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需要的不僅是愛,還有財務規劃!即使有兩個小孩的小編,沒有仔細條列過這些數字,還真的不知道到底花了多少!養育一個小孩到大學畢業,實際上要準備多少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計算看看。以下列出各階段可以預估的花費:
【產檢費用】
【生產費用】
【坐月子費用】
【托育費用】
【日常用品】
【嬰兒用品】
【醫療費用】
【幼兒園學費】(不包含餐費和其他費用)
【學雜費】
【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費用】
【大學學費】(不包含雜費和書本費)
【住宿費用】
【生活費】
請注意:以上費用區間僅供參考,實際花費會因個人選擇和地區差異而有所不同。
養育孩子的費用,真的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來得多。從懷孕、生產,到養育孩子直到大學畢業,基本的教育支出就需要250萬到300萬元。而且這還不包含日常生活開銷,像是飲食、衣物和交通等。綜合這些支出,總金額可能輕鬆突破500萬!所以,若準備得越早,未來的財務壓力會小很多。
POINT!教育費用規劃:早預算、早安心
- 公立學校費用相對親民,約需 250 萬元;私立學校或才藝課程將顯著增加成本,達 500 萬元以上。
- 教育開銷需與家庭年收入相符,避免影響退休儲蓄。
如果你們打算要生小孩,建議要先做好理財規劃,有適當的存款會讓未來比較輕鬆,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雖然錢可以再賺,但如果一直擔心沒錢,什麼都不敢花,這種心態上的窮困比荷包的窮困更讓人難以承受。
理財達人郭莉芳建議,在孩子出生前至少存到50萬元,這樣可以用來應付醫療、月子中心和初期育兒的花費。像月子中心的價格,從一天8,000元到上萬元都有,選擇的時候記得量入為出,不需要追求最貴的,選擇適合自己家庭的才最重要。
育嬰假是許多新手父母面臨的現實問題之一,根據規定,育嬰假前半年可申請薪資 6成的津貼,但從第七個月起,收入可能歸零。郭莉芳建議,若父母計畫請育嬰假,可以先預估無收入期間的生活開銷。假設每月生活支出為2.4萬元,若選擇兩年育嬰假,家長需要準備50萬元的預備金以應對這段期間的生活需求,減少財務上的焦慮。
理財達人郭莉芳指出,從孩子出生到大學,如果孩子全程就讀公立學校,基本教育的教育費用支出約為250萬到300萬元。但這個金額可不包含生活費,例如伙食、衣物和交通開銷。若希望孩子學才藝或選擇雙語教育,支出還會更高,具體費用會依照家庭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的興趣有所不同,提早規劃才能更從容應對。
雖然育兒費用聽起來很驚人,但只要提早開始規劃,透過有效的資金管理與長期投資,未來的財務壓力其實可以大幅減輕。
【box】POINT!教育金管理3原則
- 善用紅包錢
- 孩子收到的紅包應開立專屬帳戶,定期投入理財工具(如ETF或台股基金)。
- 一個月至少存 3,000-5,000元,透過時間累積報酬率,高中畢業前可累積百萬元左右的教育金。
- 專款專用
- 避免將教育金挪作房屋頭期款或其他用途,導致孩子教育費用短缺。
- 將孩子的教育基金與退休金等其他目標分開管理,確保用途明確。
- 提早規劃
- 不要等到孩子需要上大學才開始存錢,應未雨綢繆,累積穩定的教育基金。
從孩子出生開始規劃教育基金
從孩子一出生,教育基金的規劃就可以開始了!郭莉芳建議,家長可以把孩子收到的紅包錢存下來,投入市值型ETF或台股基金進行長期投資。如果紅包錢不夠,爸媽也可以每月補上一些,像是每月存個3,000到5,000元。
假設持之以恆地存下這筆錢,18年後,光是本金加上投資報酬,累積下來的金額可能高達百萬元,孩子未來的大學學費也就不用愁了!長期規劃不僅簡單,還能讓未來的教育支出更加輕鬆有保障。
教育金專款專用,避免挪用!
千萬別把孩子的教育金拿去支付其他開支,像是買房或其他大額消費!很多時候,我們存了一筆錢,可能會想:「先拿出來用一下,之後再補回去。」但現實是,通常那筆錢就不會再回來了。
郭莉芳建議,最好幫孩子開一個專屬的帳戶,把教育基金獨立管理,做到「專款專用」。這樣能確保這筆錢真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準備的,不會被挪作他用,也讓未來的教育支出更加有保障。
父母不要只想到小孩,也要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郭莉芳提醒,除了幫孩子存教育基金,自己的退休金也很重要。開個專屬帳戶,定期存下退休金,別把所有錢都花在孩子身上。等孩子長大了,上高中、念大學,你可能也進入空巢期,而職場的巔峰期也過了。如果這時候才想到存退休金,相對就比較辛苦了!
郭莉芳提醒家長,優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財務,才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學會欣賞孩子的特質,成為快樂的媽媽,同時保持理智的理財觀念,為家庭的未來做好準備。
面對數百萬的育兒費用,早規劃、早理財是減輕壓力的最佳方法。只要善用理財工具,並保持靈活調整的心態,每個家庭都能迎接一個更有品質、更有保障的未來。
採訪撰文/江睿毓
諮詢/理財達人 郭莉芳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