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自2020年4月左右,世界各國紛紛出現MIS-C的病例,新加坡、香港也有相關個案。根據美國CDC統計,截至5/31日,已有8,525位個案,其中69位死亡。近日台灣也出現了首例MIS-C,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於6/5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一名10歲男童4月底確診,本身僅輕症且在2天後痊愈。豈料一個月後,突發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紅疹、手腳痛等症狀,後因血壓不穩,急送加護病房。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MIS-C是「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是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罕見的高度炎性反應和多器官系統損傷。陳映庄醫師解釋,這類似於免疫系統被病毒干擾後,產生不必要的發炎反應持續攻擊身體,導致心、肺、腎、皮膚、腸胃道或眼睛持續發炎。可能發生於0~19歲的年齡層,其中又以6~12歲兒童為多。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在臨床表現上,這群兒科病人的表現是發燒合併有多系統的炎性症狀,臨床症狀包含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等)、皮膚黏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手足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異常),另外也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甚至有超過1/3的病童會併發休克。
延伸閱讀:除了呼吸道外,別讓「眼睛」也成為新冠疫情下的受災戶
吳昌騰醫師表示MIS-C很罕見,每100,000 名確診COVID兒童中 ,MIS-C 的發病率在 Alpha流行期間為 54.5,在 Delta流行期間為 49.2,在 Omicron流行期間為 3.8。但是由於其併發症高, 冠狀動脈異常的比率可高達10-50%, 死亡率也可到1-2%。因此,家長還是要多加注意。一旦兒童和青少年在確診後6週內持續發燒,合併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任一症狀,就要立即送醫評估。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黃瑽寧醫師表示東方人的發生率遠比黑人、拉丁裔低,初步推估最糟的狀況發生率也是萬分之一,且台灣疫苗接種率高——國外研究顯示曾接種過一劑疫苗,發生率可下降97%,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但為避免不幸的發生,林銘泰醫師提醒家長儘快帶孩子接種疫苗,預防新冠重症之餘也能預防染疫一個月後可能合併高燒和休克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延伸閱讀:6/1起六都兒童大型疫苗接種站設立、0至6歲快篩免費領,懶人包QA一次看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吳昌騰醫師,林銘泰醫師,陳映庄醫師,美國CD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