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陳培瑜在當立委之前,是熱愛繪本的兒童閱讀推廣老師,曾在花蓮開了6年的兒童書店。育有2個兒子的她,從小帶著他們閱讀,寒暑假安排各種「主題」之旅、跑遍全台;幾年下來,就讀高中和國中的兒子的社會科成績都很好,甚至被老師指定為社會科小老師。
新課綱上路,素養題令不少學生叫苦連天。陳培瑜認為,素養題突顯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知識就是要活用,而非死背」;從素養題常常取材、結合生活情境,即可見一斑。
親子旅行一邊玩,一邊學素養
對陳培瑜來說,學習的場域從來都不只在教室裡,學習素養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親子旅行。
比起坐在教室裡,帶孩子旅行、一邊玩一邊學習的最大特色就是「真實」:real world(真實世界教材)、real learning(真實互動方式)、real benefits(真實學習效益),扎扎實實地培養孩子的「素養」(知識、能力與態度)。
陳培瑜分享,規劃親子旅行需注意3個大原則:
原則1 以家的所在地逐漸向外擴展
年紀太小的孩子,如果車程太長的話會坐不住。陳培瑜建議,以家的所在地區域為起點,隨著孩子年紀漸大、慢慢向外延伸。像他們住在台北,孩子小時候就以北北基區域為主,等孩子上小學以後,旅行足跡逐漸向南延伸,孩子自然而然學會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全台地圖就印在他們的腦海裡,完全不用背。
原則2 善用Google地圖工具
很多人出遊前會先做功課、爬文,參考別人怎麼玩,但陳培瑜不喜歡內容太詳盡的文章介紹,以免到了現場失去新鮮感。
她很推薦利用Google地圖、安排旅程,不僅簡單且方便。利用Google 地圖,先鎖定一個地點「定位」,例如:想親近大自然,先定位阿里山,而後輸入「森林」,地圖上立刻出現附近區域的森林景點,如:杉林溪、水漾森林、台灣杜鵑森林步道、森之道、溪頭、忘憂森林等。
還有照片、星級和文字評論,「如此一來,可以對景點有大致的了解,又不致於沒有新鮮感。」而且,也不容易踩到雷。全家人各自挑出有興趣的地點,大家一起討論,很快就能達成共識。
而且,孩子練習、學會看地圖,還有一大好處是,近年素養題很常考圖表整合,考驗孩子判讀圖表資訊的能力。
原則3 帶孩子做事前準備
規劃行程前,陳培瑜會和孩子一起查詢氣象預報,細到看雨量圖、風勢圖。台灣的天氣多變,且山林充滿各種未知,「看氣象預報,不是決定你能不能出去玩,而是決定你安不安全,」陳培瑜說。若要帶孩子往野外跑,在小的時候教會他看氣象預報,為自己的生命和行為負責,非常重要。
如果要去海邊的話,要看的氣象資料就更多了,包括:海象、潮汐預報等。在行前,他們會根據氣象預報,進一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行程、安排多一點室內或戶外行程、要帶哪些裝備等。
另外,事前的準備還包括:依據搭車時間、準備歌單和音樂,以及各自想看的書、電玩和桌遊,這些準備可以增加親子旅行的相處品質。
推薦4種主題之旅,各有特色
一般人安排旅行,大多是設定地點或路線。但陳培瑜家的旅行是以「主題」出發,十分別出心裁、幾乎不曾和人「撞」行程。陳培瑜分享他們家曾玩過的4種主題之旅:
1 博物館之旅
某年夏天天氣太熱,陳培瑜想來趟「吹冷氣之旅」,孩子把它改良為「博物館之旅」。她最嚮往的博物館為奇美博物館,於是定位「台南」,查找附近縣市還有哪些博物館,意外發現有些博物館如「千畦種子博物館」很有趣。
