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話題逐年熱烈,甚至已經出現了0歲教育的理論。然而,要提升孩子的才能,最重要的就是配合腦部發展的教育。0~3歲是腦部細胞持續增生的時期,千萬不能硬塞進太多知識,對尚未成熟的腦部造成負擔,否則未來才能就無法再有成長;3~7歲這段時期,不需要的腦細胞會逐漸減少,以戒除壞習慣為優先;7~10歲腦部迴路開始發展,也是該正式邁進學習的階段。
本篇將從腦醫學的觀點,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每個階段該如何教養孩子,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最理想。
Chapter 1‧孩子腦部是這樣發展的
所謂「A10神經群」中就是集合了掌管喜好的阿肯伯氏核(nucleus accumbens)、控制危機感的杏仁核(amygdala)、掌管語言及表情的尾核(caudate nucleus),還有控制意願與自律神經的下視丘(hypothalamus)等成員。
而A10神經群會產生「情感」,所以也會為所有資訊貼上喜歡、討厭、有趣、無聊的情緒標籤;先前說明過,如果在這裡貼上的標籤屬於正面情緒,接下來大腦功能就會充分運轉;相反地,若情感屬於負面,大腦則無法充分運作。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學喜歡的科目時,腦袋特別靈光也記得很清楚;但面對不擅長的科目時什麼都裝不進腦袋。以上這就是明顯的A10神經群在作用,也可說A10神經群掌握了讓頭腦變好的關鍵。
大腦不能違反本能
若要讓大腦功能充分運作,大腦的本能和心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談談做為大腦功能的基礎,也就是大腦的「本能」;人類的大腦不太能違反本能,想將大腦具備的能力發揮到極限,認識本能可說是第一步。
漫談大腦構造
構成大腦的腦神經細胞,每一個都具有與生俱來的本能。腦神經細胞所擁有的本能就是生存、求知和找同伴。腦的存在意義是由腦神經細胞和周邊細胞相互連結以處理資訊而確立的,這麼想比較容易理解。此外,由腦神經細胞聚集成組織產生的則是自我保護、統一的一貫性和自我的本能。這是為了保護大腦組織作用,也就是大腦功能。
「思考」是這樣產生的
人類的大腦有一項特徵,就是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反覆思考,這是因為動態核心具備永不消失、形狀如同漩渦的神經迴路,就像尼加拉瓜大瀑布源頭的漩渦中心。在漩渦中心,水永遠繞著圈打轉,混合之下升起水氣,產生藻類與青苔,聚集魚類和鳥類,這是因水流而產生的孕育生命的場所。動態核心就像這個漩渦中心一樣,流動從不停止,從中產生思想、心及信念。
仔細觀察大腦神經迴路,會發現在動態核心中有兩組神經迴路(=漩渦)。捲入A10神經群的迴路會產生具備好惡等情緒的「心」,捲入記憶功能的迴路會比對新資訊和記憶,判斷統一的一貫性之後,產生「信念」;而在兩道迴路融合下,動態核心就產生了「思考」。
朝著目標追上去
要讓自我酬償系統充分發揮作用,處理事情時迅速判斷並執行,一口氣追上去是很重要的。這麼一來可以避免某些帶來不良影響的想法進入大腦,像是「這樣真的好嗎?」、「搞不好會失敗」等。一般人會認定埋頭苦幹是好事。比起什麼都不做,埋頭苦幹的確不算壞,但是很容易在過程中產生「可能會失敗吧!」、「這個方法會不會錯了呢?」等想法。
讓大腦發揮表現所需的全力以赴,和埋頭苦幹的態度並不相容。教育孩子時不該是認真埋頭苦幹,而是要訂立目標,全力以赴,然後一口氣達成。
Chapter 2‧鍛鍊大腦潛能的四方法
各個階段的兒童大腦發展訣竅,這些基本方法都是以鍛鍊大腦潛能為前提,不限年齡。接下來就來看看訓練大腦功能、本能與心合而為一的好方法吧!
1‧培養對事物感興趣及喜愛的能力
大腦在接收資訊後會由A10神經群貼上標籤,在這個階段若是沒貼上正向標籤的資訊,大腦的理解、思考和記憶等功能就無法完全運作。要充分刺激大腦功能,就必須對各種事物都抱著感興趣的積極態度,培養出凡事都想嘗試的主動性和正面開朗的個性,在接觸新資訊時就會產生「好像很有趣,自己可能會喜歡」的想法。
How to do...
