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冬季溫度大約集中在10~20度間,有寒流來襲才會低於10度,因此,大部分場所都沒有暖氣空調設備。在冬季即使室內沒有空調,室內、外的溫差有時會到10度左右,偶爾太陽露臉,也常常給人錯覺,導致衣物穿不足而引起受寒的症狀;加上臺灣濕度高,稍微活動後也容易流汗,此時脫下衣物便很容易受寒,發覺有點涼意時大都已經受寒。
受寒並非感冒
在傳統中醫裡,「受寒」的症狀統稱「傷寒」,與現在醫學俗稱的「感冒」有些不同,感冒在病理上有專有的學名──急性鼻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所謂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等部位,感染指的是有病原體(例如:細菌、病毒等)的附著而引起急性發炎反應,而急性鼻咽炎的症狀則包括鼻塞、鼻涕、鼻咽黏膜腫脹疼痛、黃痰、咳嗽、發燒等。
傳統中醫指的「受寒」症狀有頭痛、發熱惡寒、咽乾、鼻音重、發汗或無汗、少量鼻水、輕微鼻塞、倦怠感、偶有食慾不良或輕微反胃的症狀、肩背肌肉僵硬緊繃感,通常不會有嚴重咽痛或多量的黃綠涕或黃綠痰,除非是本身屬於非常躁熱的體質才會立即從傷寒轉成熱象,此時會伴隨發燒及肌肉痠痛的症狀。如果只是傷寒初期,只要多喝熱水、洗熱水澡或喝一些薑湯,穿暖和躲到被窩中讓身體溫暖後稍微發汗後,好好休息一晚,隔天症狀就會緩解許多。小朋友也是一樣的處理模式,不一定要馬上看西醫耳鼻喉科,感冒藥中不外乎消炎、止咳、化痰等症狀治療的藥物,並不會加速感冒痊癒的速度,只是緩解感冒的症狀,除非已經有細菌感染的症狀(咽部腫痛、黃痰、發高燒超過39度、胸腔痰音、黃綠鼻涕等)才需要用到抗生素。目前有些診所為求療效,甚至會用少許類固醇加強療效,加速緩解效果,雖然速效但感冒後體力恢復慢,而且容易導致免疫力失調。
各種體質受寒後引發的症狀都不同,西藥並無法根據體質或症狀給予非常洽當的藥物,例如:氣虛表虛的人容易流汗,受寒後容易畏寒,不容易發燒,此時給予一些桂枝湯,發汗後即可緩解怕冷、頭痛及鼻塞、鼻水等症狀;脾氣虛容易腹瀉或胃痛的人受寒後,容易有食慾差及輕微乾嘔或腹痛腹瀉的症狀,此時給予一些桂枝湯也能幫助腸胃症狀改善。桂枝湯裡有桂枝、白芍、生薑、甘草、大棗,有發汗及腸胃藥在處方中,西藥就無法針對這些特殊體質開藥,幫助感冒緩解及避免併發症或減輕藥物對身體的負擔或干擾。
其實中藥治療感冒並不是弱項,如果排除細菌感染的部分來說,中藥治療感冒比較不會有後遺症,而且癒後體力恢復也較完整且快速。
簡易自行照料原則
如果只是初期因為接觸冷空氣引起風寒症狀──頭痛、頸項緊繃、發冷等,還沒有呼吸道症狀,此時趕快大量喝熱水或洗熱水澡,穿暖或蓋被使汗流出後,大多會留冷汗,此時必須補充適量的溫水、湯飲或電解質等。切記必須把汗擦乾或沖澡後避開冷空氣,短時間(約半天)內盡量不要吹風。
如有輕微的鼻咽症狀──在怕冷得咽乾微痛、鼻水、鼻塞、輕微咳嗽等症狀,還沒有嚴重發熱及黃黏痰涕時,可以簡易用生薑煮水,加上少許紅糖或黑糖,或是用1錢桂枝、1錢半生甘草、桔梗1錢、生薑2片、大棗2顆加1000C.C.的水煮約20分鐘,每半小時溫服200~300 C.C.會有發汗及鼻水流出;同時也要補充水分,若是數小時內有緩解症狀就沒有問題,若是鼻涕和痰轉黏稠就必須看醫生。
如果再怕風的前提下,受寒症狀以「頭痛」為主,首先要讓頭部保持溫暖,洗完頭一定要把頭髮完全吹乾,半小時內盡可能不要開窗或吹風,睡覺時頭部不要靠近窗戶或大面玻璃或門邊,尤其是女生經期第1、2天盡量不要洗頭。保養茶飲可以用菊花2公克、桑葉2公克、川芎1小片(約5元硬幣大小)、甘草5公克、薄荷2公克、生薑1片來泡500 C.C.熱水當茶飲喝,如果用煮約10分鐘內即可,不必久煮。
如果受寒的症狀以腸胃為主要症狀──腹痛、食慾差、腹瀉、輕微反胃等,首先必須先減少生食攝取,包括生菜、生魚片、水果都算生食。平日飲食可以常常加薑片煮菜或煮湯,但切記不宜過量,很多人煮薑母茶時會熬濃汁,過濃時薑素會更刺激腸胃道黏膜。平時也可以多食四神湯當保養湯品,四神湯裡有茯苓、芡實(或薏苡仁)、蓮子、山藥,此四味藥材非常溫和。若是以胃脘脹痛為主症者,再加砂仁、陳皮、石斛、玉竹等藥材;若是以腹瀉為主症者,再酌加肉豆蔻、葛根、小茴香等藥材;若正值受寒後腸胃不適,先用少量蘆根、藿香、生薑、大棗煮水喝先應急,而且感冒期間必須忌嘴少吃油膩,降低腸胃負擔。
現職:百漢中醫集團醫師
專長:婦科:多囊性卵巢、懷孕調理(孕前準備、受孕困難、孕期初期不適症調理)、月經不調、經痛、更年期症候群、月子調理、更年期症候群;兒科:青少年轉骨期調理、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食慾不佳、妥瑞氏症;自律神經失調:大腸激躁症、焦慮胸悶心悸、失眠、腸胃功能紊亂、恐慌症、睡眠障礙;針灸:帕金森氏症、各種酸痛麻症之速效、中風症候群、不服藥之各種病症治療、免疫性疾患、神經系統疾患、癌症控制或是化放療後不適症之緩解、美顏針
經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事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畢業、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詠春中醫診所主治醫師、瑞康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永康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寶吉祥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鎂和中醫診所院長、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監事、嬰兒與母親雜誌專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