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與鈣質補充有關嗎? 胎盤鈣化的3個迷思

孕媽咪聽到胎盤鈣化大多很緊張,擔心肚子裡的寶寶會出狀況。是不是需要催生?到底什麼是胎盤鈣化?透過哪些檢查可以知道自己的胎盤已經開始鈣化?而孕媽咪對胎盤鈣化,常有哪些錯誤的迷思呢?
與鈣質補充有關嗎? 胎盤鈣化的3個迷思

 

胎盤是寶寶發育重要的轉換站

 東元綜合醫院產科主任吳瓊惠表示,胎盤的外觀有兩面,一面光滑,會覆蓋一層羊膜;另一面粗糙,貼在媽咪的子宮上。在胎兒發育過程中,胎盤負責母親和胎兒之間的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交換,所以胎盤是寶寶發育過程中重要的轉換站。

胎兒要從母體獲得營養必須透過胎盤,媽咪的營養素(氧氣、葡萄糖、鈣、維生素、脂肪酸等)會由子宮流入胎盤的血池中,透過胎盤的絨毛,再流入臍帶內的血管,完成輸送給寶寶的過程。另一方面,寶寶產生的廢物(二氧化碳、尿、新陳代謝的廢物)則會反向從胎兒一方輸送給媽咪。所以寶寶在出生前只能完全依賴胎盤生長,胎盤的功能對寶寶的健康不言而喻。

迷思1.胎盤鈣化是不是疾病造成?

到底什麼是胎盤鈣化?胎盤鈣化是因為鈣質沉積在胎盤基底層,使得超音波看到的胎盤呈現不同程度的白色亮點。一般認為胎盤鈣化是懷孕過程的正常現象,並非疾病造成,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胎盤鈣化就會開始出現,週數愈大,程度愈明顯。

胎盤鈣化的生理機轉還未明,臨床醫師普遍認為胎盤是一個暫時維持母體、胎兒間營養運輸的組織,等胎兒成熟後,胎盤的功能會開始退化,並開始啟動胎兒娩出的準備,所以正常週數胎盤鈣化的出現,可能代表著胎兒肺部的成熟度,這種情形如同大人到了一定年紀會開始出現白頭髮一樣,出現的時間和程度會因人而異。但反之,目前並沒有資料顯示,胎盤出現明顯鈣化後,胎兒就是要出生了,所以胎盤鈣化並不影響預產期。

延伸閱讀:懷孕「胎盤剝離」又摔倒,險保不住胎兒!出現這些警訊別忽視

 

迷思2.胎盤鈣化需要催生或剖腹產?

胎盤鈣化的診斷,以目前臨床實際操作來說,仍是以超音波掃描為主,也就是說超音波就足以看到胎盤鈣化。婦產科醫師依據超音波檢視到的鈣化嚴重度,分為1~3級。胎盤是懷孕12週開始生成,在懷孕32週前通常不會鈣化;懷孕32~36週慢慢出現“1”級鈣化;懷孕36~38週出現“2”級鈣化;懷孕38週後出現“3”級鈣化。根據文獻統計結果發現,足月37週後,約40%會出現3級鈣化,比例並不低,所以不用特別焦慮,因為胎盤上共有70萬個絨膜絨毛,可供進行交換的表面積大致相當4、5坪大的臥室,所以即使有部分的胎盤鈣化,也不至於影響胎盤的功能運作,所以目前的臨床建議是不需因為這個單一情況就提早催生甚至剖腹產。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過早的胎盤鈣化,前面提到在懷孕32週前一般是不會鈣化,所以32週前就出現鈣化,尤其是懷孕28週前,要特別注意胎兒的生長發育以及潛在的病因,例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細菌感染…等等必須予以治療。此外,如果媽咪有抽菸、喝酒,也可能加速胎盤鈣化的速度,需盡早戒除。

 

迷思3.胎盤鈣化跟孕期補充鈣片有關?

有些媽咪誤以為胎盤鈣化是因為孕期補充鈣片造成,目前並沒有文獻證實兩者有明確關聯。

曾有研究顯示,過早的胎盤鈣化和母體的抗氧化能力有關,若要提升體內的抗氧化能力,可多攝取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台灣有很多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檸檬、柳丁、柑橘類,另外蘋果、奇異果及草莓也含豐富維生素C;至於維生素E的攝取來源,則屬堅果類的食物居多,例如:核桃、腰果、杏仁等,可將上述食品乾吃、快炒或煮湯食用。多攝取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也許可避免過早的胎盤鈣化,但並不建議特別補充抗氧化性的保健食品。

伸閱讀:共用一個胎盤?發生「雙胞胎輸血症候群」怎麼辦?

 

孕期該注意哪些事項?

吳瓊惠主任表示,通常我們會建議出現胎盤鈣化的母親,平日多注意胎動和均衡飲食即可;媽咪有抽菸習慣會使胎盤提早產生鈣化現象,其原因和抽菸導致母體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有關,為了避免胎盤鈣化情形出現,除了建議媽咪在懷孕期間戒煙外,甚至連二手菸都必須注意,若家人有抽菸習慣,也請孕婦的家屬多體諒,應避免在孕婦生活的環境內吸菸,盡量減少胎兒曝露在毒物質的環境。

產科醫師會對有胎盤鈣化的媽咪,除了例行的超音波量測胎兒體重外,也會多安排一些產前檢查項目,例如:超音波監測羊水量、臍帶血流的通暢度,甚至無壓力性胎盤功能檢測等,從這些檢查都可以得到更多胎盤功能的資訊。如果嚴重程度的胎盤鈣化,加上羊水過少,或胎動明顯減少,或臍帶血流的阻力過大,或無壓力性胎盤功能檢測顯示胎兒明顯缺氧,才會考慮提早催生或剖腹產,只要寶寶胎動正常,生長曲線正常,仍可放心等自然產兆的出現,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伸閱讀:超實用!彙整21位婦產科醫師醫囑,給媽咪的懷孕、生產提醒

胎盤鈣化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林嬪嬙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東元綜合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吳瓊惠

攝影/張明偉

梳化/徐筑芳

model/陳依汝(※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