很多家長都期待,旅行既好玩又有學習效益,好像這樣才不虛此行;尤其是參觀博物館,恨不得孩子把所有的知識都記下來。陳培瑜倒是沒有這樣的期待,「關於玩,大家不要想得那麼嚴肅。」「你是父母,為什麼要把自己瞬間變成老師呢?這樣子壓力太大,很難有高品質的親子時光。」
不是只有學知識,才叫做學習
很多人把學習想得太狹隘,以為一定要獲得知識才是學習。「讓孩子參與、練習做決定,如何解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能力會慢慢長出來。」
像是博物館裡的餐廳,通常選擇有限、價位帶偏高、排隊人潮眾多,如何選擇和因應?是離開後再吃飯,或是將就微波食品,或是改變後面的行程?對孩子來說,都是寶貴的生活經驗,日後面對、解決類似的問題相對會比較靈活。
2 圖書館之旅
之前在花蓮開書店,陳培瑜和先生曾跑遍花蓮每個鄉鎮的圖書館,各有各的特色,啟發了他們「圖書館之旅」的想法。他們鎖定大台南,拜訪各區的圖書館;在圖書館裡,除了看書,陳培瑜還會設計活動,例如:比賽誰最快找出大家都認識的書,讓看書變好玩。
陳培瑜觀察,通常圖書館附近都有菜市場;從圖書館離開之後,可以去逛當地菜市場、吃在地小吃,「完全不會和觀光客人擠人,好玩又愜意。」
那次,離開鹽水區圖書館,陳培瑜和當地阿姨聊天,對方推薦一家在地、手工日曬的意麵,因為沒招牌,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找到,正好看到阿公他們在「收」麵條,這個畫面讓全家人印象深刻。「那個麵條包裝真的很不起眼,一包才賣25元,回家以後一吃、立刻驚為天人。」可惜對方無法宅配,只能現場買,「為了那個麵條,我們真的考慮再去一趟鹽水,」陳培瑜笑說。
3 稻米之旅
陳培瑜旅遊時很喜歡深入在地生活。她曾安排「稻米之旅」,一路往南、沿路購買各地農會所生產的米,她笑說:「我們想要試看看全台灣哪裡的米最好吃。」怕買太多,先生限制她只能買小包裝的米。他們以各地的農會超市為中心點、安排行程,才發現「原來除了農會超市,還有農民直銷站。」
各地農會超市一路逛下來,孩子對各地農特產品印象深刻,例如:在新竹關西,喝仙草凍不亦樂乎。若早上到訪,還可以買到當地阿嬤手工做的美食,如草籽粿、炒米粉、油飯等。
4 抱樹之旅
2個兒子念小二和小五時,陳培瑜周三下午會帶他們去爬台北近郊的山,那一年他們很沉迷於抱樹,也看了很多關於樹的科普書。暑假時,他們很想抱抱看其他地方的樹,「抱樹之旅」便成形。最有名的阿里山神木不能抱,沒關係,他們以它為中心點、查詢附近縣市有哪些森林可以抱樹。
那趟旅程,他們造訪了好多個森林,走進林蔭、各自鋪好野餐墊,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抱樹、看書、玩電動都可以,充分享受森林所帶來的心寧靜。
陳培瑜坦承,自己認得的樹沒有多少,事前也沒有特別做功課,「這並非我的專業,也不是我的目的啊。如果我的目的是想要讓孩子認識樹、增加科普知識,我會選擇幫他們報名跟樹有關的夏令營。」對孩子來說,那趟旅行就是想要好好地抱樹、體驗人和大自然的相處。至於有什麼收穫,陳培瑜肯定地說,孩子回家後都說他們被大自然療癒了啊。
小時候的旅行,成為孩子長大後的養分
大兒子高一考上建中,開學一個多月後,巨大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想要請假一周去環島、抱樹,於是陳培瑜和先生請假陪著他一起。那趟旅行回來後,兒子的身心彷彿重新獲得力量,原本的心結都解開了,在建中好好地活下來。
沒想到,小時候的抱樹之旅,日後變成孩子的療癒之旅。「孩子小時候的經驗,將成為他長大的養分,為他帶來更多的勇氣和力量,」陳培瑜說。
延伸閱讀:小學老師帶路,推薦3條路線》 帶孩子出遊,總是走馬看花?掌握4訣竅,一邊玩一邊學素養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