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愛的陪伴,享受「閱」趣,掌握親子共讀3技巧

近年來越來越多父母發現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儘管參加相關講座或課程,卻無法順利與孩子進行共讀,有時是因為孩子不專心,有時是孩子表現興趣缺缺。究竟父母該如何透過共讀,為親子之間的感情順利增溫?
愛的陪伴,享受「閱」趣,掌握親子共讀3技巧

 

「親子共讀」對大多數家長來說,並非陌生的名詞,但他們普遍存在一種迷思,就是將親子共讀與讀故事書劃上等號。事實上,親子共讀不僅能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陪伴是親子共讀的宗旨,隨著不同年齡大小的孩子,父母陪伴方式應適度調整,例如:孩子年紀較小,無法獨自閱讀,家長可以唸故事給孩子聽,一起感受閱讀氛圍;若孩子年紀較大,閱讀能力純熟,則讓孩子自己看書,家長在旁擔任陪伴者。然而,進行親子共讀時,父母應把握重要關鍵,即為共讀期間的關係要維持正向發展,花花姐姐親子故事體驗Café店長吳芊儀表示,有些家長進行親子共讀時,會藉機訓練孩子的發音,或是偶有斥責、爭執的情況出現,這樣作法較屬於教學取向,一旦孩子無法在共讀過程中獲得開心、享受等喜悅情緒,便失去共讀的意義。

延伸閱讀:「親子共讀」從0歲開始,打造孩子心靈的力量!

正向陪伴,挑選適合繪本

引起孩子對閱讀興趣及動機是親子共讀的先決條件,但市面上的繪本書籍琳瑯滿目,爸媽該如何挑選合適的繪本呢?吳芊儀店長建議,如果是第一次與孩子進行親子共讀,主要依照孩子的喜好來選擇繪本。舉例來說,許多小男生著迷於交通工具的外形,家長不妨挑選和小汽車、飛機相關主題的繪本,讓孩子對共讀產生興趣,一旦孩子培養出習慣後,再嘗試不同類型的書籍。然而,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所適合書籍類型不太一樣,只要孩子喜歡、感興趣且好玩的故事書皆宜。以下提供家長挑選繪本一些小技巧:

挑選適齡的書籍

未滿1歲的嬰兒屬於感官發展期,父母可以給寶寶一些立體書、觸摸書等玩具書,提供孩子多元觸感,讓他們藉由繪本探索不同的感官世界。

多元故事內容

對年幼孩子而言,平日能體驗到的事物並不多,父母藉由故事書來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不同故事的內容對孩子也會有不同啟發,爸媽可選擇生命教育、品格教育這方面書籍,讓孩子從中學習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並增加孩子的視野。

孩子個別發展

不同階段的孩子,發展能力不盡相同,1歲前孩子正值感官發展的黃金時期,較適合能刺激感官的玩具書;1~3歲孩子開始有向外探索的能力,也正在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功能簡單的故事書,例如:兒歌書,讓他們邊聽邊音樂邊舞動,練習肢體動作;或是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書籍,像是刷牙、穿衣服方面的繪本,讓孩子從中模仿、學習;3~6歲左右年紀較大的孩子,則可配合認知、社會、語文等各領域發展,選擇具邏輯性、探索性等較豐富多元的書籍,激發孩子創造力與想像力,例如:心靈成長、知識概念、創意想像等方面繪本。

掌握技巧,培養共讀好習慣

吳芊儀店長指出,父母進行親子共讀之前,至少先把繪本看一遍,讓自己熟悉故事書的內容,觀賞故事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將孩子帶入故事情境中。如果只是共讀當下邊看邊講,即便能將故事完整呈現給孩子,但卻少了趣味性與互動性。以繪本館內的故事姐姐為例,講故事前至少要反覆看過該本故事書4遍以上,並從不同角度切入,結合文字、圖畫、圖文,以及思考能引起討論的部分。事實上,透過不同的觀點,找出吸引孩子的焦點,例如:故事中重複出現的句子,引導孩子跟著一起唸,增加共讀的互動性。

1環境引導孩子進入故事書

進行親子共讀之前,首先關掉電視、電腦,少了外在的誘因,可促使孩子將注意力放在故事書上。同時也要營造舒適的環境,例如:充足的光線、舒服的座椅等,讓孩子喜歡閱讀的氛圍,提高孩子共讀的意願,待環境都準備好後,便告訴孩子要開始進行。

延伸閱讀:醫師傳授共讀技巧 促進孩童腦部發展 從親子共讀開始

2養成孩子專注力

有些父母擔心時間太短,很難養成孩子共讀的習慣,但時間拉長,孩子又無法完全將注意力放在書本上。其實剛開始進行親子共讀,時間不必太久,大概5分鐘即可。之後循序漸進,從5分鐘增加到10分鐘,再加至15分鐘。基本上,最多以15分鐘為限,因為孩子的專注力無法持續太長時間,15分鐘後孩子可以玩其他遊戲或看別本繪本。

3豐富的聲音變化

閱讀故事時,語氣要有起伏,如果只是平鋪直敘隨著文字唸,不但不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也會因為語氣太過於平淡而無法讓孩子有興趣將故事聽完。爸媽不妨試試透過不同的語調,例如:輕輕的、重重的、快快的和慢慢的,將故事用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