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中有陽氣與陰氣,兩者相互為用形成一個太極。劉佳祐主任指出,中醫兒科認為寶寶的體質一般為「稚陰稚陽」,意思是就像是小太極一般,無論是陽氣或陰氣都比較少,因此中醫兒科用藥會以平和、不激烈為主。寶寶的體質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疾病來得快,恢復得也快。
以歷史的發展來說,漢代《史記》即有中醫兒科專科的記載,到了宋朝錢乙《小兒藥證直訣》,開始比較重視中醫兒科這一門專科,而且開始有「五臟」(肝、心、脾、肺、腎)與「補虛瀉實」(補充身體不足的形氣,瀉除身體過多的邪氣,以達陰陽平衡)的觀念。金元時期中醫朱丹溪,則形容寶寶的體質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指的是寶寶在發育的過程中,陽氣比陰氣更旺;另外同時也提出一說法:「心肝常有餘,肺脾腎常不足」,表示寶寶的消化功能、生殖泌尿功能都發育得較慢,較易有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疾病;不過相對來說寶寶的火氣卻較旺,常夜啼(即指半夜大哭)、睡不好,也正因這種現象,才會發展出「吃黃連退胎火」等民俗。
Q.要吃黃連退胎火嗎?
劉佳祐主任表示,不建議爸媽自行讓寶寶吃黃連退胎火,應個別詢問中醫師,中醫師覺得有必要才餵,不是每個寶寶都適合餵黃連;另外有些寶寶則是因為有鵝口瘡,聽說喝黃連水可以解胎毒,其實不用因此而喝黃連水,而應落實口腔清潔的基本功夫。
Q.可以餵寶寶吃八寶粉嗎?
有些爸媽會因為小兒夜啼或熱痙攣餵八寶粉,不過八寶粉中可能含有重金屬朱砂,並不適合寶寶服用。此外,雖然大部分的寶寶的體質都是「陽常有餘」,但也有少數寶寶的體質不同,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建議爸媽不要在沒有諮詢中醫師的情況下,胡亂服用中藥。
Q.年紀多大的寶寶可以開始吃中藥?
只要是遵循合格中醫師的處方與醫囑,其實剛出生的新生兒即可,並沒有特別的年齡限制。但是不同年齡與體重,會有不同的劑量。
Q.上次的藥未吃完,下次生病還可以再吃嗎?
看病一次若藥吃不完,下次生病也不要繼續吃。因為寶寶的症狀變換得很快,建議讓醫師根據當次症狀而處方比較妥當。
Q.餵寶寶吃藥,水量最好多少?
為了避免寶寶嘔吐,其實水量不用太多,大約50C.C.的水即可。做法為將一包中藥混合在50C.C.的溫開水裡,讓寶寶飲用(醫師通常是開科學中藥藥粉,與水混合成藥水,寶寶比較好吞嚥)。
Q.用溫開水服藥,比用冷開水好?
溫開水比冷開水容易溶解藥物,大約37~40℃左右的溫度即可;而且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為了「護陽氣」,盡量不要吃冰,也少喝冷水。
Q.萬一寶寶吃藥後吐了,要再吃一帖嗎?
如果寶寶吃完中藥後不慎吐出來,建議讓寶寶再服用一帖中藥。中藥皆會依據寶寶的體重與年齡來算劑量,相對下劑量比較輕,也比較溫和,一般來說爸媽不用擔心補服一帖劑量過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