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疫情的關係,除了戴口罩以及施打疫苗之外,許多營養介入,包括維生素D3、鋅、硒、維生素C以及魚油等的角色以及機轉都有許多文獻探討,而益生菌對於腸道菌相平衡,甚至於益生菌的補充對於COVID-19病毒感染的預防也有許多探討,其中2021年6月在英國營養期刊(Br J Nutr, 2021 Jul 28;126(2):219-227. doi: 10.1017/S0007114520003980.Epub 2020 Oct 9.)登出的這篇文獻可以分享給大家。
最近的 COVID-19 大流行改變了全世界生物學、社會互動和公共衛生的面貌。新出現的證據表明感染與腸道微生物組狀態之間存在聯繫。
鑑於腸道與免疫、炎症狀態和挑戰病原體的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值得考慮將腸道微生物群的飲食干預作為潛在降低病毒感染的手段。
益生元(益生菌的食物,例如寡糖或是菊糖等)和益生菌的積極干預會改變腸道中的細菌群落,通常會透過產生的代謝物或是競爭性排斥壞菌,因而減少潛在的病原菌微生物感染。
腸道微生物群會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除了提供細胞能量來源之外,也對體內具有全身免疫正面的作用。
SCFA水平增加可以促進腸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降低腸漏症,漸少病原體以及內毒素進入體內的機會,這些影響也可能部分由細胞因子調控,例如雙歧桿菌的增加也已被證實與改善緊密連接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衰老和肥胖(這是 COVID-19 的危險因素)都與較差的腸道屏障功能有關。
在樹突細胞上可以發現游離脂肪酸的受體,而樹突細胞接收短鏈脂肪酸SCFA的刺激後,可以影響調節性T細胞,導致巨噬細胞活性增強以及抗發炎細胞因子的增加。
巨噬細胞與促發炎狀態有關;然而目前已觀察到短鏈脂肪酸SCFA可下調促炎細胞因子的釋放。
腸道益生菌以及益生元因為可以透過支持免疫功能以及減少發炎反應,所以站在輔助治療的角色,益生菌可以降低COVID-19感染的機會,對於感染者也會減少身體的免疫風暴。
現職: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略、肝臟排毒、重金屬排毒
經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著作:《營養醫學抗癌奇蹟》、《疾病,不一定靠藥醫》、《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