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借助「智慧媽媽」的實用心理觀點,來探究每個批評背後的心理意義。這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孩子會有某個行為,還能提供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回應方法,讓我們能以更加溫柔親切的方式與他人分享我們眼中的孩子模樣。
當別人說:「這孩子怎麼這麼膽小啊?」
智慧媽媽這樣回應:「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他之所以喜歡先觀察,是因為他對新環境可能感到有些緊張,但這也代表他具有深度的思考能力。等他感到安全時,他會充滿勇氣地嘗試新事物。所以,他的膽小並不是弱點,而是一種溫柔的反應,值得我們用愛包容。」
當別人說:「這孩子都不會分享玩具,真小氣。」
智慧媽媽這樣回應:「他其實並不小氣,相反,這是他對自己物品的尊重。我們教導他擁有自主權,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分享。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想要參與,我們可以教他們學習互相尊重,先與他溝通,取得他的同意,這樣大家都能共享愉快的時光。」
當別人說:「這孩子怎麼不跟人打招呼,這麼沒禮貌?」
智慧媽媽這樣回應:「他不是缺乏禮貌,而是我們在培養他對陌生環境的敏感性。我們希望他能在安全的範疇內與人互動。等他更加熟悉了,他自然會展現出他熱情友好的一面,而這也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當別人說:「你是大哥哥,要讓著點弟弟妹妹,把玩具讓給他們玩一下?」
智慧媽媽這樣回應:「在家庭中,我們確實有不同的角色,但互相尊重是我們最重要的原則。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我們可以教導他們如何在合作中互相體諒和尊重。這樣,不僅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更親密,也能培養他們未來與他人相處的良好基石。」
希望透過智慧媽媽的示範,能夠幫助大家更有智慧地回應別人對孩子的評論。記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讓我們用愛心理解,陪伴他們茁壯成長吧!
撰文\陳莉婷 心理師
圖片來源\Photo-ac
現職:心理師在酒館聊秘密
專長:自我探索與個人成長、情緒與壓力調適
關係探索(人際、原生家庭、伴侶、親子)、兒童及青少年諮商
親職教養、女性心理健康、悲傷失落輔導與自我療癒
職場生涯探索、自信心議題、外貌焦慮議題
經歷: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 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