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歲的鄭老師,在某大學服務,因為學術表現卓著,在國際期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已經是副教授了,育有一子,生活相當忙碌。
在一次產學合作學術研討會簡報時突然覺得頭暈,看簡報圖表的時候好像會覺得有些複視,一張簡報畫面好像有二個影子,這時站著的她,因為不穩,馬上扶著一旁的椅子撐到簡報結束。
結束後,回到家休息一下覺得好多了,因為她長期有低血壓的情形,因此就不太管它。
二個月後,在大學實驗室指導學生時,又發生頭暈,而且這次更嚴重,伴隨著噁心、天旋地轉、後腦重重的感覺,這回的情形嚇到她了,趕緊到醫院掛急診,結果醫院檢查腦部斷層沒有異樣,轉門診檢查後,神經科醫師判定是她是暫時性腦部缺氧,耳鼻喉科醫師認為是基底動脈性偏頭痛,因此服藥服了二個多月,症狀好像好了一些,不過還是偶而頭暈,這才找到我這就診。
我發現鄭老師有嚴重肌少症,骨質密度也呈現流失,血色素大約11,不重視飲食營養及運動的她,血管呈現老化,膽固醇大約是250 mg/dl,低密度膽固醇LDL大約是150 mg/dl。
診斷:頭暈、基底動脈性偏頭痛、高膽固醇血症、骨質流失、肌少症。
鄭老師因為著重在學術上的表現,忽略了飲食的重要性,我請她每天一定要吃到 5~6 份蔬菜,水果兩份,大蒜、洋蔥可以經常入菜,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部分,我請她補充白肉及植物蛋白,每日一定要運動,每2~3日接受核心肌肉訓練,運動完後補充雞蛋、豆漿及香蕉。
含有酪胺的食物,如牛奶、紅酒、巧克力、番茄、橘子、柳橙、味精等要先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包括咖啡、濃茶也要禁止。
晚上則是儘量十一點上床睡覺。營養調理包括鈣鎂錠、維生素D3、魚油、紅麴萃取物、輔酵素Q10等。
基底動脈,是在後頸部脊椎動脈向上匯集到的動脈,這血管支配了小腦、部分腦幹、內耳、部分腦枕葉,可以說是非常重要,如果這血管發生硬化、狹窄,或是收縮,都會產生後腦缺氧,於是可能發生頭暈、頭痛、步伐不穩、耳鳴、複視等症狀,壓力、失眠、咖啡因、或是含有酪胺高的食物都應避免。
另外,肌少症已經被認為是現代人健康一大隱憂,肌少症容易有頭暈、平衡感失調、免疫力下降、失智、憂鬱症等,所以鍛鍊肌力加上適量蛋白質補充就顯得重要了,因為鄭老師還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因此我不建議她吃紅肉,而是以白肉及植物蛋白為主,運動完後,補充蛋白質一定要加上一些碳水化合物,例如香蕉,因為碳水化合物會先誘導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促進胺基酸進入肌肉組織內合成肌肉。
大蒜洋蔥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紅麴也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但是紅麴也會阻礙肝臟合成CoQ10 的步驟,而CoQ10是全身細胞粒線體合成能量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對於內耳平衡器官有助益,所以此時補充Q10顯得更形重要了。
★ 更多頭暈的資訊,可收聽:劉博仁醫師療心室 Podcasts 聊聊常見的頭暈
★ 更多健康資訊,請參考:
劉博仁不藏私的功能醫學新王道:吃藥不如吃對營養、過對生活 小毛病不會變成大問題
撰文/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圖片來源/PHOTO-AC
整理/Ariel
現職: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略、肝臟排毒、重金屬排毒
經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著作:《營養醫學抗癌奇蹟》、《疾病,不一定靠藥醫》、《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