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息息相關!幼兒時的依附關係,影響成年的親密關係表現

在婚姻裡沒安全感,相信另外一半好難?其實童年的經歷與我們長大後建立親密關係依附他人的方式息息相關。如何在兒時幫寶寶建立安全的依附情感?成人還有機會改變依附類型嗎?
息息相關!幼兒時的依附關係,影響成年的親密關係表現

 

要先了解自己的依附類型,才能與重要的人建立長久穩定的關係。

什麼是「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是嬰兒時期寶寶透過與主要照顧者互動產生的依戀關係,經過發展及演化,使我們的內心建立起一套如何解讀外在世界的機制。而這也深深地影響成年後我們在關係中的表現。

延伸閱讀:鞏固「依附關係」,從重視寶寶的觸覺&嗅覺發展開始!

陌生人情境實驗

「依附理論」最早由心理學家John Bowlby所提出,而後由Mary Ainsworth設計出「陌生人情境實驗」

實驗中首先讓一歲左右的嬰兒與媽媽和實驗員一同進入房間,接下來實驗員暫時離開,讓媽媽與嬰兒在空間裡獨處,並觀察在這個階段中寶寶是否能將媽媽作為安全堡壘自信的去探索周圍的環境,接下來陌生人進入房間中,研究人員會觀察嬰兒對於陌生人的反應,接著媽媽離開小房間,製造出分離情境,觀察嬰兒對於分離焦慮的反應,以及觀察當嬰兒與媽媽重逢後所表現出的行為,透過每階段嬰兒不同的反應將其分成三種依附類型。

.安全依附型

這類的寶寶在媽媽身邊時能夠放心的探索周遭環境,媽媽離開時會表現出沮喪哭鬧的情緒,但依舊能在陌生環境中探索,對陌生人的反應也較為積極,當媽媽再次回來時,他們的情緒也能夠很快地被安撫,我們歸為「安全依附型」。

主要照顧者能在嬰兒有需求時能及時發現並給予適當的回應,這樣的類型在成年後較能信任他人,擁有較好的人際互動,也更容易與人建立起親密長久的關係,在親密關係中有足夠的安全感能夠更好的與伴侶進行情緒交流。

.焦慮依附型

這類寶寶在媽媽身邊時無法放心探索周圍環境,媽媽離開時表現出非常焦慮不安的情緒,但當媽媽重新回到房間安撫時,寶寶明明渴望與媽媽親近,卻又拒絕媽媽的安撫,甚至表現生氣,反應十分矛盾,我們歸為「焦慮依附型」。

主要照顧者在嬰兒有需求時給予的回應忽冷忽熱,讓嬰兒捉摸不定,這樣的類型在成年後渴望與人建立關係,但同時又害怕被拋棄,擔心自己不被接納,在關係中缺乏全感,在親密關係中容易感到焦慮,認為自己沒有被愛的權利。

.逃避依附型

這類寶寶並不在意母親是否在身邊,媽媽離開時並不會表現出明顯悲傷的情緒,當媽媽重新回到房間時,也不會主動親近媽媽尋求安撫,甚至會無視媽媽,我們歸為「逃避依附型」。

主要照顧者在嬰兒有需求時不願給予回應或給予負面反應,這樣的類型在成年後較不容易信任他人,也不容易與人建立起太親密的關係,反而會因為與他人太過親密而感到不安,在親密關係中假裝自己很獨立,不允許自己太過依賴伴侶。

延伸閱讀:怎麼陪伴寶寶,決定了他的安全感!爸媽把握這2點

建立安全依附關係最重要的無非是讓寶寶對這個世界的感覺是正向的,知道當自己有需求時,能夠及時被滿足,且主要照顧者能給寶寶穩定、正向的回應

如何幫寶寶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建立安全依附關係最重要的無非是讓寶寶對這個世界的感覺是正向的,知道當自己有需求時,能夠及時被滿足,且主要照顧者能給寶寶穩定、正向的回應,如此一來寶寶跟主要照顧者之間就能夠建立有足夠的安全感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在成年後可以改變嗎?

雖然依附關係會因幼年的經歷而成型,不過並非完全無法改變,非安全依附類型的人成年後可能在建立關係的初期會面臨較多的挑戰,但透過後天與外界不同的人事物接觸與互動,依然有機會改變依附的類型。例如重新建立除了父母以外的安全堡壘,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彼此間能夠放心傾訴,在表達情感時能夠得到正面、穩定且雙向的交流,建立起雙方在關係中的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勇敢的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傷口或恐懼,了解自己沒有安全的原因,並練習相信他人是能夠讓自己安心依附的存在,不會輕易消失或拋棄,同時也練習喜歡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被照顧的。若覺得自己暫時無法找到身邊值得信賴的人,尋找專業的諮商師透過諮商的方式去釐清自己的內心,肯定自己的價值,也是很棒的選擇。

延伸閱讀:「抱抱」的力量好強大!不同階段的孩子,這樣擁抱他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2021年10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諮詢/三軍總醫院心理師 李雅萍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