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過敏導致壓力賀爾蒙分泌增加,皮膚鼻過敏、青春痘和酒糟性皮膚,原來三者有關聯!

門診越來越多在過敏性鼻炎獲得控制的個案,除了鼻子癢、鼻塞流鼻水、喉嚨卡卡的症狀獲得改善、夜間睡眠狀況顯著好轉,連長期反覆發作、困難治療的青春痘和容易泛紅、毛孔粗大的酒糟性皮膚,在規律治療後都有明顯進步。最重要的是,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因此獲得極大的改善。
過敏導致壓力賀爾蒙分泌增加,皮膚鼻過敏、青春痘和酒糟性皮膚,原來三者有關聯!

 

除了易出油體質導致青春痘與環境因素以外,過敏也是加重青春痘與酒糟性皮膚的因子之一。 今天璦泇醫師要跟大家分享過敏與這些令人困擾的皮膚病灶間的關聯。

 

什麼是青春痘?

青春痘的正式名稱為尋常型痤瘡,又可稱為面皰、粉刺、暗瘡。 我們其實可以把青春痘理解為「毛囊發炎」。 其行成的病理機轉如下:

1. 因賀爾蒙、壓力、飲食等原因造成皮脂腺活性旺盛、過度分泌皮脂。

2. 毛囊開口因角化異常,無法順利排出皮脂而造成阻塞,形成粉刺。

3. 因開口阻塞,粉刺無法順利排出而擠壓周圍組織,引起發炎反應。

4. 封閉的環境與豐富的油脂使皮膚表面的痤瘡桿菌、其他表皮菌種甚至是蠕型螨蟲過度孳生,引發後續的毛囊感染,從粉刺型進展成為膿皰型甚至是結節型青春痘。

 

什麼是酒糟性皮膚?

酒糟性皮膚則是一種綜合性的慢性皮膚問題,包含發紅、膿皰、潮紅、脫皮、血管擴張等。除了外觀上令人困擾外,病灶也會導致癢感與刺激感。雖然在各年齡層與性別都會發生,但酒糟性皮膚特別容易出現在30-40歲,皮膚較白的女性。造成酒糟的原因很多,如溫差變化、陽光、情緒、壓力、酒精、刺激性食物(辣/炸),甚至是運動與不適合的化妝品和臉部保養品。

此外,家族遺傳也是酒糟性皮膚的重要因子。 至於酒糟性皮膚病灶行程的機轉,目前的共識為免疫機制異常、臉部皮膚表面的蠕型螨蟲/其他微生物感染、紫外線傷害、與血管功能異常。


青春痘與酒糟性皮膚跟過敏有什麼關?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今天會著重於兩大面向:

1.過敏患者臉部的微生物組成。

2.過敏症狀導致的「壓力性荷爾蒙」。
 

►過敏患者臉部的微生物組成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跟大家介紹過敏性鼻炎會提高呼吸道黏膜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帶菌率。其實這與青春痘和酒糟性皮膚也有相關。未經治療的鼻過敏患者由於癢感與鼻塞,常不自覺地有搓鼻子、挖鼻孔等動作。此時,鼻腔的菌落就有可能經由手部接觸跑到臉上,提高引起細菌性膿皰型毛囊炎的比率。

此外,過敏性鼻炎患者臉部帶有蠕型螨蟲(Demodox mite)的比率也比一般人來的高。根據2014年發表於地中海醫學學報的土耳其論文,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睫毛帶有蠕型螨蟲的比率為50.8%,不過敏的對照組的帶有率只有38.1%。鼻過敏患者臉部的螨蟲帶有率則為38.1%,而不過敏的人則只有12.3%。由此可知,過敏性鼻炎患者臉部與睫毛根部的蠕型螨蟲帶有率較高,且達到統計學上顯著意義。另一篇2019年發表於伊朗寄生蟲學期刊的論文則追蹤了92名18-70歲患者3年的時間,發現過敏性鼻炎患者螨蟲的帶有率為40%,比對照組的3.3%高出許多。

蠕型螨蟲是什麼?

蠕型螨蟲是一種臉部的寄生蟲,又稱為毛囊螨蟲。這種螨蟲是一種生長在哺乳類動物毛囊皮脂腺的節肢動物,種類達65種。目前發現會寄生在人體為:生長在毛囊的「毛囊蠕型螨蟲」和生長在皮脂的「皮脂蠕型螨蟲」。在一般的狀況下,蠕型螨蟲是我們皮膚表面的正常共棲性微生物,並不會導致特殊的皮膚病灶。但在特殊狀況下,比如油脂分泌太旺盛、其他共生菌叢因抗生素使用而式微、局部免疫力降低,或是其他原因,如合併鼻過敏導致蠕型螨蟲數量上升,就會導致「螨蟲症」。在臨床上我們會看到局部出現搔癢感的紅色毛囊性丘疹或膿皰,外觀上跟青春痘有時候非常難區分。

