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實習編輯 張安萱
為了預防COVID-19的疫情擴大,並提升幼兒的疫苗保護力,疫情指揮中心根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的會議結論,宣佈開放「6個月至5歲幼童」可接種兩劑莫德納COVID-19疫苗,兩劑間隔4至8週以上。
作者: 邱明瑜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日前完成一例COVID-19確診個案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病人為52歲有高血壓病史的男性,因為呼吸喘先到外院求治,發現為心包膜積液且為COVID-19確診個案,症狀持續惡化遂轉送至本院,經急診進一步診斷為主動脈剝離,立刻安排緊急手術。
作者: 詹前俊醫師
台灣COVID-19疫情增加,不少家庭群聚,校園群聚的病例,兒童感染的人數也增加,也有幾起COVID-19引起腦膜炎症狀致死的病例,引起家長們的恐慌。染疫時醫生用視訊來看診,無法當面看到小病人,仰賴每天朝夕相處的家長仔細觀察,如活力變很差,問答反應遲鈍昏睡,食慾變差有嘔吐、腹瀉脫水現象,即使體溫量起來不高,也建議就醫並安排轉送或打119。
作者: Editor
本土疫情方興未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本土82,973例COVID-19確定病例,及54例境外移入,124例死亡案例。雖然北部疫情有稍微降溫,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中南部疫情將於近日達高峰,呈現「北降南升」趨勢。疾病管制局前局長蘇益仁認為,這波疫情的高峰估計在7月告一段落,而他也不諱言,台灣不可能再清零。
作者: 妞新聞
疫情帶給我們那麼多焦慮痛苦,特別是讓人擔心又不捨的孩子們,小小年紀就得天天戴著口罩上課。 即使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諸多不便,但換個角度看還是有值得慶幸的小地方,希望這10個正面影響能稍稍撫慰到媽媽們的心唷!
作者: 蘊晨
原以為11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三級警戒,已經是最嚴峻的狀態,沒想到今年確診人數屢創新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郭豐榮表示,近來周遭總有確診疑慮、學校不定時的停課通知,讓大人小孩都承受巨大的壓力。
作者: Editor
從2020年開始的covid-19疫情延燒將近三年,衝擊了全世界,也更加重了育兒的困難?兒童節前夕,兒福聯盟於今年(2022)公布〈育兒現況暨疫情後親子遊戲趨勢調查〉。調查顯示,雖然有近九成育有6歲以下小孩的家長覺得養小孩令人滿足,但仍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會感到「挫折(56%)、壓力大(53.6%)」,而造成育兒壓力的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難帶」,大多是因為家長還沒做好調適準備。
作者: 周品攸
COVID-19疫情再起?桃機本土群聚感染擴大,不僅有數名10歲以下的兒童確診,也影響了數間學校因家庭成員確診而停課,而傳染鏈還在擴散中。然而,Omicron對兒童的威脅比過去Delta變異株來得大,檢測陽性率高達21%!
作者: NiNi Su
桃機群聚感染擴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截至6日深夜,累計已有11位確診者,足跡遍布桃園及新北。高傳染性的新冠變種病毒株Omicron傳播力驚人,有哪些症狀?對兒童的威脅又該如何防範?
作者: NiNi Su
截至7/20止,國內COVID-19確定病例為15,453,死亡案例為773。而隨著疫苗覆蓋率增加,病例年齡層卻有下降趨勢,20到39歲確診比率已上升到43%。
作者: 陳欣湄
隨著這段時間確診人數比起前段時間的下降,想信很多人都期待著,期待何時可能回復正常生活。坦白說,儘管確診數下降、疫情分級下降,離大家能完全放下戒心、安心遠離病毒,還是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
作者: 周品攸
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已經買得到了!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出現許多不明感染源確診病例,因此食藥署上週緊急核准了5家家用快篩試劑廠牌,讓民眾可以居家自行檢測。繼藥局開賣之後,超商從今天起也開始陸續上架,你知道如何使用了嗎?
作者: 周品攸
COVID-19疫情沒有緩解的趨勢,全國三級警戒從5/19啟動後,原訂到期日5/28一度延長至6/14,6/7再宣布二度延長至6/28,6/23因各項趨勢未達解封標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三度延長至7/12,除了各級學校直接進入暑假,也呼籲大家持續努力落實三級警戒的防疫措施。
作者: 周品攸
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已有不少孕婦確診,因此許多準媽媽都很關心孕婦能不能打疫苗,而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近日公布的最新疫苗接種順位,孕婦已被列入第六類優先施打對象,不過針對孕婦是否能選打莫德納,指揮中心目前的說法是?
