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間曾發生多起因食用遭李斯特菌污染的沙拉、即食肉品、或哈密瓜等食品而造成大規模疫情。根據疫情的報導,以前美國每年約有1600人感染李斯特菌,其死亡率約16%。但近年來因美、加、澳及歐盟等國家,已將李斯特菌症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項目,因此其發生率已日漸減少;台灣地區在1997年曾報告過由美國進口的雪糕遭受李斯特菌污染事件,幸而業者全面回收銷毀而未引起重大疫情,目前估計國內每年約有近百人感染的病例。由於嚴重的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恐會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致死,疾管署為了強化國內李斯特菌的疾病監測及防治,日前衛福部將李斯特菌症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法定傳染病分為五類:第一類如天花、第二類如霍亂,需24小時內通報;第三類如百日咳須一週內通報;第四、五類則依中央公告期限。臨床醫師或醫療機構等相關人員如發現或懷疑病患罹患李斯特菌症,且自病患體內檢出李斯特菌,將被要求七十二小時內依法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並將已分離之菌株送衛福部疾管署鑑定確認。
李斯特菌(Listeria)是一種環境微生物,廣泛分佈於土壤、水中、動物、食物及腐敗的物質中。李斯特菌屬共包括七個成員,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是該屬中唯一會引起人類疾病者;此菌會感染人與動物,最早是從兔及豬分離出來,直到1981年才被認為是重要的食物媒介病原,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原菌。
造成人類的感染常見於較炎熱的季節裡,易吃到受該菌污染的食物而被傳染發病;受感染的孕婦也可能經由胎盤或產道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極少見的交叉感染會發生在產房和嬰兒房;但人傳人的案例並未被發現。研究顯示2~3%的加工乳製品(包括冰淇淋與乳酪)、20~30%磨碎的肉類與許多零售的家禽都可能有單核球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而1~15%健康人體為無症狀之李斯特菌小腸帶菌者。
當吃下遭李斯特菌所污染的食物,如蔬果、生乳、乳酪、肉品、熱狗、魚蝦、冰淇淋、生雞蛋、沙拉醬、生菜沙拉、生肉、生魚片、鮮奶、雪糕、雞肉、鵝肝醬、含生蛋的蛋酒製品,李斯特菌會透過腸細胞侵入人體,再經由血液擴散而影響許多不同的組織,造成偶發性病例或小型流行病例,偶而也會在一連串天然環境災害後發生流行。
最初的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的輕微發燒、頭痛、噁心、倦怠、肌肉疼痛、嘔吐、腹瀉等,也出現泌尿道感染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其診斷的建立,有賴自血液、腦脊髓液、尿液、胎盤或子宮頸處或其他體液如羊膜穿刺所得的羊水(可確定胎兒是否感染)的細菌培養。
李斯特菌的感染最常見於孕產婦、胎兒、新生兒、老年人、類固醇治療患者、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包括愛滋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糖尿病和癌症病人)、就連獸醫、屠宰師和養雞場人員因常接觸動物也都屬於高危險群,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例都是孕婦,孕婦出現的症狀可能輕微,但其新生兒若受感染,其死亡率可高達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