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兩季是「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的好發時節。不少嬰幼兒因為吃到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無意中接觸罹病者的排泄物、嘔吐物或吸入含有病毒的飛沫,因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拉水便)、腹脹、腹絞痛、發燒、倦怠等被感染的症狀,少部分寶寶還會出現咳嗽、咽喉炎、中耳炎、肺炎等呼吸道症狀。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表示,由於輪狀和諾羅病毒的潛伏期長達1~3天,臨床症狀可能在感染後2、3天才發作,若大人不小心被感染,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處理小孩的食物,孩子就有可能「中鏢」。提醒家長,在病毒流行期間應有病識感,出現疑似感染的跡象就要自主隔離,以免寶貝一併受到感染。
與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病毒界法拉利」─諾羅病毒相比,輪狀病毒的病程較長,平均會持續4~8天(也有研究指出可能持續2~22天),年紀愈小拖得愈久,有些小小孩甚至會持續拉肚子達1個月以上。為什麼會這樣呢?陳俊仁醫師解釋,嬰幼兒因為腸胃、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初次或二次感染都會比較嚴重;加上腸胃炎會破壞乳糖酶造成乳糖代謝變差,有可能變成短暫性乳糖不耐症而造成慢性腹瀉。小孩在5歲以前往往會多次感染輪狀病毒,等免疫系統成熟,再次感染症狀就不會這麼嚴重。
由於許多感冒病毒都會出現「吐」和「拉」的症狀,若不仔細觀察,很難區分孩子到底是感染感冒病毒或腸胃型病毒。在這裡教導爸比媽咪一個小訣竅;「感冒病毒」大多只會伴隨輕微嘔吐、腹瀉,除了腸胃症狀,往往還會出現咳嗽、流鼻水等反應。「腸胃型病毒」則會嚴重上吐下瀉,症狀幾乎完全集中在腸胃。
正因為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都會出現明顯「吐」和「拉」的症狀,一天上吐下瀉的頻率有可能高達十幾次甚至數十次,許多孩子會出現昏睡、不排尿、哭泣沒有眼淚等脫水症狀,有些孩子甚至會因為電解質不均而抽筋。
延伸閱讀:入秋小心「諾羅病毒」發威!傳染管道、預防消毒先複習
陳俊仁醫師表示,無論是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目前都沒有專門的治療藥物或特效藥,醫師只能針對症狀給予止吐藥或止瀉藥,並採取支持性療法處理脫水和電解質不均衡的問題;譬如用口服電解液(喝的點滴)或直接打點滴。在這樣的前提下,居家照顧的好壞大大影響了寶寶的痊癒速度。以下列出幾點護理原則提供家長參考:
不少人都有「腸胃炎期間不吃東西可以餓死病毒」的觀念。但陳俊仁醫師指出,腸子無法獲得養分反而會拖延復元速度。腸胃炎期間除非劇烈嘔吐或一吃東西就腹痛,否則原則上都可以進食。他建議,母奶寶寶可以正常喝母奶搭配症狀藥物治療;配方奶寶寶可以喝稀釋過的配方奶減輕腸胃負擔(但因為奶水稀釋後養分也會減半,只要腹瀉停止就要回歸正常濃度,不可長期食用);長期腹瀉寶寶則可以改喝無乳糖的配方奶。
相信許多人都曾經在腸胃炎時喝過稀釋的運動飲料,這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大眾偏方。但你知道嗎,運動飲料因為甜度、滲透壓「雙高」,喝了非但不會緩解腹瀉,反而會讓腹瀉更嚴重。不僅如此,稀釋過的運動飲料失去補充電解質的功能,對於亟需電解質的身體沒有任何幫助。陳俊仁醫師強調,腹瀉時應該用電解水代替運動飲料。電解水的電解質和滲透壓有助腸胃吸收,又被稱為「口服點滴」,完全符合腹瀉當下的身體需求,建議家長可以多多利用。
寶寶腹瀉常會因為反覆擦拭而合併尿布疹。在勤換尿布之餘,應避免用紙巾擦拭以免讓寶寶皮膚破損。最好水洗屁股再拍乾或吸乾,儘量避免磨擦。
輪狀病毒的嘔吐物和排泄物病毒量都很高,一般人只要接觸10顆~100顆就會被感染。處理寶寶排泄物時最好戴口罩、手套,以免自己不小心中獎。
輪狀病毒有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等「三高」特性,進入秋季以後應該為寶寶加強預防。除了基本的勤洗手、遠離公共場合、定期用漂白水消毒環境,最好讓寶寶施打自費口服疫苗(疫苗保護率約在8成5~9成以上)。目前市面上的輪狀疫苗分成兩種,一種是2劑型,一種是3劑型。2劑型應在2個月及4個月各服一次,第2劑不要超過6個月;3劑型應在2個月、4個月及6個月各服一次,第3劑不要超過8個月。諾羅病毒沒有疫苗可施打,更要注意環境清潔和食物衛生。陳俊仁醫師表示,病毒性腸胃炎比細菌性腸胃炎更容易傳染,入秋以後就要開始做預防措施,才不會讓寶寶又吐又拉,自己也心疼。
預防寶寶秋季腹瀉 7點攻略
整理/編輯部 |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 陳俊仁
攝影/PANDORA KIDS PHOTO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modle/可愛寶寶張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