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腸病毒疫情不宜輕忽

夏季正是腸病毒的高風險季節,根據統計,臺灣的腸病毒疫情每年自3月下旬開始攀升,5~6月達到高峰後緩慢下降,直至9月份開學時再掀起另一波流行。在步入新學期的疫情高峰前,《媽咪寶貝》要帶大家認識討人厭的腸病毒,先一步學會抵禦疾病的好方法!
腸病毒疫情不宜輕忽

夏季腸病毒蠢蠢欲動

腸病毒之所以稱為「腸」病毒,是因為感染途徑會經由腸胃道進入人體──腸病毒的特色在於不具有外套膜,所以進到胃中不會被胃酸消滅,能繼續存活再向下行走到小腸,跑進血液裡流竄至身體某些部位繁殖進而產生症狀,但這個疾病本身並不會引起腸胃不適。

 

腸病毒常見症狀
臨床上腸病毒引起的多數症狀類似一般感冒,通常發燒約3、4天會退燒,但是手口足的症狀會持續一到兩週後逐漸康復。在腸病毒常見的症狀中,又以「泡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最為大家所熟知:

(1)泡疹性咽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會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約4至6天。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會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2)手足口病: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孩子可能因口腔潰瘍疼痛無法進食,病程約歷時7~10天。

 

了解傳染途徑
腸病毒有3~5天的潛伏期,在發病前數天即有傳染力,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腸病毒以腸胃道(糞口傳染或食物飲水汙染)與呼吸道(飛沫、咳嗽、噴嚏)為主要傳染途徑,常見的感染情形有:小朋友換尿布或排便後未將雙手洗淨、病童的飛沫噴嚏傳染、接觸病童的皮膚水泡液體受感染等,不管是直接或間接,腸病毒傳染途徑廣泛,是四伏在孩子身邊的無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