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從學校、別人家偷拿東西回家?初犯是最好的導正時機!

小孩開始上幼兒園了,但回來後偶爾會發現他在玩一些從沒見過的玩具,去別人家做客也會把喜歡的東西拿走。這種行為在幼兒對偷竊還沒有明確概念的時候會常常發生,但千萬不要以孩子不懂事或借用搪塞,應該趁孩子初犯的時候就導正這種行為。
孩子從學校、別人家偷拿東西回家?初犯是最好的導正時機!

 

孩子順手牽羊 可能是沒有「偷竊」概念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偷拿東西回家,在教育、懲罰前應該先考慮小朋友的年齡。年齡過小的幼兒分辨不清「我的」與「別人的」,也不清楚偷拿東西的後果與影響。尤其3歲以前的兒童對所有權、社會的運行方式缺乏理解,會因為興趣、喜歡等原因拿走幼兒園、便利店的物品,因為他們還不理解這需要購買或是徵求同意,不能簡單地視為偷竊。等到他們足夠大的時候,大約3~5歲左右,才能在教育下明白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仍有可能因為控制不住渴望的衝動,而不顧及後果地將想要的物品拿走。至於6歲以上的兒童以及青少年,則可能是因為渴望自己沒能力負擔的東西、尋求關愛,甚至是有潛在的行為障礙或心理健康問題。

延伸閱讀教養狀況題,孩子出現偷竊、說謊行為…

初犯是最好的介入時機

但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年齡小」、「沒有概念」就合理化孩子的行為,將之稱為「借用」,或自己默默去付錢、道歉等。否則孩子可能會誤以為這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或是認為偷拿的物品價值不高父母都可以解決,進而養成順手牽羊的習慣。如果父母採取適當的措施,多數情況下,這種行為會隨著孩子成長而停止。而初犯的時候是最好的介入時機,家長不妨將此次狀況當做教學的機會,灌輸孩子正確的觀念。

孩子不問自取,家長要做對這4件事

孩子不問自取,家長可以怎麼做?

1. 傾聽並糾正

在發現的當下不要先恐嚇、嘲笑孩子,比如:「偷東西這麼壞,媽媽就等警察叔叔來捉走你!」在糾正他們之前,先聽他們說完原因和想法。不但可以從原因著手改善,也避免孩子在下次犯錯時因為害怕責罵與懲罰而撒謊。了解孩子背後的動機後,父母要加以導正,用孩子理解的方式簡短地跟他說明偷竊的概念(如:沒有經過同意就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偷竊),並明確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

2. 讓孩子承擔後果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賠償,但要與孩子共同商議解決方法,而不是幫他們承擔。如:帶他們去歸還物品並向對方道歉、做家務換取你幫忙支付的金額或給予適當懲罰。透過讓他們自行體會結果,理解偷拿東西是錯誤的,並將偷竊行為與這些代價聯繫起來.

Tip. 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偷竊原因是「別人有我沒有」而購買相應的東西給孩子,要確保他們不能從這類行為中得到任何好處。

延伸閱讀別人有我也要有?孩子吵著買東西,如何機智教育考驗著家長

3. 日常生活教導孩子尊重別人的所有權

平常可以透過劃分好孩子的物品、讓他們自己管理,幫助小朋友了解所有權的概念。例如:把自己的東西寫上名字、不把幼兒園的東西帶回家。當他們對此有初步概念後,可以進一步教導小朋友尊重別人的所有權。比如,看哥哥的書、進別人的門之前要先詢問,也要好好保管和別人借用的物品。否則可能會被沒收玩具或看電視的時間等。

4.之後不要再翻舊賬

如果這件事已經處理完畢,之後就不要再一直翻舊賬。記得保守秘密,守護孩子的自尊心,給予他們重新改過的機會。

孩子偷拿東西、撒謊都是成長的一部分,爸媽不用將錯誤都歸咎在自己身上。且這種行為是偶爾的機會犯罪,如果父母採取適當的措施處理,反而能灌輸孩子正確的觀念,讓不當的行為被扼殺在搖籃內。不過如果孩子持續有偷竊行為、屢教不改,就要考慮是情緒發展、心理健康等問題,務必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延伸閱讀孩子總是教不聽?可能是你誤踩了這些教養陷阱

資料來源: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美國兒科學會verywell family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整理撰文/林雁

資料來源/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美國兒科學會verywell family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照片來源/Photo-AC(※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