從腦醫學的角度來看,個性陰沉的人,無論在運動或學習上都無法充分發揮應有的實力。個性陰沉,換個說法就是防禦自己的自我保護本能太強烈,變得小心翼翼,因此積極面對外界的力量也比較弱。因此,當孩子回家抱怨被老師罵、說老師的壞話時,媽媽應該開導孩子:「不過,老師也有這些優點喲。」讓孩子漸漸喜歡上老師。
2‧聆聽他人說話,並真心感動
A10神經群中有掌管感情的尾狀核,在情緒活動下會提高判斷力與理解力。當聽到別人的話或接觸新知識而觸發內心的感動時,覺得「好厲害哦!」就能充分發揮大腦具備的能力。相反地,凡事都不屑一顧的輕蔑態度對大腦來說非常糟糕。
How to do...
要告訴孩子「說不定會聽到有趣的事」、「或許能學到還不知道的新知識」等,幫助孩子養成對任何事都認真傾聽的習慣。此外,跟孩子一起聽其他人說話時,即使媽媽聽到的是之前就知道的事情,也要說「好棒哦」、「很有意思耶」給孩子聽,培養孩子感動的能力。
3‧培養全力以赴的坦率個性
培養坦率的個性別誤譯為把孩子教成乖乖聽大人的話就對了,但這裡所說的坦率個性,單指拋開得失、全力以赴的態度。人難免會考量得失,但面對事情時一關係到得失,就會變成「有得所以要加油」、「會損失所以不用太拚命」,自然而然就會調整花費的心力。
How to do...
若沒有「主動決定去做,並且設法完成」這種態度,自我酬償系統就不會產生作用;如果只是計較得失,老想著不用太拚也無妨,大腦就無法充分表現能力。
不管面對什麼事都不偷懶並全力以赴,是將大腦的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好習慣。
4‧絕口不說否定字眼
當面對困難、辛苦的事情時,人總會脫口而出一些否定性的字眼,像是「沒辦法吧」、「太辛苦了啦」、「辦不到耶」。說出這些否定的話、有這類否定的想法,都是大腦表現自我保護的本能,大腦就會為資訊貼上負面標籤,思考力與記憶力都會降低。
How to do...
經常鼓勵孩子,對孩子認真的付出表示讚美,別讓孩子陷入負面思考。當孩子面對難題時,別光想著「看來沒辦法,感覺很吃力」,重點是先把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整理清楚。先確定主題與目標,再專心地想該怎麼克服困難去達成,就是激發大腦實力的訣竅。
Chapter 3‧三歲前徹底鍛鍊大腦本能
要鍛鍊3歲以前的孩子「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有以下8方法可以去實踐囉!
1‧露出開朗表情,充分給關愛
生存本能會使人產生想要被愛、受到認同的想法。若孩子在0~3歲時期沒有獲得足夠的疼愛,就無法均衡發展生存本能,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會讓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過度。母親要確實將自己的愛傳達給小寶寶,就要不斷和小寶寶有肌膚接觸或說話,並以開朗的表情面對小寶寶,儘可能多露出笑容。
mommy can do
當寶寶哭泣時,有些人認為孩子哭一會兒就停了,不可以太寵,因而任孩子哭,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而言,「哭泣」是和媽媽建立溝通的方式,如果媽媽不理會,寶寶就感受不到媽媽的關愛。因此,小寶寶一旦哭了,一定要抱抱孩子並且柔聲安撫,別讓寶寶有很孤單、沒人疼的感覺。
2‧承認失敗,常常誇獎
0~3歲的嬰幼兒可能會有一些小狀況,有些母親在帶小孩和家事忙碌時,會忍不住心情煩躁地破口大罵:「為什麼這麼不乖?」然而,3歲之前的小孩在失敗時,絕對不能怒罵孩子。因為生存本能會使人在受到讚美時感到喜悅,也就是說可以用讚美來培養。
mommy can do
對於0~3歲的孩子就要頻繁的讚美,只要小寶寶學會做新的事,一定要大聲稱讚:「好棒哦!」即使失敗了也要鼓勵:「做得很好!」這麼一來,孩子的腦神經細胞就會充滿活力。此外,媽媽的開心稱讚,也能讓孩子培養開心時感受到的幸福情緒,發展出不只為自己、也為他人努力的個性。
相反地,要是孩子在小時候經常被罵,大腦中自我保護的本能很容易反應過度。孩子會心想:「我一失敗就惹大人生氣,那我就盡量少失敗。」於是失去了面對新挑戰的精神,或是想辦法隱藏失敗,變成不肯承認過錯的小孩。總之,沒有任何好處。
3‧認真競爭
