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阿公阿嬤疼孫,天經地義?兩代之間的教養習題

俗語說「阿嬤疼孫,天經地義」,但父母有管教孩子的權利,阿公阿嬤也有疼孫的資格,兩者之間如何拿捏?在兩代教養戰場上,媳婦多說一句就是不孝?先生的態度才是處理長輩插手介入教養的關鍵?面對4種阿公阿嬤疼孫的場景,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教導爸媽如何輕鬆應對!
阿公阿嬤疼孫,天經地義?兩代之間的教養習題


針對以下4個三代相處常見的場景,可能有何不妥之處?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又會如何建議爸媽該怎麼處理較為妥當?

家中常見阿公阿嬤疼孫4場景

場景1、阿公阿嬤只要聽到小孫子一哭,就馬上衝過去抱起來安撫

只要小孫子一哭,不是要求媳婦趕緊安撫寶寶,就是自己衝過去安撫,若是媳婦慢了一點還會指責她「不要虐待寶寶,他好可憐啊!」

澤爸認為在此情形之下誰來做這個安撫動作都沒關係,爸媽也不用看到阿公阿嬤安撫孩子,就叫他們不要去抱,但倘若長輩除了安撫之外,對孫子有求必應,甚至還會指責媳婦,「妳讓孩子一直哭,妳到底是不是他的媽咪啊?」這樣就不對了!

延伸閱讀:小孩撞到頭怎麼辦?注意8狀況必要時送醫

如果長輩說出這類言語就實在是太傷人,只會讓媳婦感到十分受傷,因為這一句話所傳遞的意思就是「妳不會帶小孩!妳要照著我們的方式去帶,只要妳和我們的方式不一樣,就代表妳是錯的!」

先生運用情感來溝通

如果真的發生這類狀況了,倘若先生也在現場,就應該挺身而出,說出老婆的情緒與感受,「好啦~爸媽,xx媳婦她真的很愛孩子,她怎麼可能會虐待自己的孩子呢?這樣說她真的會很難過,所以,爸媽請你們不要再這樣講了。」

在與長輩的溝通協調方面,丈夫絕對要做好橋梁的角色,這是非常肯定的!當有衝突需要強力溝通時,還是需要由兒子執行比較好,因為不管怎樣兒子永遠都是兒子,媳婦講得好聽是嫁進來的女兒,但就不是自己的女兒,這是人的天性。

少用責備與批評語氣

澤爸提醒,這時候要減少使用責備與批評的語氣,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為了孩子好,不要造成家庭對立,而應該運用情感方式來溝通。雖然爸媽聽了兒子言語之後,應該還是會再碎念一下,此時善用軟性安撫地說「爸媽~我知道你們疼孫,但媳婦真的很愛孩子的!你放心!」經過安撫2、3次之後,對立的情況應該就會減少許多。

如果當下先生不在場,澤爸建議太太先忍耐住,等待老公回家再告知情況,並請老公扮演溝通橋梁,否則如果媳婦在當下有所反應,好像就會變成是回嘴,因而產生更大的衝突。

場景2、小孫子不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飯,阿公阿嬤便追著一口一口餵飯吃

平時在家裡,寶寶都知道吃飯一定要坐在餐椅上,但到了阿公阿嬤家就要大人一口一口餵,甚至是邊玩玩具邊吃飯,讓阿公阿嬤追著餵飯吃。

吃飯這件事情真的很容易讓阿公阿嬤與爸比媽咪吵架的引爆點!澤爸認為還是要根據孩子到阿公阿嬤家的頻率多寡而定,也就是誰是主要照顧者,如果是兩禮拜一次、一個月一次偶爾才到阿公阿嬤家,其實就讓阿公阿嬤疼孫也無所謂。

偶爾放鬆管教也沒關係

孩子都很聰明地知道來到這裡,爸媽的管教就會放鬆,然而偶爾一次也沒有關係,澤爸表示,只要平時爸媽遵守管教原則,孩子的規矩不會因為偶爾的這一兩次就變得放縱,爸媽不需要把事情想得過於嚴重。

如果來到阿公阿嬤家的頻率十分頻繁,爸媽要知道的是,阿公阿嬤一口一口餵孫子吃飯,是出自於疼孫的心,倘若爸媽不斷責怪阿公阿嬤這只治標不治本,治本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動乖乖地吃飯,也就是針對孩子進行管教即可。

讓孩子自己拒絕阿公阿嬤

回到自己家中,爸媽可以跟孩子說,「下一次,我們再到阿公阿嬤家的時候,請你一定要坐著好好地吃飯!阿公阿嬤的年紀大了,跑不動了,他們是因為很疼你,才會讓你邊吃飯邊玩玩具…」並讓孩子自己向長輩說,「阿公阿嬤~我可以自己吃飯不用餵我了!」如此一來便沒有與長輩的衝突了。

或是阿公阿嬤會幫孩子收拾玩過的玩具,其實爸媽只要教導孩子「請你把玩具都收好、放好,不要讓阿公阿媽一直幫你整理!」當孩子看到阿公阿嬤收玩具時,主動地說「這些我自己收就好!」部過,這是需要時間的累積,讓孩子自己有認知去拒絕阿公阿嬤,才是治標又治本且不產生衝突的方法。

只能儘量溝通再溝通

如果是雙薪爸媽,白天上班時間都是阿公阿嬤帶孫子,就會比較複雜了,因為長輩才是平時長時間照顧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而教養這件事情是掌控在照顧者身上,所以當阿公阿嬤是主要照顧者時,爸媽能做到的就是「儘量溝通」!

延伸閱讀:夫妻教養不一致,聽誰的?

爸媽雖然有自己的教養理念和想法,但實際實行的是長輩,不能單純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還要考量到阿公阿嬤的身體狀況。在爸媽自己照顧孩子時,對於孩子有所要求,而在阿公阿嬤照顧的時候儘量溝通,除非與安全、健康相關的事宜,就要做到更多的溝通與堅持,其他部分就放寬標準吧!

阿公阿嬤只要說出這一句──「你們小時候我都是這樣子帶,現在還不是好好的?」爸比媽咪就沒輒了?這時候,澤爸建議爸媽只要笑笑地回說「孩子和我的個性不一樣啊!」從個性不同為出發點讓長輩轉念,並提醒長輩現代社會環境與當年差異有多大,當個性、環境都不同,教養的方法當然也要不一樣了!

 

教養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