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擠公托 把握7月重新候補登記
送托常是新手爸媽頭痛的一大原因,尤其是雙薪家庭,長輩不在身邊,家外送托的需求便會浮現,佳家就是一例,她居住在台北市,婆家和娘家遠在外縣市,產假休完就要上班,雖然正在坐月子,卻煩惱著新生北鼻的托育問題。她和先生同是受薪階級,因此鎖定公辦民營托嬰中心(以下簡稱公托)或社區公共托育家園(以下簡稱公共家園)優先送托,她該怎麼做呢?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婦女福利及兒童托育科科長鐘雅惠表示,公托或公共家園一開始開托時,會有一次登記和抽籤,沒抽到的北鼻會列入候補名單,並每月於社會局網站更新名單。鐘科長提醒,有公托、公共家園就讀需求的爸媽,可把握每年7月的「重新候補登記」,該時間點有較多北鼻升上幼兒園、會釋放較多名額,因而重新開放候補登記、抽籤,北鼻較有機會擠入公立托育機構。
公共家園──托育的新選擇
事實上,現階段就錄取率而言,公共家園佈點較密、民眾知曉率較低,並與公托有3500元的價差,候補人數較少,建議新手爸媽若排不上公托,可將公共家園列入考量。
究竟公共家園運作方式為何呢?鐘雅惠科長說明,它是一種結合托嬰中心機構式托育和居家保母優點的新興服務模式,由4個老師照顧12個北鼻,只要30坪空間約一公寓或1.5至2間傳統國小教室的大小,便可成立的小型社區化托育機構。然而基於照顧對象為0至2歲小北鼻,因此樓層必須於3樓以下、鄰近於管線,建物要符合甲級消防等安全規範,在地小人稠的台北市或其他縣市,的確有其優勢。再加上12個北鼻由4個老師分工照顧,因此北鼻與老師、老師與家長互動更密切,孩子也更容易建立依附關係。
鐘雅惠科長指出,台北市104年開始規劃公共家園,不僅台北市陸續開花結果,全台其他縣市也已納入規劃。公共家園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功,主因是家長評價不錯、克服空間問題、可行性高,人數少疾病感控容易,與保母相較互動透明度高,更讓爸媽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