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的事交給他自己來!德式全方位優質小孩養成之道

「讓孩子勇於嘗試各種可能」是德國幼兒啟蒙教育的核心宗旨。對德國人來說孩子最終仍需依靠自己的力量長大,與其讓他們在未來的挫折中徬徨無助,倒不如從小就一邊嘗試、一邊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理念讓一個來自台灣的幼教老師,在深入教學現場後感受到前所未見的德式震撼教育。
孩子的事交給他自己來!德式全方位優質小孩養成之道

 

任職於德國漢堡市區雙語(德/英)幼兒園教師兼教學組長的莊琳君,在德國從事幼兒教育多年。這些德國經驗,卻讓莊琳君打破自己過去在台灣對於幼兒教育的想法,甚至在腦海中重新思索了關於「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

成為德國幼教老師後才明白的6種可能性

1. 養成一個快樂小孩是最重要的事

什麼樣的能力對於學齡前幼兒最為重要?是孩子的外語能力(如:從小開始學習英文)養成?還是各項才藝的培養(如:鋼琴、繪畫、舞蹈……等)?答案以上皆非,對於學齡前幼兒來說,身心健康發展健全,才是他們現階段最應該被關注的一切。莊琳君表示在孩子尚未進入正規教育就讀前,確保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心理強度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人,這對任何一個德國家長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

相較於德國幼兒教育對這一塊的極為重視,在台灣我們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雖然不到毫無關注的程度,但重視程度卻不及才藝能力的追求,甚至很容易就忽略掉其對幼兒的重要影響性。莊琳君更進一步指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之所以重要,並不只關注於孩子的身體發展是否健全,它更攸關幼兒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互動,學習如何與他人協調溝通,甚至是面對挫折時的態度……等,這些對幼兒來說除了是重要的能力培養,它們更在孩子未來的人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大膽嘗試才能夠學到真正的獨立

「讓一個年僅1~2 歲的孩子搖搖晃晃地拿起水瓶,試圖將瓶子裡頭的水倒進杯子裡面。」這是德國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日常練習。但這一切卻讓剛加入德國幼兒園工作的莊琳君嚇壞了,因為她擔心倘若孩子沒拿穩瓶子,裡頭的水不小心灑出來的話該如何是好呢?不過在一旁的德籍老師卻一派輕鬆地告訴她:「那就讓它灑出來吧!」然而不到一會兒的時間,孩子便順利地將水瓶裡的水倒進杯子裡,並且帶著滿是成就的神情拿起裝滿水的杯子喝水。

這次的事件為莊琳君帶來了一些啟示,她表示在尚未進入德國的教育現場前,總覺得書中的教育理念皆是難以實踐的理想,但自己卻在德國見識到教育的一切可能性。也許我們都太習慣以成人的思考方式,評估或低估孩子能夠達到的可能,甚至擔憂孩子可能無法勝任哪些挑戰。只讓孩子在預設好的練習情境中,試著做對或完成一件事情(如:午餐時間到讓孩子乖乖坐在位子上吃飯),但卻忽略要讓孩子真正的獨立自主,並非是讓他們待在成人可預期的範圍內學習,而是要給足勇氣與時間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冒險嘗試,相信他們能夠面對或接受不同的挑戰與挫折,如此才會是真正的獨立自主,而非活在他人所設定的依賴屏障之中。

