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父母更能安心育兒,是世界各國政府在教育與家庭政策、甚至挽救出生率的重要目標,政府與企業也頻頻加碼,給予或提高人民與員工育嬰留停津貼、補助、有薪產假或育嬰假等福利。
緩解父母的財務壓力,的確很重要。但美國精神治療醫師貝特海(Ruth Bettelheim)彙整研究,提出更能打動父母的誘因,例如父母有一人能親自照顧嬰兒,有助孩子的心理健康、行為與學業發展,才是送給孩子珍貴的禮物。政府的支出、以及父親或母親看似在收入與職場上或有所失,但這些成本其實都轉換成了對孩子與國家的長期投資。
七月起,在台灣,育嬰留停的父母將可以多領取勞保投保薪資二成、總計八成的津貼。在美國,也是從七月起,符合資格的家庭,6歲以下兒童的家長,能預先在每個月收到300美元的抵稅福利。美國總統拜登還呼籲企業提供父母有薪產假、育嬰假,希望勞工能有12周的有薪假期育嬰、照顧家庭;最高每個月4,000美元,低薪勞工則可以領到接近八成的薪水。
有二十多年教育與心理、教養研究及輔導經驗的貝特海肯定這項改變,但也整理超過十篇心理、教育與兒童發展學者的研究,呼籲政府應該要對父母與孩子更慷慨,讓父母擁有更久、更完整、至少一年的有薪嬰幼兒照顧假。因為嬰兒需要全心投入的父母全職照顧他們,父母也需要時間、經歷、創造力與專注力,才能給予足夠嬰幼兒發展需要的身體接觸、回應與照顧。
延伸閱讀:懷孕了卻遭職場不公平待遇?!專家教妳捍衛孕婦工作權!
她指出,靈長類、特別是人類,在嬰兒時期的體溫、心跳、賀爾蒙分泌、腦部發育,都很仰賴他們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與生理同步性。如果在1歲之前缺乏足夠的注意力以及正向的教養與照顧等環境因素,將對他們的心理與身體發展帶來長久的影響,像是降低情緒規範力、心理素質強度、同理心、壓力管理、以及與人建立正向情緒連結的能力,也可能導致衝動、行為問題、孤寂與悲觀的性格。這也可能使得他們的大腦不由自主地期待不好的事情發生,聚焦在人生經驗中的負面感受。這些特質,都跟日後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學業成績、甚至人生發展息息相關。
貝特海舉了馬里蘭大學兒童發展教授福克斯(Nathan Fox)在羅馬尼亞育幼院的研究為例。當福克斯教授進入這間育幼院時,就非常驚訝,所有的嬰兒都乖乖躺在床上,非常安靜。因為這些孩子已經被訓練、學習到,哭也沒有用,不會有人來看他們,回應他們的需求。
福克斯與其他教授合作,協助其中一半的孩子,重新安置到有比較好的注意力的領養家庭。他們追蹤留在育幼院、以及被領養的孩子,在發展上的差異。一直被留在育幼院、持續被忽略的孩子,在核磁共振中的影響顯示,他們在8歲時的腦子比較小,大量神經元聚集、深入處理資訊的灰質與傳遞不同腦區的白質都比較少,腦部的發展明顯落後。他們的社交相關能力,也比較遲緩。因為他們長期缺乏關注與刺激。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指出,即使是在美國,嬰幼兒缺乏足夠注意力、被忽視的問題,也非常嚴重。
或許有些父母可以幸運地找到信任的保母或是托嬰機構,幫忙好好照顧孩子。但不可諱言地,完美的保母與托嬰機構常常可遇而不可求,讓很多父母衷心希望能夠親自照顧嬰幼兒,給小孩更完備的注意力與關愛。
這篇文章也提醒,因為現實因素或其他考量而無法育嬰留停的家長,別忘了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尤其是1歲前,盡量多放一些重心給孩子,給他們多一些愛與關注,也呼籲企業跟政府多給爸媽一些支持與彈性。
貝特海最初在《紐約日報》發表的這篇文章,後續被其他媒體轉載,在沒有法定有薪產假、帶薪育嬰假的美國,鼓吹政府與企業應該讓有意願的父母,都能夠至少在財務上安心地回家一陣子,陪伴孩子的成長。
因為這不只是攸關個別家庭與孩子的發展,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畢竟如果有太多孩子在人生初始的發展就不順利、或出了問題,日後要投入導正行為偏差與追趕學習落後的成本可能更高,甚至花再多錢也不夠、太遲了。
延伸閱讀:搶救少子化,政院放寬育嬰留停!津貼8成薪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