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家有小小神農氏嚐百草?口腔期發展,每個寶寶大不同!

我的孩子什麼東西都愛往最嘴巴裡面放,口腔期到底有多長?我的孩子從小就不喜歡把東西放在口中,難道口腔期發展有問題嗎?需要給孩子特別的協助嗎?吃手也是口腔期的表現之一嗎?
家有小小神農氏嚐百草?口腔期發展,每個寶寶大不同!


我的孩子已經兩歲半了,還常常吃手,為什麼呢?請爸比媽咪一同閱讀以下文章,了解應對方法吧!

何謂口腔期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特約小兒科醫師羅玉芳指出,吸吮是與生俱來的反射動作,寶寶在媽咪肚子裡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出現吸吮手指的動作,也因此他們一出生不用經過學習就可以藉由吸吮能力,滿足自己吸奶的生理需求。

一般來說,所謂口腔期(oral stage),發生於01歲間,在這一個階段裡,嬰兒會依靠他們的嘴巴來認識自己與探索周遭環境的各種新事物,不但能藉由吸吮以及其他的口腔活動,獲取生存所需要的營養,也能從中獲得愉悅。

延伸閱讀:滿足口慾對未來發展很重要 寶寶口腔期照護3不6要

我的孩子似乎沒有經歷口腔期,該擔心嗎?

有些媽媽提到,從孩子6個月開始親子共讀,但孩子們會瘋狂開始撕書、啃書,但是,有些媽媽卻說,他們的孩子完全沒有出現過撕書、啃書的行為,難道不會撕書、啃書的孩子,不喜歡把東西放在口中探索,是口腔期發展有問題嗎

羅玉芳醫師鼓勵媽媽,尤其是新手媽媽,面對孩子的種種行為,當自己有所疑問時,首先讓自己的心情不要過度焦慮,試著學習把孩子當作家庭中的一份子,而不應視孩子為家庭唯一核心,否則很容易把全部的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媽媽們在照顧孩子時,應先慢慢找出自己的步調,並與另一半共同討論好適合全家(包括新成員)的生活方式,然後,再提供給孩子他們需要協助的地方,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

過與不及 都會阻礙孩子發展

羅玉芳醫師進一步用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發展理論說明,也有專家的研究指出,孩子的發展是經由「學習」而來的,當主要照顧者過份熱衷或強勢照顧嬰兒,忽略他們自然本能的感官知覺與發展,會造成他們習慣依賴別人。另外,過度保護或順從嬰兒,也會造成他們長大可能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重點是,孩子的發展是經由「學習」而來的,因此當爸比媽咪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平和的互動,那麼孩子就會從日常生活中學到技能,並進一步「學習」,進而建立自我信任感與學習各種正向行為。因此與其太過糾結於口腔期要不要拼命啃東西,不如將重心放在每天好好的過生活。

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強烈的口腔期

羅玉芳醫師強調,其實,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絕對的理論或研究能夠完全說明兒童的發展,每一個不同時代,都會有不同的研究背景,也不斷有新的相關研究與理論產生。

有關口腔期,一般較廣為人知的就是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以「性」的概念為軸心所提出的人格發展理論,佛洛依德認為,每個個體人格,都是經歷一連串性心理階段的發展而成,要完成這些階段的發展,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也才能發展出成熟的人格,例如,如果在嬰兒時期無法獲得口腔上的滿足,在成人階段可能會出現許多負向行為,例如,沒有安全感、暴飲暴食、酗酒等。

聽覺型、視覺型、觸覺型,每個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大不同

然而,羅玉芳醫師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從基因、天生氣質,到後天遇到帶她的人或環境、教育等皆大不同,家長也不應該執著於孩子是否有照著所謂的各種兒童發展理論或時間表出現種種行為。

羅玉芳醫師進一步與我們分享她自己的臨床經驗:「其實,4個月前的口腔期行為,在開始接觸豐富口感的副食品後很容易得到滿足。」她也是2個孩子的母親,她舉自身為例,談到自己的2個兒子,她說:「像我的大兒子在很小的時候,也很少主動把東西放到嘴巴裡面,我還記得就算他第一次看見彈珠灑滿地,他也不會主動拿來放進嘴巴。」有些孩子是視覺型的學習,有些是聽覺,有些是觸覺,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與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真的大不同。

我的孩子什麼東西都往嘴巴放,怎麼辦呢?

