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和乾燥對肌膚造成持續挑戰,因此冬季的皮膚保養至關重要。《嬰兒與母親》根據 GoogleGemini 透過大數據整理,發現網友們在冬季最重視的 5 項肌膚保養話題:保濕、抗氧化、敏感、滋養、防曬。
針對大家最關心的冬季護膚議題,我們也諮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解答大家最關心的冬季護膚要訣與最容易忽略的護膚部位。根據不同需求,再進行抗氧化、敏感護理和滋養,讓你的肌膚在寒冷季節也能保持完美狀態!
冬季護膚,第一個要做好的就是保濕!如果保濕沒有做好,皮膚可能會開始出現搔癢,甚至裂開產生傷口,這時候如果又有細菌侵入傷口,造成感染就很糟糕。所以,冬季皮膚保養首重把保濕做好。
第二,防曬。不單單是春夏秋冬四季、不只在戶外、室內,晴天或是陰天,其實一年 365 年 24 小時,隨時隨地都需要做防曬!而防曬做好了,也等於幫皮膚做了抗氧化。
敏感皮膚的部分,可能是先天的或是後天的,如果已經是屬於敏感肌,那在選擇防曬或保濕產品,都會有一些比較高的標準,需要再用更嚴格一點的標準去選擇。
如果把保濕跟防曬做好之後,敏感肌的很多狀況都會提前解決,就能接著使用一些抗氧化跟抗老化的產品,再進一步讓皮膚表現得更好。
人是恆溫的動物,人體流汗主要目的是幫助調控體溫。冬天因為氣候寒冷、空氣中的水分降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也降低,如果油脂補充的速度跟不上流失的速度,肌膚就容易因缺水而感到乾燥、緊繃,甚至出現脫皮、紅腫、龜裂、等問題。
加上冬天室內暖氣設備雖然提供了溫暖環境,但同時也造成室內空氣極度乾燥,進一步加劇皮膚水分的流失。
保濕不僅有助於避免乾燥引起的皮膚問題,還能增強皮膚屏障的功能,所以,冬天的時候,皮膚很需要保濕,就連保養品也需要跟著換季,選擇具有更高保濕力和滋潤感的產品。
▲冬天氣候寒冷、空氣中的水分降低,肌膚容易因缺水而感到乾燥、緊繃。
冬天皮膚保養上需要注意的,第一步就是減少皮脂的流失。就像存錢,開源、節流都很重要,所以我們也要幫冬天的肌膚先節流,讓皮脂線分泌的油脂不要流失那麼多。通常皮膚科醫師會先請民眾改用去油力不要那麼強效、溫和一點的沐浴乳,讓皮膚清潔後可以保留較多的油脂。
人體全身分泌的油脂是不均勻,胸跟背分泌最為旺盛,手、腳相對油脂沒那麼多。所以如果冬天真的還是想把皮膚洗出咕溜感,那就減少洗的部位跟程度,像是只清洗胸口、背部、腋下跟私密處,放過手腳輕輕洗過,這樣就能達到油脂的平衡。
此外,冬天皮膚需要滋潤的程度比較高一些,一般來說有些人如果在夏天的時候是用清爽型的乳液,到了冬天,就需要稍微升級到比較滋潤一點的乳霜成分。冬天的保養品要選擇油脂成分高一點,它的保護力滋潤度才夠。這樣做,等於是幫冬天的皮膚開源,增強油脂保護層。
如果皮膚缺油缺水的狀況比較嚴重,可能需要到乳霜的成分用起來才會有感,但挑選時盡量不要有香料或者是太多防腐劑成分,因為香料跟防腐劑是造成皮膚過敏榜上有名的成分。
▲網友們在冬季最重視的5項肌膚保養話題:保濕、抗氧化、敏感、滋養、防曬。
