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充分的宣導後,有些已經習慣排便出血多年且不以為意的患者及時就醫,但也有一些排便導致肛門裂傷的患者,也開始頻頻擔心自己的大腸直腸是否出現特殊異常,在此我們將針對基本常識稍微釐清,以利民眾自行簡易判斷。
首先,我們要把「排便出血」、「肛門出血」、「痔瘡出血」分清楚,這三種狀況是完全不同的問題,而且嚴重度落差相當大。
通常一般民眾只要排泄後看到馬桶裡有血、糞便夾血、擦拭時有血,通通會稱為排便出血,其實臨床上的「排便出血」,通常是指從直腸肛門排出糞便時夾帶血絲或鮮血,或排便前後從肛門直腸流出少量鮮血,常見原因為內痔出血或大腸直腸內膜出血;而所謂的「肛門出血」即是糞便上或馬桶裡並未看到鮮血,只有擦拭時衛生紙上看到少量鮮血,這種狀況通常是外痔流血或肛門裂傷。
至於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內外痔,通常必須肛門周圍有突起物或腫脹疼痛感,比較可能是痔瘡,如果完全沒有凸起物則應該不是痔瘡,通常倘若內痔嚴重腫脹或流血也會突出肛門外,有些可以推回或是消炎後會自行回縮。
至於若出現哪些狀況應持續追蹤檢查,首先最重要的即為「家族病史」,如果直系長輩或旁系兄弟姊妹有癌症病史,就不要忽略任何疑似癌症初期的症狀,以利及早檢查或治療,畢竟「遺傳」是目前已知的癌症發生因素之一。
再者,生活習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舉例來說,抽菸、喝酒、熬夜、嚴重偏食、飲食習慣不良(喜愛高油脂、高糖分、烤炸辣食物)、飲食習慣失調(蔬果嚴重不足)、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等狀況,就必須及早調整自已的生活習性偏差,而且即便已矯正回復規律生活,未來數十年中還是得持續追蹤身體狀況。
其實在看診經驗中,曾遇過不少三四十歲的輕熟女,在排除痔瘡以及大腸直腸病變的問題後,每次排便結束卻仍會擦到輕微血絲,到底原因為何呢?其實這些人再經進一步追問,可能都伴隨有下列症狀:
(1)口腔不定期長口瘡或鵝口瘡,且反覆發作。
(2)眼睛開始有乾澀搔癢症狀,很多人誤認自己有乾眼症。
(3)有些伴隨後天性的鼻子過敏,突然鼻黏膜乾燥異常,或稍微擦拭或清潔時容易有輕微裂傷而流少量鼻血,過敏症狀包含突發鼻癢、流鼻水、打噴嚏。
(4)前陰部可能發作過輕度潰瘍或痘瘡,伴隨搔癢或脫屑症狀。
(5)出現皮膚癢疹或傷口不易完全修復,通常呈暗色且周圍輕微脫屑。
(6)後陰部肛門周圍可能出現裂傷輕微出血,常見伴隨搔癢感。
(7)通常有腸胃脹氣或輕度排便不適的問題。
上述狀況非常常見,其實全部都是「黏膜」的損傷反應,我在臨床上常告訴患者,這屬於免疫上的輕度退化,黏膜是所有器官的第一線,當黏膜退化受損時就會出現這些問題,這時通常必須治療黏膜的損傷,就可以讓這些症狀同時得到改善。但若上述狀況持續加重,就可能惡化演變成「乾燥症候群」或「白賽式症」,或是輕度免疫失調引起受孕困難(因為受精卵是半異體,身體會產生排斥不讓受精卵著床),因此若有以上狀況,就應考慮著手調理體質。
飲食保健也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由於近來食安問題頻傳,該如何選擇或是避免哪些食物呢?
(1)盡量減少外食以自保,並且選擇沒有過度烹調的食物,例如多選擇輕微拌炒或蒸、燙的食物,盡量避免炸物。
(2)也不要偏好過度精緻的食物,像麵點類必須添加酵母粉、膨鬆劑、糖精、食用香料、食用色素等,如此一來才會美味可口,但食物的原味通常沒有這麼好吃,口味上必須靠自己去克服喜愛精緻加工美食的問題。
(3)蔬果攝取並不只是單純的補充纖維質,其實蔬果所含的抗氧化物對腸胃道保健非常重要。
(4)減少奶類或其製品,尤其是奶精。
(5)睡前3小時不要再進大量食物。
(6)含黏液質的食物要多吃。
(1)急則治其標:若是排便出血鮮紅,先以止血為目的;若常伴隨肛門腫痛等症狀,會給予槐花散、乙字湯、藕節、牡丹皮等藥物消腫止血。
(2)緩則治其本:痔瘡部分要消炎消腫,若有排便不順暢也要同時治療,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或四逆散治療排便問題。
(3)體質調理:若是免疫失調會根據患者狀況進行調理,避免症狀持續惡化,各處黏膜繼續破壞後可能導致臟器生病,例如:腸胃持續消化不良、乾眼症、乾燥症候群等,或是局部組織持續異常而導致腸部組織病變,例如:息肉、癌變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