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生孩子的後遺症?媽咪產後小心骨盆器官脫垂

懷孕、生產是女性一生中重要的階段,也是體態改變最大的時刻,因此,不可避免會留下一些後遺症,尤其是骨盆腔,屬於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嚴重可能導致難以挽回的脫垂現象或其他婦科疾病。
生孩子的後遺症?媽咪產後小心骨盆器官脫垂

 

女性一生中的骨盆器官脫垂盛行率為30~50%,80歲前約1/10的婦女因此接受手術,其中,三成會因復發而重覆手術。一般來說,韌帶、筋膜和骨盆底的肌肉群能將子宮、直腸與膀胱固於正常的位置,防止器官往下墜落或脫垂,一旦這些肌肉組織開始出現鬆弛現象,子宮與其他鄰近的臟器亦會逐漸往陰道下垂,並突出於陰道內、外側,這就是骨盆底器官脫垂。

造成骨盆器官脫垂及應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異常、年齡、生產、長時間用力、咳嗽、提肛肌無力、神經受傷等,大部分在初期不一定有明顯症狀,但若輕忽日常生活的保健,可能會使脫垂狀況更加嚴重。

生產,骨盆器官脫垂最大元凶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產科主任楊振銘表示,人屬於直立動物,骨盆腔的子宮、膀胱、直腸等器官會一直承受來自腹腔的壓力,只要是走路、運動、咳嗽、大笑就會使腹壓上升,進而將骨盆腔內的器官往下推,或多或少都會導致骨盆鬆弛。造成脫垂的原因可從生產過程與個體差異兩方面說明。

生產過程

女性在懷孕、生產的過程,對骨盆腔的影響都非常大,特別是產程進展的狀況,傷害又更加嚴重。基本上,剖腹產的媽咪由於不屬於陰道生產,不太可能有脫垂現象,但自然產(陰道生產)就不同。在自然產過程中,胎頭經過陰道時的擠壓會使骨盆壁受到損傷,支撐子宮、膀胱的韌帶遭受破壞,甚至傷及神經。若出現產程遲滯的現象,或者胎兒的頭圍或肩膀過大,對母體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另外,產婦本身的骨盆肌肉先天較薄弱、生產胎次越多、生產時用力不當、缺乏產後骨盆運動等,都可能加重骨盆腔鬆弛的問題。一般來說,懷孕及生產會導致陰道鬆弛及子宮脫垂,而且經常合併膀胱脫垂或直腸脫垂現象的發生。

個體差異

除了最常見的生產過程之外,還有諸多原因會影響脫垂的發生率,完全因人而異,像是先天脊椎有神經病變、因肺臟疾病而造成的慢性咳嗽、長期從事粗重工作的女性及從事會增加腹壓的運動選手(例如:體操)等,都是高危險群。

此外,還有一個特別因子,就是種族差異。針對不同種族族群的研究資料顯示,白種人較黑種人因骨盆腔鬆弛而導致子宮脫垂的機率高,推論可能是骨盆腔構造上的差異所造成。

延伸閱讀貧血就是要補鐵?營養師教你孕期產後這樣吃!

脫垂發生3症狀 

骨盆腔鬆弛使支持陰道的組織韌帶喪失原有功能,但陰道分成三部分,子宮(中間)、陰道前壁和陰道後壁,各自產生的症狀皆不同,以下分別做說明。

嚴重下墜感

陰道鬆弛最令人感到困擾的症狀是外陰部有下墜感,感覺陰道口的子宮一直往下掉,甚至突出於陰道口外,除了造成不適感,也經常會腰痠背痛,尤其是站立時的症狀更為明顯,若要行房,媽咪可能會覺得不舒服。

排尿困難

陰道前壁鬆弛是膀胱脫垂,若陰道前壁或支撐膀胱的韌帶和筋膜鬆弛,膀胱就會往後下方的陰道方向脫垂,使位於陰道前壁前方的尿道結構改變,引發頻尿、急迫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等情況,嚴重時會造成尿液滯留,有排尿困難的風險。

排便不順

陰道後壁鬆弛是直腸脫垂,若陰道後壁鬆弛會使肛門口上的直腸往前方的陰道壁膨出,形成直腸脫垂。通常好發在年紀較大、生產次數多的女性身上,常見症狀是每次解便時,糞便會堆積在直腸脫垂處,陰道口會凸出,不易將糞便排除乾淨,造成糞便殘留。

依照等級,給予治療

基本上,只要發生脫垂就無法自行恢復,且若未及早發現與治療,便會越來越嚴重。一般而言,診斷時會根據病人的意願及脫垂狀況、有無合併症狀等,施以不同的治療方式。

骨盆底器官脫垂共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第二等級的症狀較輕微(脫垂仍侷限在陰道入口或其內),僅出現些微下墜感,許多媽咪甚至要做檢查才會發現,除非第二等級又合併症狀,不然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第三、第四等級由於脫垂器官突出於陰道入口之外,會明顯感覺下腹拉扯、壓力增大、出現重墜感,且陰道屬於鱗狀表皮細胞,沒有角質層保護,因此,脫垂的器官可能會與內褲有所摩擦,造成陰道表皮缺損與破皮。至於脫垂或陰道鬆弛的治療方法,包括強化骨盆肌肉運動、藥物療法及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超實用!彙整21位婦產科醫師醫囑,給媽咪的懷孕、生產提醒