小孩子皮膚比較薄,所以抵禦乾燥的能力較差。而外在的一些因素,像包著尿布的小寶寶,尿或大便都會刺激寶寶嬌嫩的屁屁,所以小孩皮膚狀況有時會有點像老人那樣,都需要用稍微保濕、油脂成分再更多的護膚產品來保養皮膚。
二十歲幾歲的皮膚,皮脂腺分泌旺盛,所以這個年齡層的人常會覺得不擦乳液也沒事,但有時候到了冬天,常常皮膚常容易乾癢甚至紅腫,尤其是小腿部位。
小腿的皮脂腺數量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較少,因此皮脂分泌較少,天然的皮膚保護膜不足;再者,小腿是人體的末端部位,血液循環相對較慢,也多少影響皮膚營養和水分的供應。而以上的原因,讓小腿成為人體最乾燥的地方之一。所以,二十幾歲的族群,冬天皮膚保養要注意小腿的保濕。
三、四十歲之後,手臂、四肢就會開始會有一些乾癢症狀出現。因為當年紀越大,皮脂腺就會老化,分泌的油脂量沒有像年輕時那麼多,所以三、四十歲要注意的反而是四肢。
四十以上開始年紀越大的時候,就不是只有四肢了,可能連軀幹的部分都會開始在晚上或日常,出現搔癢的症狀。
▲冬天室內暖氣設備造成室內空氣極度乾燥,進一步加劇皮膚水分的流失。
▲人體的胸跟背油脂分泌最為旺盛。
冬天氣溫低,很多人覺得沒有夏天那麼熱的大太陽,就容易疏忽了防曬。但事實上,在任何季節都存在,且冬季的輻射反射強度可能比夏季更高,因此冬季防曬仍不可忽視。
如果防曬沒有做好,無形中皮膚會產生很多自由基,長期累積下就容易有皮膚老化的問題。簡單講,沒有防曬會惡化皮膚的氧化程度,加上年紀、日常生活等因素,肌膚本身就會不斷產生自由基。
自由基(freeradical)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會使體內 DNA 、細胞膜與蛋白質氧化,一旦細胞物質氧化,當氧化發生在肌膚,就會產生乾燥、紋路、鬆弛、無光澤等肌膚狀況。
▲二十幾歲的族群,冬天皮膚保養要注意小腿的保濕。
許多人都忽略了室內燈管其實也有紫外線,因為日光燈、省電燈泡也含有紫外線 UVA 的波段,學者指出,在日光燈下照射 10 小時,也等於是在陽光下曝曬 1 小時的量,而且長時間暴露於窗戶旁或陽光直射的地方,也會照射到紫外線。
不論室內或戶外,防曬產品最好使用在六個月以上的孩子。六個月以內的小 baby ,建議以穿長袖、戴帽子這種物理性的防曬為主。
▲冬季的輻射反射強度可能比夏季更高,坐在窗邊容易吸收更多紫外線。
如果使用防曬產品,可以依照依照不同地方選擇不同防曬係數:在大晴天到戶外玩水,就要選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最高的,最好加上防水功能,以免玩水後防曬乳都被洗掉,沒有了防禦力;冬天,一般陽光不強烈,所以可以不用一味追求高防曬係數,因為係數越高,通常難免防曬乳質地都會比較黏一點。
如果是室內使用的話, SPF 大概 30 的就很 OK ,然後大概 4 個小時補擦一次,是最理想的。
此外, UVA (Ultraviolet Radiation A,UVA)的這個部分也很重要,因為 UVA 日積月累下波長是會跟老化有關係的!
