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過了立秋,是夏秋交替的時候,天氣會逐漸的變涼,但是白天還是很熱,所以形成了一種夏末秋初獨特的氣候現象——白天天氣炎熱,而早晚卻比較涼爽,也就是進入了「長夏」的時節。所謂長夏,特指夏與秋之間,即夏末秋初的過渡時期。此時最大的特點是早晚涼爽、中下午夾著濕熱多雨。早晚溫差大,間接有颱風插花帶來龐大的雨量,這時後的秋老虎養生要如何做?
初秋天氣仍熱,且雨水多,這段時間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濕,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黃帝內經》言「濕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為水腫或腹瀉,加上人們喜吃生冷瓜果、冷飲,更助濕邪,損傷脾陽。由於脾胃的元氣不足,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早秋脾傷於濕,就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或過敏性鼻炎復發埋下病根。
初秋天氣漸涼,氣候漸變乾燥,人體容易出現一些「秋燥」症狀,如受風涼,易引起頭痛、咽乾、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舊病容易復發或誘發新病。中醫認為,秋季為陰氣漸盛之季,燥氣當令,而燥氣「最易傷肺」。燥傷肺,就會使肺部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出現乾咳少痰、咽喉乾痛及鼻腔乾燥、皮膚粗糙、身體發癢、大便秘結等症狀,這屬於「肺燥」的範圍,尤其是老年人感覺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