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會被挫折擊垮,往往不是挫折太大,而是缺乏支持! 4情境化解,讓你成為孩子的最佳後盾

挫折,本身就是一個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的一件事,但孩子還不懂得和這個「不舒服」共處,若沒有經過大人好好地引導,協助他克服,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就會越來越低下。
孩子會被挫折擊垮,往往不是挫折太大,而是缺乏支持! 4情境化解,讓你成為孩子的最佳後盾

 

「哼!我不要玩了!這局不算!」一家四口飯後玩跳棋,5歲的藍藍輸了之後,用力把桌上的棋子通通推到地上,耍賴的模樣,打壞了大家原本的好心情。 

面對輸棋的挫折,藍藍採用的方式讓爸爸氣得對他破口大罵,結果反而讓藍藍情緒更加激動,哭鬧不已... 


挫折,本身就是一個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的一件事,但孩子還不懂得和這個「不舒服」共處,若沒有經過大人好好地引導,協助他克服,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就會越來越低下。 

 

挫折容忍力低下,到青春期時人際、學習亦困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專任講師周姍姍根據一項縱向研究指出,3歲孩子因挫折感出現的行為問題,沒有好好引導時,有48%到了9歲時,其衝動、攻擊性的行為會變得更嚴重,甚至青春期時,社交及學業都會遇到困難。 

《孩子,陪就對了~0-6歲有效陪伴法》作者、治療師雙寶阿木吳怡璇表示,挫折容忍力低下的孩子,通常有幾點特質,包括:遇到事情容易緊張跟怯場、遇到挫折特別容易有負面情緒(如:哭泣、退縮);同時不喜歡挑戰新事情,就算挑戰了,對事情的耐心也較缺乏,失敗之後就很容易放棄,還會遷怒、責怪他人。 

因此,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難以獨力完成基本的自理任務,過度依賴成人照顧,「我能感」會顯得較不足,也就難以建立自信;在人際社交方面,常因容易情緒化、缺乏處理衝突及失敗的能力,進而影響與同儕的關係;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困難時缺乏克服障礙的毅力,往往以「我沒有興趣,不是我不會」為藉口逃避挑戰,阻礙了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此外,這些孩子在適應新環境時常遇到困難,需要較長時間來調整。 

 

面對挫折容忍度低的孩子,不該犯的NG教養 

當孩子因挫折而有強烈情緒反應時,父母常感到束手無策,既想保護孩子,又希望他能獨立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家長可能不經意間犯了一些教養錯誤,以下是4個常見的NG教養方式,值得我們深思並避免。 

1.過度保護 

治療師阿木指出,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應該有個快樂的童年,所以當孩子說不喜歡、不會時,就不給予太多的任務跟學習,甚至一有情緒就立即滿足、安撫,這樣反而會使孩子的基礎能力偏弱,更容易遇到挫折。 

擁20多年資歷的資深華德福講師徐明佑則表示,從嬰兒期開始,孩子就在不斷面對挫折,如:拿東西、打開物品、穿脫衣物等看似簡單的動作,對他們來說都是艱難的挑戰,但大人往往覺得理所當然,而常常只用口語的方式告訴孩子怎麼做。 

「孩子成長,是需要有模仿對象的,他模仿的對象在陪伴他的時候,是否帶著喜悅在完成某一個任務,對孩子是很重要的。」建議家長「一邊說、一邊帶著孩子做」,有意識地提供重複操作的機會和環境。 

2.忽略挫折感受、缺乏情感支持 

有些家長會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用責罵、批評、嘲笑的語氣,對孩子落井下石;另一種是採完全放生、不聞不問的態度,認為孩子可以自行消化。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說:「通常孩子會被挫折擊垮,常常不是因為挫折太大,而是缺乏支持、讓孩子感到孤單。」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回家訴苦時,對孩子說「沒事啦,明天就好了」、「這有什麼大不了」或「哪有那麼嚴重」等話語,只會讓他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視,反而加深挫折感,父母應該耐心聆聽孩子的感受,認真對待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找到適當的表達方式。 