UVA 是指長波長(320 奈米~ 400 奈米)的紫外線,這種波長的紫外線能量沒那麼高但穿透力強,可以直接穿到人體肌膚的真皮層,長期累積下來,會破壞肌膚的保水機制,導致膠原蛋白的流失,讓肌膚喪失保濕能力,是肌膚變得鬆弛、產生皺紋的原因。
▲日光燈也有紫外線,所以室內也要記得防曬。
冬季,許多人會攝取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來補充營養,但這些食物卻是抗氧化的天敵。如果常吃高油的炸物、高糖的精緻糕點這類高油、高糖食物,或是熬夜、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會讓體內產生比較多自由基,就會加速皮膚細胞的傷害,長期日積月累下來,較多的膠原蛋白流失,皮膚看起來較沒有光澤、鬆垮,最後產生皺紋。
因此,維持均衡飲食,增加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堅果等),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健康狀態。
▲六個月以內的小baby,建議以穿長袖、戴帽子這種物理性的防曬為主。
敏感肌膚可以分為先天跟後天兩種。天生敏感肌,像是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屏障比較疏鬆,建議要挑專門為敏感肌設計的保養品。
後天敏感肌,大部分是因為做過多不必要的一些醫美治療而造成的,大多是因為雷射打得太密集或太強,或使用不適合的波長跟能量。這種後天敏感肌,打到最後皮膚容易變得太薄。
冬天的時候,低溫會造成皮膚流失水分,造成皮膚屏障太薄,沒辦法鎖住水分,所以後天敏感肌的水分流失會比一般人還要來得快,這個時候要挑選油脂比較多的保養品,這樣才能夠把水鎖住,增加皮膚的屏障。
如果只是擦乳液,那就像是鋪一層水上去,剛擦完的時候會覺得皮膚狀態看起來很不錯,可是因為乳液沒有外面沒有一層油把它鎖住,大概十分鐘後就流失了,更糟的是這時候乳液還會順便帶走一些表面的水分,反而讓皮膚更癢、更緊繃。
▲過多的醫美有可能造成敏感肌。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在門診中發現,手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部位,如果沒有保養好,膠原蛋白流失,變成皮膚底下的血管、骨頭或是肌腱等變得很明顯,容易變成乾癟的「雞爪手」。尤其是常常做是會使用到的指尖跟指甲邊緣,可以抹上指緣油或凡士林之類,增加皮膚的滋潤度。
其次,人們常常忽略保養的肌膚就是「嘴唇」。當身體水分不足時,嘴唇是最先顯現乾燥和裂開的部位之一。因為嘴唇沒有「皮脂腺」,不像其他皮膚可以分泌油脂來調節濕度、保護表皮。冬天天氣乾燥、空氣中的濕度下降,唇部皮膚更容易失去水分,變得乾燥、發癢,再加上天氣變冷時,許多人會在室內開暖氣,此舉也會加劇空氣的乾燥程度,導致嘴唇乾裂脫皮,切忌嘴唇脫皮時,不要用手硬撕下來,這樣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沒有皮脂腺的嘴唇皮膚,冬天更容易乾裂脫皮。
冬季想讓雙唇水潤柔嫩,記得選擇含有凡士林、蜂蠟、乳木果油等成分的護唇膏等可有效鎖住水分、滋潤度高的護唇膏,而且不論室內室外,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塗抹一次護唇膏,而保養嘴唇皮膚最佳時機,就是睡前!睡前厚敷一層護唇膏,能讓雙唇在睡眠中得到充分滋潤。
此外,皮膚最重要的其實就是膠原蛋白的留住!膠原蛋白跟老化有個密切相關,如果流失太多,皮膚首先會出現細紋,再來的話就開始產生法令紋等皺紋,然後皮膚看起來就不會那麼有彈性。
▲冬天肌膚保養品也要跟著換季。
冬天大家常犯一個錯誤,就是洗澡溫度過高!洗澡水不要太熱,而且不要洗太久,因為熱水會帶走身體的油脂,讓皮膚過於乾燥。但依照皮膚科醫師的觀點,會建議不要泡澡泡太久,最好不要超過 30 分鐘,而且不要泡太熱。
假設真的還是很喜歡洗熱的,那就不要洗太久,而且泡完後加強保濕,擦得比平常再稍微滋潤一點點的,這樣也可以把油脂跟水分補回來。
總結來說,冬季的肌膚保養需要在保濕、防曬、抗氧化等多方面做好功課,根據不同肌膚的需求來選擇合適的產品和護理方法,這樣才能在寒冷的季節保持健康,擁有光滑、彈 Q 的美肌。
▲冬天洗澡水溫不可超過體溫太多!
採訪撰文/林宜屏
諮 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