩和情緒。

將孩子帶離現場與受害者隔離,讓孩子與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

兒童暴力

步驟4.同理孩子當下的情緒。

耐心詢問、傾聽孩子「剛剛發生什麼事?」,或幫他說出心底話、同理孩子的情緒,譬如「馬麻知道你剛剛很生氣,因為A突然拿走你正在玩的玩具。」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充分了解他的狀況,幫助孩子緩和情緒。

延伸閱讀:爸媽必學!想要獎勵孩子,0~3歲這樣做!

步驟5.引導、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

如果孩子已經開始發展認知能力,可以先鼓勵他自己思考解決方法,再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式,例如「馬麻覺得可以試試看用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願意聽他說話」,孩子才會接納父母的建議。

步驟6.帶孩子現場演練一次正確的作法。

若當下環境允許,可以帶著孩子現場演練正確的處理方式。爸爸媽媽假扮被攻擊的孩子,重現方才的情境,詢問孩子「出現這種狀況,應該怎麼做?」讓孩子實際練習一次。之後幾天不時讓孩子複習正確的處理方式,讓孩子的大腦建立制約機制,以後碰到類似情況能夠立即以正確方式反應。

兒童暴力

糾正孩子行為 用溝通代替處罰

肢體處罰只能在當下產生嚇阻效果,教導孩子正確的應對方式,才能徹底根除孩子的攻擊行為。爸爸媽媽應該彼此協調出一致的管教態度。當孩子做出錯誤行為時,儘量理性和孩子溝通,不要用極端方式處罰孩子,以免讓孩子的心靈受創、人格扭曲,衍生出更複雜的教養問題。

更多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10月號】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兒童發展專家 張旭鎧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