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牛肉怎麼挑、怎麼買最保險?
台灣牛肉產量不多,大部分都是進口牛肉,到底該怎麼挑、怎麼買比較安心?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許純嘉營養師表示,首先要看產地,會開放進口都有一定的品質要求,而進口牛一定要有產地標示,必須標出哪裡屠宰,以屠宰地為原產地,在選擇時,以解除風險的產地為考量。
除了產地之外,也要從食品標示中看看是否為重組牛肉,重組肉是將牛好幾個部位的肉重新合在一起,主要為了規格(例如一次要出貨好幾千片,一定的規格驗收比較方便)。重組肉不是不能吃,主要因為來自不同部位,需要加工才能進行組合,加工過程可能增加污染的機會,即使餐廳在使用重組肉時,也要標示讓消費者知道,由於有污染顧慮,所以重組肉不能吃五分熟、七分熟,一定要吃全熟,自己買回來煎也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消費者主要會在傳統市場或超市購買牛肉,在超市買可先看外包裝,了解來源,至於傳統市場,現在也有一些要求,店家要貼出標示,讓消費者知道使用那裡的牛肉,選擇會標出產地的店家,一定比什麼都不標的還要有保障。
購買時要仔細看,牛肉切片看起來應該很乾淨,可看到肉的紋路,而且不會有血水滲出,摸起來滑嫩有彈性,不會塌塌的,壞掉的牛肉很好分辨,會有不好的味道,摸起來有黏液,這代表肉已經腐敗。如果不常買,也不是很會分辨,建議超市購買,超市有一定規格及溫度規定的冷藏庫,比較安心。
牛肉帶綠色光澤?
日前有消費者買牛肉發現切開有綠色光澤,擔心是否已經腐敗,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因為牛肉含有微量金屬元素,切開會有一點綠色的反射光澤,並不會影響健康。但若伴隨有不良氣味、黏液,便可能是腐敗造成。
1.先想好要怎麼煮,炒或燉煮部位的選擇會不一樣,想好再買適合的部位。
2.盤算好要煮幾人份,需要多少量可先預估,才不致於一次買太多。通常冷凍可放1個月,但是冷凍庫並不是萬能的,冰太久也會壞喔!
3.如果一次採買一週的食材,不需馬上吃的可先放冷凍,記得用保鮮膜包住再裝進密封袋,以免拿出來煮時口感變差,而且切記不能反覆退冰。
4.冷凍庫取出後,避免直接放室溫下解凍,攝氏4度至60度為細菌容易快速滋生的溫度,本來新鮮的肉,可能因不當的解凍方式而造成腐壞。建議可於前一晚先放冷藏慢慢解凍,第二天剛好可以煮,或是密封後浸泡於水中解凍,使用微波爐快速解凍亦可。
延伸閱讀:肉類如何挑選與保存?營養師教你這樣做
牛肉含許多重要營養素,對孩子的發育很有幫助。食物可分:五穀根莖、豆魚肉蛋、蔬菜、水果、乳製品、油脂堅果六大類,牛肉屬於豆魚肉蛋類,其所含蛋白質是屬於優質蛋白質,是長高、長肌肉需要的原料;而因為屬於紅肉,鐵質會比其他肉類高;另外還含有維生素A、B2、菸鹼酸、鋅等營養素,所以除非家裡有宗教信仰考量,否則大人小孩都可以吃牛肉。
許純嘉營養師表示,蛋白質的攝取可從很多食物獲得,包括:雞肉、魚肉、豆腐、雞蛋等,大自然中有非常多的食物,每一種都有它特有的營養素,小朋友在生長發育期,無法單靠一種食物就能有好的發育,人體需要多種且均衡的營養素。
因此,牛肉當然可以吃,但不必每天,甚至每餐都只給小朋友吃牛肉,而是要多種食物交替著吃,像是魚有EPA、DHA,蛋有鐵質、卵磷脂,豆腐屬植物性,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牛奶則含有蛋白質、鈣、維生素D,對骨骼發育很有幫助,替換著吃,對發育才是最有助益的。
寶寶大約4~6個月大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這個階段腸道在消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的功能,要比剛出生時還要好,腎臟功能也較健全,假如4個月前吃副食品,負擔比較大。
寶寶腸胃道對營養素的消化情形會慢慢隨著成長改變,副食品剛開始可給米精或果汁,僅含有一點醣類且容易消化,接著可以給果泥、蔬菜泥等有些許纖維的食物,8~12個月後可嘗試一些蛋白質食物,也包括牛肉。
寶寶剛開始會吸、吞,大約6個月開始會咬東西,此時給小塊軟嫩的肉,可訓練咀嚼,如果不給東西訓練,反而會阻礙咀嚼能力,進而影響發育,蛋白質的特性就是需要咬,等牙齒長得比較多,牛肉大小可慢慢調整,讓寶寶可以有更多的咀嚼訓練。
6~8個月寶寶一天的蛋白質攝取量大約1至1.5份(一份蛋白質大概是30公克牛肉,或是一顆蛋),體重60公斤的成人,一天約7至8份蛋白質,攝取的量要看體重而定,小朋友體重輕,也不必像大人攝取那麼多,一餐0.5份的蛋白質就夠了,而且此時寶寶仍會喝母奶或嬰兒配方奶,這些食物亦含有蛋白質,所以副食品的肉類可斟酌份量,但也不能都不吃喔!
那~哪個部位的牛肉最適合寶寶吃呢?可以煮什麼料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