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迎接新生命,寶寶0~1個月的發展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爸媽們既喜悅又擔心,面對稚嫩的小嬰兒,總是小心呵護卻又手忙腳亂!怎樣的生長發展才正常?爸媽可以做哪些事?發生哪些問題必須就醫呢?
迎接新生命,寶寶0~1個月的發展

 

恭喜媽咪卸貨了!迎接新生寶寶的第1個月,想必有些手忙腳亂吧!沒關係,先來看看0~1個月的小嫩嬰的發展吧!

睡眠時間

出生後到滿月前的寶寶,稱為「新生兒」。此時期的寶寶大部分的時間在睡覺,一天總共平均約睡20個小時,睡眠次數不定,白天睡眠和晚上睡眠時間各半。

 

身高及體重發展

以懷孕40週出生的新生兒來說,出生體重落於2.5〜4.0公斤之間,身高落於47〜54公分之間。出生後的前幾天,體重會因生理性脫水的關係,下降5〜8%,之後開始回升,大約在7〜10天大時恢復到出生體重,之後每天增加20〜30公克,滿月時體重約增加1公斤。而喝母奶的寶寶第一個月至少要增加500公克,身高則在滿月時增加2.5公分。

 

每日奶量

餵母乳的媽咪,每天的餵奶次數至少8~12次才夠,同時在寶寶想喝奶的時候就餵奶,才能成功哺育。由於吸吮母乳和吸吮奶瓶的方式不同,為了避免寶寶混淆,建議在出生後的前幾週,直接用乳房親餵。

餵配方奶的媽咪,一天約餵食6~8次。國內的嬰兒配方廠牌有上百種之多,若因特殊原因而不能餵母乳,又不知該如何選擇較適合寶寶的配方奶時,應請教小兒科醫師。

至於奶量,每個寶寶的需求量不見得一樣,可以從換尿布的次數(>6次/每天)、排便量來判斷寶寶是否得到足夠的奶量。大體而言,寶寶第一天的奶量約每公斤體重70㏄,之後逐漸增加,第一週之後大概每天每公斤體重150~180㏄。除非有水分大量喪失的情形,否則並不需要另外補充水分,但並非絕對不可以喝水。

寶寶0~1個月的發展

認識01個月baby的發展

新生兒期有一些明顯的進步看得出來,這些進步可由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社會行為等方面來評估:

粗動作發展

俯臥時逐漸能抬頭。

細動作發展

眼睛逐漸能隨移動目標轉90度,對外來刺激以對稱方式反應。

語言、視力、聽力發展

可以自動發出聲音,但不是哭聲。剛出生的嬰兒視力還不到0.05,因視力尚未發育完全,對顏色的感覺不敏銳,大概只對明、暗光線及大物體有感覺,此時嬰兒只能看到眼前20~30公分的東西。出生時就可以聽得見聲音,兩三週後,能分辨母親和其他女性的聲音,對小響板的聲音有反應。

社會行為發展

對人的臉孔特別感興趣,會注意別人的臉;約滿月時,逗他(她)會微笑。

寶寶0~1個月的發展

建議應做的健康檢查、應施打的預防針及其重要性

通常寶寶在出院前,已經施打了卡介苗和第一劑的B型肝炎疫苗,滿月時,需要再帶寶寶到醫院注射第二劑B型肝炎,同時做健康檢查。

卡介苗注射後的地方,約在7〜10天內會出現紅色小結節,之後化膿,4〜8週以後形成潰瘍,大約在10〜12週左右會結疤。膿不可用手擠壓,當皮膚有小潰瘍的時候,寶寶可以照常洗澡,也不必局部擦藥或包紮,只要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即可。

 

爸媽可以做的事、怎麼陪寶寶玩

此時期寶寶喜歡被撫摸,溫柔的碰觸可安撫他們的情緒。常與寶寶說話,對寶寶發出的聲音產生互動。

 

有哪些狀況須立即就醫?

出院後,有些寶寶仍會有黃疸的情形,對於這些寶寶,應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抱到陽光充足或日光燈下,用食指輕壓皮膚,看是否有「反白」的現象,若無「反白」則表示仍有黃疸存在,觀察順序可由鼻尖往足底的方向檢查。黃疸進展的順序是由臉到腳,眼白的地方先黃,若只有眼白泛黃,可先觀察;若皮膚泛黃的速度太快,或泛黃已到大腿的部位,則必須帶給醫師做進一步的處理。   

除了觀察寶寶每日的膚色變化外,大便的顏色也很重要,《兒童健康手冊》上都有附有大便卡,上面有九種不同的大便顏色,如果偏白或看起來油油的(類似1至7號大便顏色),要儘早帶寶寶看醫師。

在臍帶未脫落之前,每次洗完澡都要做臍帶護理,保持臍帶的乾燥。一般臍帶約在10〜14天脫落,但是有些嬰兒會延至3週才脫落。若是超過4週仍未脫落,必須帶給小兒科醫師診斷看有無白血球附著缺陷的疾病。另外,常見的是臍帶脫落後持續出現分泌物,除了持續臍帶護理外,須檢查臍帶根部有無息肉(肉芽腫)或是廔管存在。若是息肉可用硝酸銀燒灼,而廔管只能靠外科的幫助了!

 

湯國廷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胃腸科研究醫師陽明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台北護理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現任: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輯╱張玉櫻
配合拍照╱景心潔媽咪、岑寧兒妹妹
攝影╱張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