吃手也是口腔期的表現之一嗎有媽媽提到,孩子已經過了兩歲半,還是會常常把幾乎接觸到的所有玩具放入嘴巴,為此感到擔心,怕孩子吞下玩具的小零件,此外,孩子也會不停地一直吃自己的大拇指或是整隻手,該怎麼處理才好呢

建議方法1:用一個新習慣取代舊習慣

羅玉芳醫師表示,如果孩子已經過了兩歲半,還經常性把手或手指放入口中吃,可能性很多,可能是長期吃手習慣的養成,但也有可能是有時候從小家長就對孩子吃手的狀況,有過於激烈的反應,孩子因為情緒上過度焦慮才吃手,也有可能孩子感覺無聊才一直吃自己的手。

此外,建議家長,盡量不要在語言上正向刺激孩子,例如,一看到孩子吃手,就拼命重複一直說:「不要吃手」,如此一來孩子很容易將「吃手」及「得到注意力」彼此產生連結。當下照顧者可以拿一個有趣的玩具吸引孩子,直接用行動轉移掉孩子得到注意力,讓他自然騰出雙手來玩,自然而然就會停止吃手的行為。

當媽媽一直重複說:「不要吃手」,對孩子來說,久而久之,其實可能也會成為一種隱形壓力,即使說的語氣再平和也是,家長不妨試著換位思考,如果是你的家人,不停地在你耳邊一直對你說:「不要吃手」「不要吃手」「不要吃手」,即使是保持著平和的口氣,連大人聽久了都可能會感到煩躁不安、產生壓力,更何況是孩子呢?

建議方法2:多花時間經營夫妻感情,維持家庭氣氛和諧

羅玉芳醫師鼓勵爸媽,花多一點時間經營夫妻之間的感情,爸媽對教養的方式不同,有了孩子後更容易因為教養觀念不同而產生大小衝突,但是,夫妻之間關係的融洽與家裡氣氛和諧對孩子的發展其實是相當重要的,當孩子還無法用言語完整抒發出來他的壓力中時,內心感到焦慮,也較容易出現吃手行為。

建議方法3:把握黃金時期4個月開始讓孩子吃副食品

羅玉芳醫師建議家長要把握孩子滿4個月時,讓他們步入開始食用副食品,勿延緩副食品的時間,對孩子的口腔發展尤為重要,這個階段寶寶的口腔肌肉協調能力也從出生後開始最單純的吸吮能力,開始進展到較為複雜的咀嚼與吞嚥能力,不應該一直只給予奶水或泥狀食物,要慢慢地讓食物顆粒感出來,食物的種類業要多元、除了滿足均衡的營養也可以給予孩子口腔不同的刺激,為他們帶來口腔上的滿足感。

此外,不同種類的食物,不但對於口腔發展有正面影響,也會讓孩子腸道的益菌更多元化,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與飲食習慣,也較不容易出現過敏的狀況。目標是1歲時孩子已經能跟大人吃差不多的食物了。一旦錯過4個月餵食副食品的黃金時期,有些孩子到了兩歲後反而更不習慣去接受各種不同食物,不但容易產生偏食或營養不均衡的狀況,一旦吃到或咬到較硬的東西,可能容易出現作嘔行為。

延伸閱讀:寶貝口腔期,爸媽怎麼做?

建議方法4:增加餵奶頻率

如前所述,寶寶藉由吸吮達到尋求安撫的目的,羅玉芳醫師鼓勵家長,如果發現寶寶很頻繁地吃自己的手,不妨試著增加親餵母奶的次數。喝母奶的寶寶,因為吸允較為費力,因此口腔肌肉通常較為強健、協調,較配方奶寶寶容易得到口腔期的滿足。喝配方奶的寶寶需注意奶嘴的洞口不要太大,以免快速喝完,達不到口腔期的滿足或來不及感覺飽足

 

如果發現寶寶很頻繁地吃自己的手,不妨試著增加親餵母奶的次數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特約小兒科醫師羅玉芳

攝影/呂威宗

演出/漂亮媽咪:邵宗萱、可愛寶貝:蔡樂樂、帥氣爸拔:蔡詠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