在生存和找同伴的本能驅動下,孩子會喜歡上競爭。有些事情光是要孩子去做,他馬上就會表現出反感,但這時只要一句:「來比賽吧!」孩子就會拿出滿滿的鬥志。透過兄弟姊妹一起賽跑之類的遊戲式競爭也會讓孩子感到很開心。不敷衍、隨時全力以赴的習慣,對大腦充分發揮作用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拿出真本事競爭是很好的一件事。
mommy can do
競爭時必須要大人或兄姊也一樣認真,因為小孩子一旦看穿對方放水,自己也會跟著偷懶,這麼一來就不能鍛鍊大腦的本能了。父母或兄姊為了配合年幼的孩子往往會放水,或是父母假裝和孩子比賽卻不拿出實力。要讓孩子養成凡事全力以赴的習慣,就千萬不能有這類行為。
一旦大人或年長的孩子拿出真本事,年紀較小的孩子每次都會輸,老是輸給別人也會讓孩子失去鬥志。針對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親可以幫大人或年長的孩子設高一點的標準。
4‧讓孩子用自己雙腳行走
孩子開始會走路之後,儘可能讓孩子自己走,鍛鍊生存的本能。孩子若自己也想走,那麼滿足孩子的這個慾望更重要。經常有父母因為小孩走得太慢,配合起來太麻煩了等理由,動不動就讓孩子坐上嬰兒推車。
mommy can do
讓孩子自己走還有訓練腰、腿等部位的優點,所以最好盡量滿足孩子想自己走的慾望。
5‧不要阻止孩子在做的事
0~3歲的嬰幼兒大腦開始覺得感興趣是件好事、喜歡一件事的感覺真好,因此千萬不要阻止孩子接觸感興趣與關心的事物。當孩子因為有興趣而伸出手時,大人是不是常會說「不行」然後把東西拿走,如果多次碰上這種狀況的話,孩子或許會認為不可以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留下不好的印象。
mommy can do
要充分培養孩子求知的本能,重點就在讓0~3歲的孩子自由做任何事;可以把東西塞進嘴裡,或是想爬到高處,這些都是展現求知的本能,千萬不能因為太危險而阻止。父母該做的是把真正會造成危險的東西收好,或是在旁稍加注意,看顧好孩子,同時讓孩子能充分滿足慾望。
6‧用孩子的角度一起遊戲
要培養孩子的大腦、鍛鍊腦神經細胞本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子一起玩。嬰幼兒和最喜歡的大人共同遊戲,除了能培養找同伴的本能之外,也有很多機會發展生存和求知本能。
mommy can do
父母親要用相同的角度投入和孩子一起遊戲,即使是遊戲,也不能放水。「好麻煩」的想法一在心中浮現,孩子就會敏銳地察覺,所以務必要集中精神,觀察自己的孩子對哪些事有興趣。
7‧對談話產生共鳴並且聆聽
當孩子很認真地說話時,大人會敷衍帶過,尤其是父母親忙於育兒及家事時,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露出這種態度,但要培養孩子尋求認同的本能,「產生共鳴、仔細聆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聆聽的時候可以不時地回應:「這樣啊。」「好棒哦!」「很開心吧?」用這些話來溝通彼此的情緒。
mommy can do
若話講到一半就被大人以「待會再說」打斷,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做事不但半途而廢,也會認為「大概講一下就行了」。萬一真的忙不過來,可以先告訴孩子:「等媽媽做好飯就聽你說。」之後要遵守約定,絕不能在孩子話講到一半時打斷。
8‧隨時保持愉快的溝通
就算在孩子還不懂得語言的階段,也可以讓他聽到開朗的語氣和笑聲,露出笑容,達到溝通的目的。充滿關愛地凝視孩子雙眼、與他交談,就能培養他積極與人溝通的能力。
mommy can do
0~3歲孩子與母親溝通的方式是鍛鍊他「找同伴」本能的關鍵,記得隨時都要與孩子保持愉快的溝通!
林成之
現任:日本腦力開發權威
學歷:日本大學醫學院
經歷:日本大學醫學院附設板橋醫院急診部部長
日本大學醫學院教授、綜合科學研究科教授
邁阿密大學腦神經外科生涯臨床教授
第一屆國際腦低溫學會會長
*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1月號。http://www.mababy.co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