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生產後,除了身體尚需復原,同時要忙著哺乳、面對睡眠不足等挑戰,此時若是再加上頭痛來擾,身心背負的壓力足以到達難以負荷的程度。因此,瞭解什麼是產後偏頭痛,及預防產後偏頭痛,也是產婦及家屬在面對人生新階段時不可缺少的準備。
產後頭痛,有許多不同的原因,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林琬翎醫師表示,排除顱內動靜脈血管畸形、腦部腫瘤的少數可能性以後,就中醫的觀點來看,大致可分為三種:
1.風寒受邪性的頭痛:許多孕媽咪在待產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到保暖而受寒,或是產後易流虛汗,此時全身的毛孔打開,就像房子的門窗全打開一樣,易遭小偷入侵,此時若待在冷氣房就容易著涼,並造成產後頭痛的現象。風寒受邪性的頭痛特點是頭痛連項背,多半後頭和頸背部連著緊縮痛。林琬翎醫師提醒,氣虛體質的準媽咪,要特別注意待產和產程中,較為容易招到風寒,產前別忘了對自己的身體照顧多花一點心思。
2.血虛性的頭痛:新手媽媽有時在生產過程中失血過多,且耗損了許多氣力,造成氣血不足,而導致頭痛、頭暈目眩等症狀,這樣的疼痛一般來說不會難以忍受,多是和緩的、綿綿的頭痛。血虛的頭痛痛起來會是比較隱約的,還會有些頭暈的不舒服症狀,氣色看起來會比較疲累跟倦怠,這是與風邪型的頭風不太一樣的症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3.血瘀性的頭痛:新手媽媽在產後惡露未排乾淨,或頭部曾受挫傷(較為少
見),以至於經絡瘀阻,也會造成頭痛,通常這樣的疼痛以刺痛表現痛如錐刺,頭痛的位置也較為固定。
除了上述因風寒和體質引起的常見產後頭痛,還有下列三種特殊的情況,也是造成產後頭痛的原因,提供產婦及家屬參考,希望所有產婦都能平安健康渡過產後生活:
1.產後憂鬱
產後憂鬱所引起的頭痛,同時常合併失眠或眠淺多夢、心慌不安、情緒低落易悲等狀況。在中醫觀點上,多因心血心氣不足,以養心血安心神為主,調理好氣血,頭痛也跟著緩解。
2.減痛分娩造成的脊髓液外漏
腦脊髓液流出的話,腦壓會受到影響,特徵是平躺時頭痛症狀會舒緩,但坐或站時頭痛會明顯加劇,也可能伴隨背痛或頸部僵硬的症狀。這樣的頭痛通常是劇痛,出現這樣狀況的產婦一定要保持警覺,儘速就醫。
3.靜脈血栓
這個狀況,臨床上十分少見,多為腦中風急重症,頭痛多伴有噁心、嘔吐、驚厥發作等,還可表現為視力減退及意識障礙等。若有上述症狀出現,請儘速就醫。
延伸閱讀:坐月子掌握「6原則」可扭轉體質,讓妳比懷孕前更健康!
產後頭痛,是否能夠提前預防呢?如果發生,有什麼方式能夠自我照護、減緩不適呢?林琬翎醫師在其豐富的門診經驗中發現,通常做好「產前、產程及產後保暖」和「注意生產完洗頭的時間」兩項預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產後風寒頭痛。到底何時是生產完適合洗頭的時間,眾說紛紜,相信是許多產婦心裡的疑惑,林琬翎醫師建議,坐月子當中,十天後再洗頭,並且確實吹乾,比較不易受到風寒。若是不小心受到風寒,以生薑水洗澡、擦澡,讓自己發汗,搭配風池穴、肩頸按摩,做些簡單的伸展、都是簡易而有效的自我照護方式。
關於產後頭痛通常什麼時候發生,以及如果透過自我照護的方式,依舊未見改善,何時該就醫呢?林琬翎醫師提到,產後頭痛發生的時間點因人而異,位置從後枕部(後頭)、顳側、前額、巔頂,偶爾伴隨反胃、噁心、頭昏等症狀。不管是生產前、產程中受到風寒,或是血虛性的頭痛,若超過五天,疼痛並未減緩自癒,就建議產婦安排就醫,通常調理五至七天,就會有所改善,但若是置之不理,有可能留下病根,反覆發作,演變成日後慢性的體質問題。至於血瘀性的頭痛,則比較難自癒,本來就有頭痛病史的產婦,更要多加留意,若發生難以忍受的刺痛,建議儘速就醫,媽咪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給寶寶更好的照顧喔!
延伸閱讀:自然產、剖腹產居家自我照護重點提醒
幾種常見的產後頭痛中,林琬翎醫師常用下列方式替產婦調養,若能好好配合治療,即可獲得改善。
風寒:以生薑水洗澡擦澡發汗,搭配風池穴、肩頸按摩。
血虛性:以養血養氣為主,常見當歸、川芎、黃耆搭配來調養氣血。
血瘀性:自己可適當伸展肩頸,臨床上多搭配活血通絡藥材使用。
林琬翎醫師特別強調,孕婦為適應胎兒的發育,並為分娩進行準備,生殖器官及全身發生了一系列生理性適應變化,這些生理性的變化,在產後都要逐漸恢復到非孕狀態,前後大約需時42天,這段時間即為醫學上所稱的「產褥期」。產後調理首重養神和藥食的調養,若是月子裡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照顧,各種頭痛及身體不適的狀況會夾雜出現,在往後會較難調整。產婦在月子裡應盡可能做到以下幾點,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避免產後頭痛,想要擁有從容、美麗和好氣色,也會容易許多:
1.不宜過早進補:吃補性的食材如麻油、雞酒時間點若太早,易發生口乾舌燥、睡眠不佳、便祕、甚至不正常惡露出血的狀況,建議產婦酒性(如麻油雞、麻油腰花等含酒類食物)、溫補的時間要注意。大約產後兩週後可開始食用溫熱性藥補。且若是熱性體質媽媽,則不宜進行溫補。
2.血虛性體質的產婦,特別需要養肝血,要格外注意睡眠時間,建議在11點上床休息(此時血液回流入肝調節補養),且連續睡眠4~5小時(產後媽媽因哺乳,晚間睡眠常中斷,2~3小時就醒,故建議連續睡眠4~5小時,哺乳後再繼續補眠,一日最好能睡足8~9小時)。若晚上睡眠差或中斷,而利用白天補眠,因睡眠的時間點不對,也很難修復身體。
延伸閱讀:產前30天+產後30天,不藏私調理祕笈
3.產後脾胃調理很重要,寒性水果(例如:瓜類、柑橘、奇異果…等)與生食少吃,把脾胃調養好,氣血生化充足,體內氣血水運行順暢,則頭痛不上身。產後也不特別限水,但必須喝溫熱的水,避免涼水飲入損傷脾胃之氣,造成脾虛。
4.產婦自身的身體狀況還沒有調整好之前,不要太勉強自己母嬰同室。獲得充足的休息後,才能更好的照顧寶寶。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惠玲
企畫編輯/湯佳珮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林琬翎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梳化/徐筑芳
model/邱晨韻(※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