作者: 周品攸
5月中COVID-19疫情大爆發以來,AZ及莫德納疫苗陸續抵台,而指揮中心宣布6/7開始,雙北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接種第一劑疫苗,其他縣市則同樣以第一類醫事人員為接種對象,而未來全民打疫苗也免費,更預計在6月中推出「疫苗接種預約平台」,在大規模接種的情況下免去排隊群聚的風險。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施打順序為何吧!
作者: 周品攸
(2021-09-28更新)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持續嚴峻,行政院提出「紓困4.0」補助方案已經正式上路,除了以「個人加快、產業加強、貸款加碼」紓困三原則進行紓困工作,針對家有國小以下兒童的家長及三級警戒期間出生的新生兒也有進行補貼,詳細請領方法一次看!
作者: 周品攸
COVID-19疫情爆發後全國升三級警戒,指揮中心、地方首長及醫護人員們紛紛呼籲,應減少非必要的外出,沒事最好別去醫院,但嬰幼兒的狀況百出,不少家長焦慮到底該不該帶孩子就醫,兒科醫師詳列9種必送醫的狀況,一起來看看!
作者: 周品攸
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仍然嚴峻,全國三級警戒使得許多全國上上下下都受到影響,因此,除了中央的紓困4.0計畫,各縣市也紛紛祭出加碼的「紓困補助方案」,申請對象有哪些限制?以及如何申請?這篇通通整理好囉!
作者: 周品攸
COVID-19確診數及死亡案例持續增多,而其中有少數居家隔離中或等待檢驗報告出爐的個案,竟猝死家中,讓醫界警覺「隱形缺氧」的存在。這是體內已經呈現低血氧,但卻沒有呼吸困難的感覺,往往要檢查血氧濃度,才會知道病情已經非常嚴重,著實令人非常擔憂。
作者: 周品攸
近日COVID-19疫情不斷延燒,日前出現全台最小確診者,出生僅2個月大,是被家人感染。連日出現許多未滿5歲的孩子確診,面對疫情的長期抗戰家長該怎麼保護孩子呢?除了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外,增強抵抗力也是「抗疫」的好方法。
作者: 周品攸
COVID-19本土病例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突破3,000,而台灣也出現本土孕婦確診後產子的首例,然而隨著確診數居高不下,為了杜絕院內感染,各大醫院紛紛宣布,入院前須持採檢陰性證明,也使得即將臨盆的孕婦感到焦慮、困擾。
作者: 周品攸
面對來勢洶洶的COVID-19,彰化一名10個月大女嬰染疫,成了全台最小的確診病例!此外還有一名1歲男童因跟著父母去吃燒烤而被傳染。嬰幼兒的抵抗力弱,且目前無適合兒童的疫苗可施打,因此負責照顧孩子的大人應該更加小心才是。
作者: 親子天下
COVID-19疫情爆發,全國停課的狀況下,家長該如何一邊工作、邊帶小孩?《親子天下》採訪妥善「番茄鐘」育兒法完成博士學位的大學教授,以及社會企業創辦人4寶媽,提供她們兼顧育兒和工作的心法。
作者: 周品攸
面對來勢洶洶的COVID-19,1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不適合戴口罩,卻又處於須頻繁進出醫療院所施打疫苗、健康檢查的年紀,到底該採取什麼樣的防疫措施呢?
作者: 親子天下
COVID-19(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延燒後,沒戴口罩幾乎哪兒也不能去,尤其學齡前孩子常遇到「不想戴」的狀況,本文邀請心理師建議幾種分齡引導技巧,減少爸媽和孩子為了戴口罩引發的衝突。
作者: editor
注意注意!2020/12/1起,全面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強化「邊境檢疫」、「社區防疫」及「醫療應變」。有鑑於秋冬時期除了COVID-19疫情外,也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盛行,為避免加重醫療體系的負荷與調度壓力、提高民眾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佩戴口罩的遵循度,以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秋冬防疫專案】......
作者: 周品攸
今天(10/5)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你預約了嗎?今年因有COVID-19(武漢肺炎),疾管署預計接種情況會更加踴躍。然而,今年的流感疫苗不必像去年一樣分批次施打,只要符合公費資格即可預約接種。
作者: 周品攸
臺灣日前出現首例確診孕婦產子的個案,此例為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產下的新生兒也成了全台年紀最小的接觸者,一出生就隔離,目前採檢為陰性。孕婦染疫是否會垂直感染給寶寶,一直都是大家很關切的問題,雖然臺灣目前尚無本土孕婦感染武漢肺炎的案例,但仍有不少孕婦會擔心。對此,婦產科醫師給孕媽媽們幾點建議。
作者: Hello醫師 文: 姜冠宇醫師
(2020.02.25更新)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已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它定名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是Corona,VI是Virus,D是Disease)。已讓中國現在封了包括武漢等10多個城市,第一現場也讓醫護人員疲於應對,我們來看看更深一層,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困難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