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媽媽會以為全親餵就不會塞奶,其實不是這樣的!塞奶也並不是瓶餵的專利!
簡單來說「塞奶」就是當餐該移除的奶水,卻沒有被移除!奶水淤積在乳腺管內。漸漸的,滯留的乳汁變得黏稠而不好移出。
此時,親餵的媽媽會發現寶寶開始變得不好吸、頻繁拉扯乳頭,進而不願意吸。
擠乳的媽媽會開始發現乳房變得不擠、奶量變少、觸診有硬塊。
延伸閱讀:還在吃麻油雞、花生豬腳? 這3種食物讓妳邊哺乳邊甩肉
| 塞奶原因 | |
| 飲食過於油膩 | 水分攝取不足 | 
| 奶量過於豐沛(供過於求) | 小白點阻塞乳孔 | 
| 寶貝含乳姿勢不正確 | 內衣過緊 | 
| 寶寶厭奶期 | 轉換副食品時期 | 
| 延遲親餵/擠乳 | 乳垢太厚/乳頭水泡 
 | 
| 步驟一 | 乳房觸診 | ||||||||
| 先正確乳房觸診!定位好硬塊位置,切勿心急亂掐奶! (乳房結構中血管、組織遍佈廣大,處理錯地方,反而會造成組織發炎腫脹,且血管破掉變瘀青奶!) | |||||||||
| 步驟二 | 排除硬塊 | ||||||||
| 親餵的媽媽 | 多給寶寶吸吮!每次哺乳時,從塞奶側開始餵。 「硬塊在哪裡,寶寶的下巴就對準哪裡!」 *備註:下巴對準硬塊處,可以讓阻塞乳管打得較筆直,下巴在吸吮時可以有撥動乳管的功能。 
 | ||||||||
| 瓶餵的媽媽 | 暫停吸乳器使用,改用徒手擠乳。 請參閱無痛手擠乳教學。 *備註:避免吸氣反覆真空吸,造成乳頭乳暈水腫。 
 | ||||||||
| 小白點阻塞 | |||||||||
| 在乳頭發現有白色或鵝黃色,像粉刺般的小點,擋住乳孔處。 作法: 
 
 
 
 
 
 
 
 完成以上做法將乳頭角質軟化後,需清潔乳頭再給寶寶親餵或手擠乳。 *備註:為避免感染的危險,請勿在乳頭有傷口時操作! 
 | |||||||||
| 步驟三 | 胸部按摩 | ||||||||
| 若遇到寶寶吸不出的「頑固型硬塊」,可搭配輕柔的乳房按摩去鬆動硬塊,有效的將奶水輔助向前移動! 
 
 
 
 
 
 | |||||||||
| 步驟四 | 冷敷 | ||||||||
| 
 | 舒緩脹奶速度,且可暫時降低乳房組織充血,避免組織腫脹加劇乳腺阻塞處理的困難度及發炎反應。 做法:可用高麗菜、濕冷的毛巾、冷凝膠、冷敷袋。溫度以涼爽舒服為主,不需用到冰敷,因冰敷會太刺激,導致血管容易反射性擴張充血,會引起發炎。 | ||||||||
延伸閱讀:正確退奶觀念與方法
如果硬塊超過24小時自行仍未排除,淤塞在裡面的乳汁會變得更黏稠,建議盡速找專業醫療人員協助排除! 以免演變成乳腺炎及乳汁膿瘍等狀況!!!
本文章轉載於《思庭產後泌乳諮詢》部落格
                                            現職:思庭產後泌乳諮詢執行長、物理治療師
                                            專長:泌乳諮詢、乳腺炎、乳腺阻塞、乳量不足、親餵含乳矯正、規劃哺乳計畫。曾幫助超過6500位哺乳媽媽成功哺乳
                                            經歷:中華民國專技高考合格物理治療師、中華民國專技普考合格護士、認證乳癌復健專業人員、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台灣臨床徒手治療協會CMT課程認證、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