延伸閱讀:什麼都賴著你... 小心!家有愛依賴的孩子,3招來引導

3. 懂得做選擇比乖乖聽話來得重要

人生就是經由不斷地選擇而來,因此學會替自己做決定很重要,而它更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對此德國早在孩子進入學齡前階段時,就已經開始讓他們練習為自己做決定。莊琳君表示台灣有不少的幼兒園,在新學期開始前都會給予家長一個學期計畫表,裡頭清楚說明了整個學期中所預定的課程及進度規劃,這樣的學習內容和進度制訂多半是校方和老師主導。但德國的多數幼兒園基本上並沒有教學進度這一件事,孩子可以自行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每天孩子都在不斷的練習如何替自己做決定。比方說幼兒園每日會有15~30分鐘不等的晨間暖身時間(morning circle time),在台灣通常是老師決定今日要做些什麼事(如:選擇什麼樣的音樂、故事書),但在德國卻正好相反,老師從不硬性規定孩子一定要做什麼,而是扮演一個極具耐心的引導者,適時給予孩子不同的選項,讓他們自由決定今天想做哪些事。一般來說年齡較大的孩子只要給予他們選項,大多都能以清楚的口語表達其意願;而年紀較小的孩子由於表達能力有限,老師除了會透過他們的肢體動作猜測外,也會引導他們以貼貼紙……等方式進行表達,儘管他們一開始對於一切仍處於懵懂,甚至有時還會將貼紙亂貼,但這一切看在德國老師眼中並不太在意,因為他們深知孩子總會在幾次的練習後,逐漸搞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做出他們心中所想要的決定。莊琳君表示讓孩子做決定的背後意義,不僅只是讓幼兒擁有足夠的機會,進行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外,更能夠幫助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明瞭自己的意見是重要的,這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同時也學會為所做的決定負責。

4. 所有的孩子都是跌跌撞撞中長大

在德國幼兒園工作的期間,莊琳君不免有許多的機會能與德國家長面對面接觸,其中最令她感到訝異的是德國家長對待幼兒的態度總是落落大方,並且十分樂於讓孩子嘗試任何探索及挑戰。因此在德國的大街上時常可以看見,幼兒園老師帶著一群小小孩逛市集,甚至是帶著他們搭乘公車或地鐵……等各種探索體驗。但這樣的情況卻在台灣十分少見,多數幼兒園多半考量到幼兒年齡過小的安危問題,因此幼兒園(尤其是幼幼班)幾乎很少有校外教學的活動,甚至就連讓孩子隨心所欲自由探索的機會都很少,其原因不外乎是我們太過擔憂孩子會受傷,或是發生難以掌控的狀況。但如此的做法在德國家長眼中,卻是剝奪孩子自我學習及探索的機會,他們認為孩子就是要在不斷地自我探索中長大,即便過程中可能會受點阻礙或挫折,但起碼他們的心是勇於嘗試各種可能,並且能在不同的經驗累積中逐漸成長。此外德國人從不將孩子的年齡與能力畫上等號,絕不因年齡小而限制孩子對於真實世界探索的渴望,因為如此的作法並不是在保護孩子,反而是在削減他們獨立長大的決心與能力。

5. 激發孩子的潛能才是幼兒園老師的任務

台灣與德國對幼教老師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德國人非常尊重幼教老師的專業能力,儘管幼教老師在學習上並非是主導者,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引導協助角色,除了要懂得觀察孩子的獨特性外,最大的職責就是激發孩子的潛在能力。因此德國幼教老師並不像多數的台灣幼教老師,在教育工作之餘還必須肩負起各式各樣的行政事務(如:餵孩子吃藥、簽聯絡簿……等),他們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從旁觀察孩子們的互動。只要孩子沒有大打出手或發生攻擊事件,老師並不主動支配孩子應該要做什麼,或是介入孩子間的紛爭處理。如此截然不同的工作職責,莊琳君坦言一開始確實不太適應這樣的做法,但後來才逐漸明瞭到如此的教育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面對衝突,甚至是獨力解決目前遭遇到的困境

此外當幼教老師擁有足夠的精神及時間專注與孩子的一切互動時,他們自身面對幼教工作時的情緒穩定度及耐心也相對較高。莊琳君表示這一點非常重要,由於幼教老師對於孩子而言,可以說是父母以外的第一個成人,更是孩子對於外面世界的第一個印象。因此當幼教老師自身的專業備受重視時,他們在面對工作時能有較佳的情緒狀態,而這也會表現在他們對待孩子的一切態度上,更對孩子日後看待世界及待人處事的態度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6. 學習擺一邊,會玩才是真本事!

