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產前倒數 30 天!小寶貝要卸貨了,準爸媽必知的 10 重點

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看著肚中胎兒一點一點地長大,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檢查,長達 280 天的孕期,終於來到最後 30 天!距離卸貨僅剩最後一個月。
產前倒數 30 天!小寶貝要卸貨了,準爸媽必知的 10 重點

 

《嬰兒與母親》統整列出 10 重點,讓準爸媽清楚了解在孕期最後階段,還會遇到哪些問題,有哪些狀況必須提前準備,確保準爸媽們以最佳狀態、愉快心情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期盼了那麼久,即將見到呵護將近十個月的寶寶,內心既緊張又期待!以下將從產檢、待產包、生產方式、認識產兆、按摩運動、飲食營養、異常警訊、哺乳知識、手足相處,以及新生兒檢查等十個面向,帶爸媽們檢視一下,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

 

Point1:產檢

孕期進入 36 週左右,產檢頻率從兩週一次,變成每週一次,在每次的產檢中,醫師都會觀察胎兒的體重變化、羊水量、胎盤位置、心跳,以及胎位,由於後期子宮空間有限,胎位改變的機率不高,醫師更能確認適合的生產方式。前往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時,醫師也會詢問孕媽咪是否出現產兆,並安排胎兒監視器檢查,觀察子宮收縮及胎兒狀況。

而在這階段,孕媽咪還有一項檢查必須進行,那就是「乙型鏈球菌篩檢」,倘若篩檢結果為陽性,表示陰道內存在此菌種,必須在進入醫院待產時,先進行預防性抗生素的施打,避免胎兒在經過產道時,遭受到感染,引發肺炎、腦炎,甚至是全身性感染。篩檢方式很簡單,在懷孕36~38週左右進行,醫師會以專用棉棒,在孕婦的陰道及肛門採取檢體,進行細菌的培養,約一週左右即可得知結果。

 

▲孕期進入36週左右,產檢頻率從兩週一次,變成每週一次

 

Point2:生產方式

生產方式主要分為自然產及剖腹產。自然產恢復時間快、傷口小,大多孕婦都希望能採取此方式生產,只是須經歷一段陣痛的待產時間,讓不少孕媽咪還沒生就先開始緊張,其實每位產婦對於宮縮的痛感有所不同,待產時間各有長短,建議孕婦們要在這段時間保留體力,將對生產大有幫助。針對耐痛度較低的孕婦,也能自費施打減痛分娩,抑或是採取芳香療法、水中浸泡、自由體位和姿勢、進行呼吸練習等,有助於降低疼痛不適感。孕媽咪在待產期間應該攝取足夠的水分和營養的飲食,儲備分娩用力的能量;可提高自然生產的成功率,避免掉入吃全餐(待產轉剖腹產)的地雷。

當有特殊狀況,包含子宮曾受傷、罹患子宮肌瘤開過刀等孕婦,經醫師評估後可能需選擇剖腹生產。另外,像是產前就被診斷出屬於高危險妊娠孕媽咪,包括前置胎盤、嚴重子癇前症、胎兒不正或過大、心臟病合併心臟衰竭、多胞胎等,醫師也會建議剖腹產,以確保母嬰安全。剖腹產會在孕婦的下腹部處留下一道較長的傷口,產後必須著重傷口照護,也會比自然產產後花費更長的住院恢復時間。

 

Point3:認識產兆

三大產兆有破水、落紅、陣痛,沒有一定的出現順序,每個孕媽咪會碰上的產兆都不太相同,假如孕媽咪不確定是否已出現產兆,建議直接前往醫院,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避免錯過黃金生產期。

1.破水

破水最常與漏尿搞混,要如何分辨?破水所流出的水應是無色無味,也會從陰道一直流出,在正常情況下,羊水流出意味著胎膜已破裂,胎兒也已準備出生,倘若時間越拖越久,將增加媽媽與胎兒的感染機率,如破水已超過 12 小時,醫師會替孕婦施打抗生素以防感染。

2.落紅

孕期,孕媽咪接近子宮頸口內側會產生一種類似栓子的黏液分泌物,作用於阻擋外來細菌進入子宮,越接近生產時間,子宮頸因擴張開始變軟變薄,導致黏液栓子和子宮下段及內頸口的蛻膜組織排出體外,這些帶有血絲的分泌物就稱為落紅。落紅可能時有時無,隨著宮縮增加,量也會逐漸變多。

3.陣痛

陣痛來自於子宮收縮,又可分為假性陣痛及真性陣痛。假性陣痛通常僅會覺得腹部痛,收縮也沒規律性,有時休息一下就能緩解。而真性陣痛會伴隨腹部下墜感,除了有節奏性的由上往下的腹部疼痛,也會合併後背部痠痛,隨著時間陣痛會變的規律且頻繁,通常頭胎孕媽咪收縮頻率約達3~4 分鐘/間隔,第二胎則約 7~8 分鐘/間隔,才會收住院待產。

 

