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揭開嬰幼兒腹痛常見原因

身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平安長大,然而,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身體不適、感冒等狀況,其中最常見的即是腹痛問題,不論是腸胃炎、腸絞痛,或是其他疾病引起腹痛症狀,經常造成父母在照護上感到無所適從。究竟,家長們該如何正確判斷並給予妥善照顧?本文邀請小兒科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揭開嬰幼兒腹痛常見原因


寶寶因腹痛難受的模樣,看在父母的眼裡,總是心疼不已,特別是年幼的孩子,表達能力不若成人,無法明確表達腹痛位置及症狀,因而增加診斷和治療上的難度。關於嬰幼兒腹痛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居家照護方面又有哪些注意要點?

小兒腹痛知多少

由於寶寶腸子發育尚未成熟,容易有脹氣、腸胃不適問題,此外,幼兒習慣以嘴巴探索世界,像是將玩具或物品放入口中舔咬,也可能導致病從口入,引起腸胃炎等疾病。當孩子出現腹痛情形,家長們往往十分擔心,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振輝說明,關於小兒腹痛的成因,首先家長應該建立正確觀念,釐清腹痛並非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可能因為消化不良、細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腹痛現象。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腹痛原因,都是腹部疾病所引致,只有少數是由其他生理疾病引起,因此必須找出真正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治療改善。

SOS!腹痛拉警報

「肚子痛痛的……」年幼孩子因不擅長表達,無法明確說明腹痛情況,而1歲以下的寶寶,則常以哭鬧方式表現,如此一來,容易造成家長們無法辦別腹痛原因,假如發生腸套疊、盲腸炎等疾病,一旦延誤就醫治療,便可能釀成嚴重後果。當孩子出現腹痛症狀時,家長可依循下列觀察要點,確認腹痛症狀、位置、有無併發症等,並給予妥善處置。

延伸閱讀:寶寶常便秘、脹氣、腸絞痛? 6個按摩手法 舒緩腸胃問題

Check 》頻率、時間:

當孩子出現腹痛狀況時,家長可以觀察腹痛發作情形,包括腹痛頻率、持續時間長短等,陳振輝醫師表示,原則上,如果是突然發生嚴重的腹痛症狀,很可能是急性腸胃炎、腸套疊或盲腸炎等疾病所引發,父母應提高警覺留意孩子生理狀況,並盡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治療。倘若腹痛情形持續數週,甚至是數個月,在醫學上便稱為反覆性或慢性腹痛,這種腹痛是因為腸胃功能不佳所引起,像是腸胃蠕動功能不好或消化不良等,都是屬於良性腹痛,只有少數腹痛是由疾病所引起。 

Check 》有無合併其他症狀:

家長觀察孩子的腹痛情形時,須留意有無合併其他症狀,陳振輝醫師談到,除了腹痛之外,像是發燒、腹瀉甚至是嘔吐,也是相當重要的觀察依據,例如:腹痛合併發燒、嘔吐及腹瀉症狀,便可能是急性腸胃炎。假如嘔吐物的顏色及內容物是紅色、咖啡色的液體或墨綠色的膽汁,即表示腸胃有出血狀況或阻塞情形,需要多加注意。藉由上述生理徵兆,進而協助醫師判斷病情,及早治療改善腹痛問題。

Check 》腹痛位置:

陳振輝醫師表示,針對年紀較大的孩子,可向孩子詢問腹痛位置,一般來說,如果是靠近肚臍周圍的疼痛,通常是腸子蠕動、消化問題,較無迫切危險性;倘若是遠離肚臍的疼痛,便需要特別注意,像是腹部右下方疼痛可能是盲腸炎引起,而右上方疼痛則可能是肝膽、胃潰瘍等問題,藉由確認腹痛位置,也可做為協助診斷依據之一。

醫師小提醒》有時孩子因腹痛導致半夜啼哭不休,陳振輝醫師說到,若是孩子因腹痛而影響睡眠狀況,皆屬於不正常的現象。此外,若出現精神、食慾不振等情形,父母也應該提高警覺注意,並盡快帶孩子前往醫院就醫

肚肚痛常見6原因

小兒腹痛是兒科常見的疾病症狀,然而,許多家長看見孩子腹痛哭鬧不已,常常手忙腳亂,甚至擅自給予藥物服用,倘若發生盲腸炎等危險疾病時,便可能造成延誤就醫治療。下列整理出小兒腹痛的常見原因,並說明其症狀和治療方式,以協助家長掌握孩子腹痛症狀,順利化解腹痛問題。

1.腸胃炎

腸胃炎可以分為急性腸胃炎和慢性腸胃炎,陳振輝醫師表示,典型的急性腸胃炎,通常會先有嘔吐症狀,接著出現腹瀉,治療時須視孩子的精神活力表現為考量,一般來說,建議先空腹2至4小時,倘若嘔吐症狀有改善,便可給予少量溫水或電解質液補充;但如果仍有持續嘔吐症狀,必須注意有無脫水現象,如尿量減少或持續昏睡等情形,尤其是1歲以下嬰幼兒,提醒家長在照護時應該特別注意。

至於慢性腸胃炎,大部分起因於急性腸胃炎沒有獲得良好治療,或延遲治療超過2週以上,進而演變為慢性腸胃炎,由於腸子長期缺乏養分,所以除了治療腹瀉之外,還需要搭配飲食調整和營養補充,才能改善腹痛和腹瀉症狀。

過往孩童若有腹瀉、嘔吐症狀,常見到家長購買運動飲料,以幫助孩子補充電解質,然而,市售運動飲料成分,由於糖分較高且電解質含量少,並不適合使用於腸胃炎的電解質補充,倘若孩子出現脫水狀況,家長應該選擇電解質液為佳。

