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林思宏指出,正常的人體有46條染色體,而且是成對出現,所以總共有23對染色體,但是只要其中一條染色體的某一小段發生缺失、突變,就會引起不同的疾病。
像是唐氏症就是最常發生的染色體異常之一,乃是人體中的第21條染色體多一條,變成47條染色體。不論女性年齡大小,皆有可能生出唐氏兒,只是年齡越高,風險越高,但不是年齡低就不會生出唐氏兒,女性的受孕年紀假使超過34歲,機率將比34歲以下的女性生出唐氏症寶寶的機率高出三倍。目前可於懷孕第11~14週接受「初期唐氏症篩檢」,或是在孕期16~20週接受「中期母血唐氏症篩檢」(可計算出異常機率,但無法確診),高齡產婦則可考慮接受羊膜腔穿刺檢查。
而究竟什麼是「基因微小片段缺失」?林院長進一步舉例,像第22對染色體長臂發生微缺失就是狄喬氏症候群(DiGeorge Syndrome);第17對染色體短臂發生微缺失會發生Miller-Dicker症候群;第5條染色體的短臂缺失會發生貓哭症等,這些是在過去傳統染色體檢查看不到的。染色體檢查從八零年代進步迄今已經歷二、三十年左右的歷史,簡單來說,就是經由細胞培養的檢查方式,確認是否有染色體異常,而微小片段缺失的檢查不需經過細胞培養,而是仰賴分子遺傳的技術來進行檢查。
不過人體有上萬個基因散佈在不同條的染色體上,由於部分的染色體片段缺失過於微小,一般傳統的染色體檢查仍有局限,大多只能檢查出巨觀上的缺陷,儘管染色體檢查正常,還是無法完全保證寶寶出生後一定正常。舉例來說,普通顯微鏡下可以輕鬆發現100公分和50公分的差別,卻無法看出100公分和99公分的差異,這種情況就被稱做為「基因微小片段缺失」,常見如狄喬治氏症、小胖威力症、天使症候群、貓哭症等。
人體有上萬個基因散佈在不同條的染色體上。
延伸閱讀:如何挑選自費產檢?妊娠糖尿病、染色體基因檢查有必要做嗎?
狄喬治氏症候群(DiGeorge’s Syndrome)乃是胚胎發育到約第4週時,神經細胞遷移過程的缺陷,使得心臟、頭頸部、胸腺與副甲狀腺的發育出現異常,發生率約為1/4000~1/6000。大多數的原因是第22對染色體突變的微小缺失,少部分來自於父母的遺傳,因此,一旦父母帶有缺陷的基因,下一代將有50%的機率遺傳到此症。
此症的臨床症狀多以心臟異常來表現,83%在新生兒時期就會被診斷出來,且有 1/3 患孩會發生痙攣為第一個表現症狀,最常會出現先天性心臟病(80%患者有多重心臟異常,最常見的是B型主動脈阻斷及動脈幹),其他症狀如低血鈣、胸腺發育不良、臉部有異常特徵等,個別差異大。
正式學名為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 -Willi Syndrome),源自於第15對染色體長臂缺陷、突變,而非來自於遺傳,發生率約為1/20000。此症的最大特色便是大腦下視丘的缺陷導致無飽足感,總是會有不斷想吃東西的欲望,需要控制飲食,其他也會出現認知、肢體障礙、情緒不穩等。
天使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目前已知發病的原因為第15對染色體發生微小缺失,少部分屬於遺傳疾病,發生率約在1/15000~25000,會出現中度到重度的肢體運動、智能、語言發展上的遲緩,幾乎不發一語或是使用簡短的字彙溝通、陣發性的微笑、興奮時突然拍手鼓譟、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貓哭症(Cat Cry Syndrome)為第5條染色體的短臂缺失而產生的疾病,約有37000~50000的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會罹患此症。新生兒的哭聲似貓叫,其不正常的叫聲是由於咽頭構造異常所造成,但隨著年齡增長此現象可獲改善,其他症狀表現還包括生長及發育遲緩、智能不足、月亮臉、眼距過寬、內眥皺摺、斷掌、鼻梁扁平等,經常有餵食困難及呼吸道感染等問題;另一病例為第11對染色體缺失而產生,其表現症狀為腎臟病、智障、眼珠無虹膜。
(以上資料來源參考: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遺傳疾病諮詢服務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