3.過度給磨練 

雖然要先讓孩子體驗到挫折,他才有辦法長出挫折容忍力。但陳志恆指出,有些父母誤以為不斷給孩子挑戰、磨練,就能讓孩子成長,但沒有適當的支持,反而會讓孩子崩潰、無助。 

治療師阿木補充,挫折忍受度是需要漸進式培養的,應考慮到孩子的天生氣質和當前能力。那麽,給予挑戰的尺度該怎麼拿捏?「比我們可以接受的底線再多一點,讓孩子再嘗試久一點,我們再去幫忙。」 

 

四種常見狀況題,教養有策略 

情境ㄧ、孩子玩遊戲輸了,就大哭大鬧 

多數的孩子都不喜歡「輸」的感覺,但在意程度不同,有些孩子就算不開心,也一下子就過了,但高敏感特質的孩子,挫折感就會很強烈。針對當下情緒激動的孩子,徐明佑建議,父母可以先給予大力擁抱、親親臉頰等,這樣的觸覺可以幫助孩子釋放情緒,等他冷靜下來,鼓勵他再試一次。 

治療師阿木提醒,可用正向語言鼓勵孩子,例如:「我有看到你堅持到最後一刻,真的很棒哦!」然後,找方法幫助孩子突破困境,最後再玩一次。因為要讓遊戲有重玩的機會,所以建議選擇時間較短的遊戲。若是大人與孩子玩,可以適度讓孩子有輸有贏,爸媽輸了時,也可以跟孩子說:「我輸了好難過,我也想要再玩一次」,示範給他看。反覆這樣的情境,讓他知道有輸有贏是正常的,培養健康的競爭心態。 

情境二、事情做不好或覺得自己做不到,就要放棄 

治療師阿木建議,首先要幫助孩子察覺做不好的原因。可以問:「是不是覺得這個動作太難了?」讓孩子明白困難有原因,不是因為自己不好。接著,陪孩子一起想解決方法,並提供適度協助,比如說,將活動分段練習,媽媽做前面、孩子做後面,讓孩子有完成的成就感。 

若是屬於因為要求完美而擔心做不好的孩子,則可以在過程中給予即時的正面回饋,不要等到最後才評價。 

徐明佑則表示,這類孩子的改變可能比較慢,但會很穩定,所以父母要有耐心等待。建議在適度引導後,就要給孩子一些個人空間、自己嘗試,不要過度關注,以免造成壓力。 

情境三、組好的積木不小心弄倒了,氣得崩潰大哭 

治療師阿木提醒,完成品被弄壞,生氣是情由可原,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感受到父母跟他是「一起」的,可以說:「我知道你疊得很辛苦,媽媽陪你一起再疊一次。」 

徐明佑建議,有時也可以幽默應對,如孩子是屬於較樂觀的,可以說:「剛剛發生地震了嗎?積木倒了啊?那我們一起來重建吧!」對易怒的孩子,可先肯定成就再鼓勵:「哇!你剛剛疊的好高,是我目前看到最高的大樓,我們再一起重建一個比原本更高的吧!」 

情境四、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鬧脾氣

治療師阿木建議,對3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可以開始訓練延遲滿足的能力。他強調,除了同理孩子的情緒,同時要堅持原則,並給予選擇權,如:「不能吃糖果,但可以選餅乾」。 

徐明佑分享了在幼兒園的經驗,玩蜜蠟時,孩子一定會有想要的顏色,「但給他們自己選,一定會吵架,所以我用布把顏料蓋住,讓孩子『盲抽』,並說『你抽到的顏色,就是小天使給你今天的幸運色喔~』透過想像力的引導,通常孩子都能開心接受。」

延伸閱讀:不是孩子哭鬧就是經不起挫折!專家的5個SOP,教你養出挫折容忍力高的孩子!

 

*本文轉載自未來Family原文網址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