凱格爾運動

楊振銘主任指出,若脫垂程度只有兩級以下,又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只要做凱格爾運動即可。凱格爾運動(陰道訓練)屬於一種主動式的強化骨盆肌肉訓練,經美國研究證實,對治療尿失禁與預防產後脫垂有很大的幫助,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女泌尿骨盆治療師葉素貞表示,凱格爾運動就是俗稱的縮肛,以咳嗽為例,因為咳嗽會引起脫垂,因此,建議想咳嗽時,先試著將肛門夾住再咳,脫垂狀況便會減緩許多。

不論是坐、站、躺或走路,都可以做凱格爾運動,唯一不建議排尿時做,有些人會在排尿至一半先憋住再做凱格爾運動,但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排尿變得不順暢。以下為做凱格爾運動的兩種方法。

數秒

將骨盆底肌肉放鬆後,肛門用力收縮數5秒後再放鬆,早、中、晚各做10次,習慣後可慢慢增加至20次。

不數秒

肛門用力夾緊後直接放鬆,休息一下之後再重複做,但如果媽咪在做運動的過程中,感覺肚子不舒服或疲累,代表施力點不正確,應該只能在骨盆底出力,而非其他部位跟著用力。

藥物治療

如果因膀胱脫垂而引發的尿失禁,可以給予藥物治療。目前治療下泌尿道功能障礙藥物已相當進步,對尿失禁、頻尿、急尿等症狀已經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此類病患通常也會給予補充女性荷爾蒙,但必須沒有家族病史、乳癌病史才能使用。若發現藥物無法舒緩,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醫療輔助

若脫垂情況不嚴重,一般醫師會優先選擇最不具侵入性及危險性的治療方式,除了做凱格爾骨盆底肌肉運動之外,還可以搭配一些輔助工具治療。

生物回饋

藉由電子或機械的工具,透過聽覺、視覺來感受物體的反應,以正確評估患者的神經、肌肉的活動。舉例來說,醫師將患者的骨盆腔收縮程度,利用壓力計測量骨盆收縮所產生的壓力變化,幫助患者學會凱格爾運動,教導患者正確收縮骨盆底肌肉。由於40%的婦女不會做縮肛的運動,經常施力點用於腹直肌,造成腹腔的壓力上升,反而使脫垂情況更嚴重。

電刺激

電刺激是屬於被動式的骨盆底肌肉復健,可以輔助形態學上的缺陷,也能矯正功能上的問題。若發現患者的骨盆腔收縮力小於3(介於0~2之間,依照修正後牛津分級系統),即代表收縮力不良,建議使用電刺激予以協助,適用於急迫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慢性骨盆腔疼痛或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

電刺激使用的電流也可以藉由磁波轉化,所使用的機器稱為磁波儀。相較侵入性的電刺激治療,非侵入性治療的磁波儀較易讓人接受。

陰道錐

陰道錐也屬於生理回饋的一種方式,醫生會將不同重量的錐體放入陰道內,主要目的在於讓患者有骨盆肌肉鬆弛的脫垂感受。為了防止錐體掉落,必須收縮骨盆底肌肉,在無形之中就會做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且在進行任何活動時,陰道錐都可放置。

子宮托

若脫垂程度較嚴重,肌肉難以收縮,或者本身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不適合動手術的情況下,就會使用子宮托。楊振銘主任提醒,使用子宮托時,建議每晚睡覺前要取出並清洗乾淨,否則放久後會摩擦,形成潰瘍,甚至造成膀胱破洞。

延伸閱讀:生完小孩,記得用這4招幫助產後子宮恢復!

 

日常生活保健之道

骨盆腔鬆弛在產後為一大高峰期,且症狀嚴重已影響日常生活者,往往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產後的調理應該兼具預防和保健的功用,為現在及將來的生活品質奠定良好基礎。

孕期適度運動

美國文獻指出,孕期多做凱格爾運動能有效預防產後脫垂,一方面不會影響到胎兒,另一方面又可以訓練骨盆腔的肌肉及韌帶,保有一定的強度及張力,避免生產時造成骨盆肌肉神經損傷,並且預防及改善輕微的尿失禁、子宮脫垂、陰道鬆弛等問題。

減少腹部承重

孕期或產後盡量減少對腹部造成壓力,以防子宮脫垂,像是長期慢性咳嗽、穿戴過緊的衣服都可能造成腹部緊繃,增加腹壓,同時也要避免久站、下蹲、彎腰、搬提重物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均衡飲食

由於懷孕時荷爾蒙改變,會使孕媽咪容易有便祕情形,為了改善此狀況,平時應多補充水分,並且多攝取水果、蔬菜或麥麩類等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預防產後脫垂。

 

產後子宮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周品攸

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科暨婦女泌尿科主任楊振銘、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女泌尿骨盆治療師葉素貞

模特兒/溫柔媽咪慈君

梳化/萬紫雲

攝影/Super C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