2.腸套疊

腸套疊常伴隨嘔吐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炎,陳振輝醫師說到,腸套疊好發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主要特徵有明顯的規律性陣痛,約每隔幾分鐘到十分鐘陣痛一次,通常會造成孩子有陣發性哭鬧情況,此外,解便時也會排出外型相似「草莓果醬」的糞便。治療上,在疾病初期主要以灌腸方式處理,假如未能適時接受治療,便會導致腸子壞死,需要接受手術進行醫治。

陳振輝醫師提到,不論是腸套疊、盲腸炎或小兒疝氣都屬於外科疾病,需要接受外科處置,因此,兒科醫師為幼兒進行診斷時,必須先確認腹痛原因是否為上述疾病引起,避免耽誤黃金救治時間。

3.盲腸炎

盲腸炎好發年齡層大多是青少年、成年人,較少有嬰幼兒患有盲腸炎,由於早期盲腸炎和腸胃炎症狀相似,容易造成家長在辨別上困難,陳振輝醫師解釋,關於腸胃炎和盲腸炎的分辨方式──腸胃炎,先出現嘔吐,接著才有腹痛症狀;而盲腸炎,則有強烈腹痛,隨後才伴隨腹脹、嘔吐情形。此外,盲腸炎疼痛位置,是由上腹部逐漸轉移至右下腹部,並合併嚴重嘔吐和發燒症狀,另外,在觸診或走路時,也容易引發劇烈疼痛,綜合上述症狀,便可高度懷疑是盲腸炎。多數盲腸炎須會同小兒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治療,如果沒有即時處理,可能造成盲腸炎破裂,並引致腹膜炎發生。

4.腹股溝疝氣

有時寶寶莫名哭鬧不休,並有腹脹情形,陳振輝醫師說明,醫師進行健兒門診時,皆會叮囑家長,孩子若時常哭鬧、腹脹不適,應該檢查腹股溝兩側是否有異常腫大,確認是否為腹股溝脹氣。腹股溝疝氣即俗稱「脫腸」,男女生皆有可能發生,以男嬰為例,正常情況下,出生後睪丸順著通道下降到陰囊部位,但如果通道未關閉,便會導致腸子異常掉落,導致疝氣問題發生,尤其是哭鬧或排便用力時,特別容易發生疝氣,建議家長先安撫孩子情緒,試著讓孩子平躺,一旦壓力減少便能減緩疼痛感,而疝氣也可自然復原。

若疑似有反覆疝氣問題,家長不妨可先拍下照片,就醫診治時,再請醫師確認是否為腹股溝疝氣。陳醫師也提醒,假如孩子持續哭鬧,腹股溝腫脹之處遲未復原,並呈現瘀青紅腫狀況,應盡速就醫,避免發生腸子卡住過久而壞死。

5.泌尿道感染

正常來說,腹痛症狀大多是腸胃問題引起,只有少數原因是其他疾病所致,譬如泌尿道感染,陳振輝醫師說到,先天性泌尿道系統異常(如膀胱輸尿管逆流)為主要原因,另外,也可能是寶寶免疫力較弱,或是尿布衛生問題引發泌尿道感染。由於嬰幼兒不擅於表達,因此,診斷時須多加留意,一般兒科醫師進行檢查時,會先確認是否為腸胃問題或消化系統疾病,排除上述可能因素,並確認過去有無尿道感染疾病,並藉由小便檢查確知是否為泌尿道感染。

6.腸絞痛

嬰兒在夜裡沒來由的哭鬧,有時可能是腸絞痛引發,尤其是新生兒的腸胃道發育尚未成熟,沒有明確腹痛原因,陳振輝醫師說到,過去通常會請父母安撫寶寶,舒緩腹痛不適,然而,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對於嬰幼兒腸胃運作系統、營養吸收狀況,都能有更好的掌握與瞭解。

像是部分腸絞痛可能是乳糖或蛋白過敏所致,舉例來說,乳糖是奶水中重要的營養成分,但是對患有乳糖不耐症的寶寶,卻會引發腹脹、腹痛症狀,倘若寶寶有疑似乳糖或蛋白過敏情形,應該尋求兒科醫師檢查確認,包括家族有無過敏史,如異位性皮膚炎、鼻子過敏或食物過敏等方式,經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是否調整飲食方式或更換奶粉。

延伸閱讀:寶寶腹瀉,只吃白稀飯、白吐司?爸媽這樣照顧才對!

細心照料,腹痛快快好!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仰賴父母細心照顧與陪伴,才能健康平安長大,家長平時照顧孩子時,飲食方面有哪些注意要點?陳振輝醫師說明,除了疾病引發腹痛之外,腸胃消化不良也是常見原因之一,每當孩子腸胃不適症狀時,家長總是擔心又著急,有些家長會刻意減少寶寶的飲食攝取,如調整奶粉分量、濃稠度等,希望藉此減輕腸胃負擔,但反而造成身體營養不良。根據研究指出,因腸胃炎延遲進食的時間越晚,身體復原狀況也較慢,陳振輝醫師建議,假如孩子的腸胃炎症狀獲得改善,便可以給予適量營養補充,以幫助身體盡快恢復體力。

腹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果孩子有合併嘔吐、腹瀉以及高燒等症狀,家長應該提高警覺注意,陳振輝醫師談到,在實際案例中,曾有家長因輕忽孩子的腹痛症狀,延誤就醫時間,因而導致腹膜炎,必須接受手術治療。面對嬰幼兒腹痛,其實只要家長多留心注意孩子的症狀,並適時就醫,依照醫師叮囑給予妥善照護,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健健康康長大。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振輝
模特兒/可愛妹妹禹霏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