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我要季己來!」孩子講話臭乳呆,何時該治療?孩子口腔問題多,爸媽該注意什麼?

「我要季己來!」3歲半的小喵在上學前大聲喊著要自己穿襪子,這陣子常在粉專分享小喵喜歡季己來的趣事,也釣出許多爸媽分享自己的寶包喜歡季己來,不喜歡他人插手。
「我要季己來!」孩子講話臭乳呆,何時該治療?孩子口腔問題多,爸媽該注意什麼?

 

除此之外,大家有注意到小小孩講話發音不標準,大多有臭乳呆的狀況嗎?今天要來跟大家說說孩子講話臭乳呆?何時該治療。

 

1歲半後語言大爆發

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超可愛,1.5 歲~2 歲是孩子的語言大爆發期,2~3 歲左右有基本溝通能力,3~4 歲後語言詞彙量已很豐富,而這階段都是觀察孩子構音的關鍵時期。

 

構音異常主因

構音異常就是俗稱的臭乳呆,指的是孩子發音不清楚,主要原因有下:

口腔肌力不足

說話時會觸動到唇舌,若唇舌協調度、發音力氣不夠,就會造成發音不準確。

構音器官異常

若構音器官,包括唇、舌、齒、顎、咽有缺陷,就會造成構音上的困難,常見如舌繫帶過短、牙齒咬合不正、唇顎裂。

聽力、學習能力不佳

若家人說話不準確、說話速度太快、多文化家庭,或孩子有聽力缺損的狀況,也會造成構音異常。

 

4~5歲仍異常應注意

基本上在孩子 4 歲前仍處於牙牙學語的階段,這時候發音不標準不必太擔心,會隨時間發展越來越正確,但 4 歲後若仍明顯不標準應進一步就醫治療。

臨床上 4~5 歲有語言發展異常的孩子中,不到 1% 有舌繫帶過緊的問題,需不需要手術可藉由簡易方法判斷。請孩子張開嘴巴伸出舌頭,如果舌尖能前伸上揚並舔到上嘴唇,就是正常。反之若舌尖無法前伸上揚,愈想向前伸,舌頭前緣中點因舌繫帶牽扯而向下壓,形成「ω或W」型舌頭,這種情況就可能需手術矯正。

針對單純發音不標準的孩子,語言治療師則會幫孩子進行語言治療,訓練內容由簡入繁,從單字、句子到短文逐步練習,另外爸媽也可以多跟孩子以正確發音和孩子對話、親子共讀,幫助構音正常。

 

▲語言治療師正在協助女孩做語言治療。

 

爸媽會在意的孩子口腔兩個繫帶

1.關於舌繫帶較厚、太短或過緊

長輩總認為孩子還不會講話或發音不標準(大舌頭、或台語的臭乳呆),似乎和舌繫帶脫離不了關係。

舌繫帶位於舌頭下方,主要功能是牽動舌頭、攪拌食物並幫助吞嚥,對於說話咬字發音的正確度有些影響。當舌繫帶較厚、較短,黏到接近舌尖時,就會使得舌頭很難捲曲、或往上翹。

在國際醫學研究中,認為舌繫帶過緊和發音或語言並無密切關係,但可能影響寶寶含乳吸吮母乳的能力。

事實上,在 4~5 歲有語言發展異常的孩子中,只有不到 1% 有舌繫帶過緊的問題。反倒是若孩子講話有大舌頭現象,不能只考慮舌繫帶過緊,還需評估聽力、大腦發展及認知學習的狀況。

孩子出生時若發現他的舌繫帶過緊,隨著年紀增加,舌頭長大時,舌繫帶也會跟著生長,舌繫帶過緊的現象可能會消失。

 

▲舌繫帶位於舌頭下方中央,是連結舌頭和下顎的膜狀組織。

 

♦ 但孩子有哪種情況需要手術介入?可分為兩類:

  1. 針對新生兒,倘若寶寶確實因舌繫帶過緊,造成含乳吸吮母乳困難,甚至進而影響生長發育,這時手術就有其必要性 ;。
  2. 對於較大孩子,需不需要手術可藉由簡易方法判斷。請孩子張開嘴巴伸出舌頭,如果舌尖能前伸上揚並舔到上嘴唇,就是正常。反之若舌尖無法前伸上揚,愈想向前伸,舌頭前緣中點因舌繫帶牽扯而向下壓,形成「ω或W」型舌頭,這種情況就可能需手術矯正。

一旦經醫師評估需要手術,一般由耳鼻喉科或小兒外科醫師來執行,手術進行沒有年齡的限制,術後的恢復期不需要太久,整體傷口約需一至兩星期即可癒合。

2.關於上唇繫帶過長或肥厚

再來談到近年來開始被關注的上唇繫帶,很多爸媽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常常是在幫孩子刷牙時,孩子容易抗拒或一直哭鬧,有時甚至還刷到出血的狀況,經過牙醫師檢查後才知道有上唇繫帶的問題。

上唇繫帶是什麼?

指的是在正中門齒牙齦根部和上唇相接的帶狀軟組織,一般出生後逐漸往後退,但有些人沒有往後退,使得上唇繫帶卡在上排大門牙中間,造成門牙縫過寬,上唇不易掀開,就稱為「上唇繫帶過長」。

其實上唇繫帶過長不會對孩子的健康、發音、說話有影響,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在 2014 年的指導原則,認為唇繫帶的長短與牙齒有無牙縫沒有關聯,若唇繫帶的拉力造成牙齒或牙齦的傷害,則建議介入治療,並可等到上排恆門牙跟恆犬齒長出後再處理。也就是說當上唇繫帶過長已造成門牙牙縫過大,建議先處理完上唇繫帶,再矯正牙齒。另外,若家屬覺得孩子上唇繫帶過長,導致他不願刷牙,影響口腔衛生時牙醫師也會建議處理,在麻醉下手術剪開後縫合,部分情況下可配合雷射。

在此提醒各位爸媽,孩子若有上唇繫帶過長的問題,刷牙時記得左右門牙分開刷,才不會弄疼孩子。此外因上唇較緊繃,不易被掀開,最好能讓孩子躺著刷牙,如此就可輕撥上唇到能看清牙齒與牙齦交界處,刷牙就不易造成不適感。如果爸媽還有疑惑,建議請教專業的兒童牙科醫師。

 

撰文/巫漢盟 醫師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