若拿台、德兩國的孩子相互比較,莊琳君表示台灣孩子的學習專注力,或許能夠小贏德國孩子,但在思考及創造力的表現上,德國孩子卻是壓倒性地大獲全勝。但是台灣孩子真的天生創造力較差嗎?莊琳君表示問題的關鍵並非是孩子本身資質,而是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由於台灣的孩子從小就在一個制式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早已習慣跟著大人安排好的步調走(如: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上課就該乖乖坐在位子上聽課……等),如此密集的時間規劃與課程安排,雖然練就台灣孩子在學習上的專注力,但也犧牲掉能夠獨自思考、天馬行空的機會,因此他們所能發揮的創造力也就相對有限。

對此德國教育卻有著不一樣的作法,他們從不給予過多的課程安排,反倒給予許多自由探索的時間,甚至特別重視孩子「玩」的能力。由於德國人深信玩樂的本質,並不僅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透過玩樂更能夠促進其創造力及專注力的提升。但所謂的「玩」並不是給予孩子許多玩具,而是要他們自己創造玩樂。舉例來說每週一日的「無玩具日」一到,莊琳君所任職的德國幼兒園便會將所有的玩具通通收好,此時孩子就得各憑本事在教室中尋找有趣的事物,甚至發揮創意創造屬於自己的「樂趣」。如此的作法不僅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動腦發揮創意外,同時也給予孩子更多課程以外的體驗學習,像是如何與他人一起腦力激盪的發想(遊戲的不同玩法),甚至是練習如何協作溝通(一起動手組裝玩具……等)。

延伸閱讀:培養孩子學習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爸媽可以這樣做!

做到3點,教出德式全人小孩!

學齡前教育是孩子打開世界的第一扇門,因此所謂德式全人教育更包含了許多的教養面向,像是建立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情緒的控管能力、面對衝突及挫折的應對,甚至是無所不在的生命教育實踐……等,如此全方位的教育養成,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中,成為一個完整且能夠獨當一面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爸媽面對孩子的教養時,該以如何的態度實踐德式全人教育的精神呢?對此莊琳君以自身的德式經驗,提供以下3點提供給家長們做參考:

1.不設限給予孩子最大的學習自由

每個孩子在面對學習時,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及節奏。因此莊琳君建議家長,在面對學齡前孩子的學習探索時,我們應該將學習主體擺在孩子身上作為主要考量,給予他們多一些的時間及自由,並且放手讓孩子摸索與發覺自己的興趣。如此一來才能夠促使孩子對於學習產生動機,甚至主動產生求知的熱情與快樂,如此才是學齡前教育想要帶給孩子的真正意義。

2.多鼓勵孩子已有的優勢而非指責

臺灣家長總是很容易將孩子所面臨到的學習挑戰,視為一種評量孩子優劣的準則。事實上孩子學習成效的好壞定義,許多時候並不能夠單以成績量化的方式評估。莊琳君表示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各項學習表現時,絕對不要過分期待孩子會有如何的表現,甚至是給予孩子不必要的設限甚至是要求。應該要以更宏觀及全面的角度看待,多看待孩子表現較佳的那一面,而非斤斤計較孩子可能正在嘗試理解或學習的部分。

3.陪伴&溝通是孩子最大的成長動力

爸媽的關愛及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很重要,因此身為家長的我們則要極力避免「人在心不在」的陪伴模式。對於現代的雙薪父母而言,所有的心力與體力早已被工作所榨乾,因此要挪出一些時間與精神陪伴孩子確實是種生活挑戰。對此莊琳君表示即使每天與孩子談心的時間只有短短10~20分鐘,那也沒有關係,只要在這段時間內給予的關注與愛夠多,孩子便能夠在這樣的陪伴與關心下,累積足夠的勇氣與愛迎向未來的無限挑戰。 

延伸閱讀: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在這裡!看荷蘭爸爸怎麼教?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李怡萱
採訪/德國漢堡雙語幼兒園老師兼教學組長 莊琳君
照片/《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野人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