導致酒糟性皮膚的兇手-蠕型螨蟲

蠕型螨蟲也是導致酒糟性皮膚,特別是膿皰型病灶的重要因子。根據美國酒糟性皮膚協會的資料,蠕型螨蟲在臉頰、鼻子、額頭與下巴的數量最多,而該位置酒糟性膿皰的切片中發現螨蟲的比率也最高。當這些螨蟲的數目增加,牠們身上帶有的細菌,如油酸芽孢桿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也會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導致丘疹膿皰型酒糟病灶。 

另一方面,雖然青春痘被認為與蠕型螨蟲並無相關,近年來有研究卻發現當臉部蠕型螨蟲的數量越多,越容易造成蠕蟲症與丘疹膿皰型酒糟病灶,且這些膿皰易有群聚的狀況,與青春痘的外貌很類似,導致很多人把這些病灶誤認為「大爆痘」。

此外,由於蠕型螨蟲的比率與年齡上升有正相關,2017年慕尼黑Ludwig醫學中心與台灣亞東醫院共同發表的論文中提到,3-15歲族群螨蟲盛行率為13%、19-25歲為34%、31-50歲則會提高至69%。這是由於隨著年紀上升,毛囊與皮脂腺日益成熟,有利於螨蟲的侵擾生長。

青春期時由於男性賀爾蒙上升,油脂分泌增加,搭配成熟的皮脂腺,再加上飲食、環境與壓力等因素,使青春痘發作。 這時若再加上螨蟲感染引起的螨蟲症和丘疹型膿皰病灶,就會覺得臉部的狀況非常嚴重。30歲以上的輕熟女常見好發於下巴的丘疹型膿皰,常常非常頑固、很難治療,也可歸咎於生活壓力、接觸到各種不同可能不太適合自己的清潔產品與護膚品,以及螨蟲引發的酒糟型病灶。

 

過敏導致壓力賀爾蒙分泌增加,對皮膚造成的影響

在過去的數篇文章中,我們分享的過敏性鼻炎與睡眠、情緒、焦慮,甚至是工作學業表現間的關係。過敏患者常合併夜間睡眠障礙、片段睡眠,與微覺醒導致壓力性荷爾蒙分泌增加與體內發炎物質增加,造成免疫失調情況,局部免疫力下降。

長期的片段性睡眠與過敏症狀會對我們著身體帶來壓力,活化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路徑,製造出更多的「壓力賀爾蒙」可體松。當可體松長期被持續地被製造,並以高於維持正常身體運作所需的濃度,存在於我們的體內時,會導致身體調適負荷(allostatic load)上升,引起身體功能的消耗。

此外,淋巴球增生與其細胞毒性也會被抑制,減少腫瘤壞死因子-alpha、第二型介白質,與γ干擾素的產生,導致免疫機能整體下降。 以皮膚來說,壓力會使表皮水分流失增加、影響皮膚屏障功能、修復速度也較慢。 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造成局部抵抗力與免疫力下降,使本來共棲於我們臉部皮膚表面的微生物金黃色/表皮葡萄球菌,痤瘡桿菌與蠕型螨蟲更易孳生,引發丘疹與膿皰。

2014年雅芳集團發表於「發炎與過敏-藥物標的」期刊的論文系統性的整理了壓力與皮膚和皮膚病灶間的關係。 論文內容提到,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路徑路徑活化除了引起壓力性荷爾蒙釋放以外,也會導致皮膚角質細胞分必IL-6與IL-11等細胞發炎物質,引起發炎。

此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皮膚油脂分泌增加,使青春痘惡化。 另一方面,壓力也會導致皮膚週邊神經系統釋放一種稱為P物質(substance P)的發炎性神經肽。  P物質導致皮脂腺增生與分化,而釋放P物質的神經纖維在青春痘病灶與皮脂腺的數量也特別多。 P物質更會刺激數種發炎物質釋放,如IL1/6、TNF-alpha,和活化肥大細胞,讓後續的發炎反應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還可能反過來加重體內過敏反應。

閱讀完了今天的文章,是否對過敏和皮膚間的關聯又多了幾分了解呢?其實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加上社群媒體與網路不斷傳播各種消息與負面新聞,讓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壓力之餘,還持續不斷地接收並被迫消化大量的負能量,導致潛在壓力上升。 此外,環境與空汙對我們身體造成刺激,也會加重過敏症狀,使其反覆發作。 以上種種的因素加乘的結果就是反應在我們的呼吸道與皮膚上,最終的結果就是生活品質下降、壓力更大。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發現這些問題、積極的面對與解決、打破惡性循環,讓自己儲備更多的精力面對每一天的挑戰。

 

本文章轉載自《幼之園小兒科診所

 

撰文/劉璦嘉 醫師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