Point4:按摩運動

以自然產媽咪來說,維持良好的會陰部肌肉彈性,將有助於降低產後撕裂傷。醫師建議,最簡單的方式,可藉由凱格爾運動,來刺激骨盆腔底肌肉,透過下腹部肌肉連帶,也能幫助會陰肌肉保持彈性,骨盆底肌與核心肌群也會較有力,分娩時比較知道如何出力。此外,由自己或是另一半進行會陰按摩,以陰道為中心,朝肛門六點鐘方向,以三到九點鐘方向做為按摩範圍,透過按摩增加會陰肌肉彈性。

除了會陰部按摩之外,每位孕媽咪都應該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像是走路、瑜伽等輕度運動,有效為生產備足體力,更能加速產後體力的恢復。

 

▲走路、瑜伽等輕度運動,都能有效為生產備足體力,也能加速產後體力的恢復。

 

Point5:待產包

為避免生產的手忙腳亂,建議可在孕期 36 週左右提前備妥待產包,待產包所需項目大約包含證件類、媽咪產後用品,以及新生兒用品等三大類。

證件包括夫妻雙方的身分證、健保卡、媽媽手冊及現金;媽咪產後用品有產婦專用的產褥墊、夜用衛生棉、陰道沖洗瓶、溢乳墊、哺乳內衣等;新生兒用品則有包巾、手套、帽子、安撫奶嘴、奶瓶,以及出院衣物。目前醫療院所都會提供簡單的待產包,媽咪可提前了解內容物後再決定要準備哪些物品。

 

Point6:飲食營養

懷孕後期,建議鐵質要從一天的 15mg 提升至 45mg,為生產及產後惡露的失血量做好準備。隨著胎兒變大,孕媽咪容易有便秘問題,可於飯內增加高纖食物,像是豆類、麥片、地瓜等,同時也要搭配足夠的蔬菜量,幫助消化及排便,每餐飯後也能補充約 1~2 個拳頭大小的高維生素C 水果,但要與咖啡、茶類等含有咖啡因飲品的攝取時間,間隔兩小時以上,以防抑制鐵質的吸收。另外,可以開始補充卵磷脂,增加母乳營養,降低母乳濃稠度,產後哺乳會更加順利。

 

Point7:哺乳知識

母乳是世界上最適合寶寶的食物,產後媽媽都會積極想提供寶寶最好的營養,孕期做好哺乳功課,能讓產後的奶水供應更加順利!自懷孕中期開始,孕婦胸部就已開始工作,即會開始分泌少量的乳汁,如果孕媽咪在洗澡時發現乳頭上有乾掉的乳漬,簡單清潔即可,避免過度搓揉而引發宮縮。

泌乳高峰期會出現在產後第三天,因此在產後的頭一兩天,產婦無須因為沒有母乳而感覺到沮喪,有些剛出生的寶寶可能在吐羊水,還無法好好吸吮,這時媽媽可以陪著寶寶多練習,彼此之間找到哺餵默契,同時也能刺激媽媽的大腦,使體內開始製造充足的奶水。

 

Point8:異常警訊

胎動會是評估寶寶狀況的重要指標,胎動減少或停止,表示寶寶可能出現異常狀況,像是缺氧、胎兒窘迫、嚴重臍帶扭轉或打死結、早期胎盤剝離或嚴重胎盤功能不良等,通常醫師會立即進行超音波檢查及胎心音監測,來觀察胎兒狀況。建議孕媽咪從懷孕 24 周之後,平日可做胎動觀察記錄,一般來說,孕媽咪飯後兩小時內測不到十次胎動,或是半天時間感受到的胎動較過去少一半以上,應盡速就醫。

 

Point9:手足相處

生產對於產婦來說是道關卡,對於家中的大寶,也是項挑戰,會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媽媽的注意力會多放於新生兒,大寶難免會出現分離焦慮,甚至是退化行為。建議爸媽們可使用繪本等方式,提前預告孩子,家中會有一個新成員的加入,也可能會與媽媽分開一段時間。如生產期間會將孩子託付給其他親人照顧,也應該在產前多帶孩子熟悉照顧者及環境,孩子比較能有心理準備,降低兒童焦慮感的產生。

 

Point10:新生兒篩檢

當產婦分娩結束,躺在產檯休息的同時,新生兒已經在進行一連串的檢查。新生兒公費檢查包含身體理學檢查(頭部、臉部、脖子及鎖骨、四肢、腹部及肚臍、生殖器、髖關節)、神經學檢查(尋乳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驚嚇反射、踏步反射、非對稱頸部張力反射)、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聽力篩檢、黃疸檢測以及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篩檢。自費檢查則包含血型檢測、遺傳疾病基因晶片檢測、超音波篩檢等。

 

撰文/Fan

審閱/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 鄭博仁

圖片來源/Photo-ac

 

鄭博仁醫師

【現任】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

廈門長庚醫院特聘主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學教授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醫學系專任教授

長庚醫院基因醫學中心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產科創科主任

台灣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理事長

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董事長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